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在蘇州,多少大街小巷都適合在風恬日暖的日子裡閒逛,而如果將她們的名字連起來輕聲念出,又好像一不小心寫了一首送給春天的詩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春天是百花爭豔,也是百巷爭寵。

坐穩了正宮位置的大概是名氣最響的桃花塢了,在一代才子唐伯虎的加持下這蘇州古城西北角閶門內的一整條大街都沾染了一絲詩情畫意。

當然仔細聞聞在桃花外還能嗅到一股醇香的酒氣,這既是吳門才子們當年把酒言歡的風雅,也是少女時代的陳圓圓客居桃花塢時釀造的記憶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桃花塢廖家巷唐寅祠


圍繞在桃花塢附近的還有桃花橋弄、桃花橋路、桃花塢下塘等等,如同桃花的片片花瓣一樣,一同在春風裡飄逸。

但要說紅塵氣息,桃花塢顯然是不如花街巷

柳巷的。這兩位合起來是“花街柳巷”的巷子就在古城道前街、養育巷旁邊。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花街巷與柳巷


明清時期道前街府衙集聚,各路有關部門都在這辦公、招待,往來人多了餐飲、娛樂行業自然就發達了,於是也成了蘇州城裡有名的煙花之地,到如今早已成了普通百姓的炊煙與街邊迎風的鮮花。

名裡有花,命裡也好似有了香氣,念出來都特別有韻味。中街路附近的花駁岸,聽著就是一副枕河人家邊開滿了鮮花的樣子。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附近還有兩條東、西百花巷,雖然不在百花深處,卻也能感受到蘇州人家對花草的情有獨鍾;閶門內下塘街的花萼裡,平江路上的聯萼坊,臨頓路邊的東、西花橋巷

,她們都藏在小巷深處,藏在了最受春天寵愛的花心裡。

在這些都有“花”的地名裡,胥門外的百花洲最能讓人聯想起漫天的花海。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胥門


百花洲就在古城盤門與胥門之間,是一塊緊鄰著城牆與護城河的狹長地帶,相傳春秋時期這裡就是吳王的花圃,沒想到2000多年過去了這裡依然是個花園,只不過從皇家御苑成了市民公園。

百花洲在歷史上名頭不小,“昔傳洲上百花開,吳王遊樂乘春來”,這是唐伯虎筆下的她;“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這是曹雪芹眼裡大觀園最後一次詩會的氣象。

清代的百花洲早已衰敗,也許身為一個蘇州通的曹雪芹有意藉著這個意象表達一場紅樓大夢的終結吧。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百花洲、民不能忘碑


百花洲在歷史上的名氣主要是在南宋時期建立的,我們在說胥門與接官廳的故事裡曾經介紹過,南宋時“直把杭州作汴州”,坐落在大運河上樞紐蘇州作為首都臨安的門戶,成為朝廷接待外國使臣的地方。

於是當時的蘇州太守、秦檜的大舅子王㬇(也說是小舅子)就在胥門外建造了一座專門接待外賓的“姑蘇館”,大量金國的使者順流而下來到蘇州的第一站就是這裡,百花洲就成了他們專屬的園林景觀。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百花洲重建的接官廳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每次來蘇州也多半在這裡靠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由此可見那時候的百花洲是怎樣的繁華。

過去百花洲的熱鬧還體現在她獨有的廟會上。據記載南宋時期這裡就有一處規模相當大的百花,供奉的就是一位百花娘娘。這位百花娘娘相當於花神,每年農曆二月十二便是她的生日,在這段日子百花庵就會舉辦盛大的廟會,是為百花慶生,更是為萬物祈福。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明代高啟在《百花洲》“吳王在時百花開,畫船載樂洲邊來。吳王去後百花落,歌吹無聞洲寂寞。”清代姚承緒:


此後百餘年的歲月裡百花洲一直在扮演者一個出色的禮賓公關的角色,這裡的“接官廳”不僅接待全國各地來的官員,還接待過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和其他街巷比起來,百花洲當真是見過世面的。

如今的百花洲一帶既是公園也剛好被環古城河步道穿過,無論春日裡豔陽下踏青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裡散步,都有一股別樣的風韻。

值得一提的是百花洲胥門城牆內還有一個蘇州金石篆刻藝術館,將金石篆刻藝術與蘇州園林藝術融為一體,倒是古城內別具一格的小眾展館。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蘇州地名裡的聲色動人,錦帆路邊杏花裡,平江路上丁香巷,有的是文藝的氣息,有的是對春天的期待。

當然這份百花爭豔可不只春日裡的這些花卉,要是到了夏天就是荷花的世界,什麼雙荷花池、荷花弄、荷花場……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還有蓮子,瓣蓮巷、採蓮巷、蓮花巷,撲面而來的清涼;哪怕到了蕭條的秋冬其實也是滿城芬芳,金桂弄、桂和坊、蘭花街、幽蘭巷、梅園弄、臘梅里……

蘇州地名的花草是數也數不完啊。


蘇州,連這些地名都要春色撩人


都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於蘇州人而言花花草草更是生活裡少不了的,不論是種在家門口的綠植、從斑駁的院牆裡爬出去的紅杏,還是這些印刻在城市記憶裡的地名,正因為有了她們蘇州才會有這樣獨特的氣質。

怪不得龔自珍要感慨

“三生花草夢蘇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