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让外国标准跌落神坛了

如果说当下国人对于外国奢侈品牌的趋之若鹜是崇洋媚外的最好例证,那么国人对于外国标准的追捧也不啻为文化上不自信的绝佳体现

何为《米其林红色指南》?不过是法国轮胎生产厂家在餐饮行业玩跨界所出版的周边刊物,旨在为驾驶者提供目的地周边的餐饮指南。简单理解,此刊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之前,扮演着目前类似于“大众点评网”之类的美食推荐角色。而现在摇身一变,米其林红色指南似乎成为了全球餐饮行业的圭臬,被很多餐饮品牌奉若圣经,这岂不是欧美文化在餐饮行业霸凌的典型例证?让一群拿惯了刀叉,吃惯了鹅肝焗蜗牛烤果蝠的傲慢西方人,对于其他国家的餐饮文化指手画脚,不论受评者是否出于自愿,强制对其进行评级。尤其是作为餐饮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竟然甘愿在这一套畸形的外国标准体系下当陪练,不禁令人失笑。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餐饮评级,甚至影响全世界?

何为“诺贝尔奖”?不过是瑞典发明家死后遗产基金的利润再分配,说白了乃是外国去世富商的个人慈善行为。不可否认,该奖对于全人类诸多领域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否有必要把能否获得诺奖,成为衡量我国各个领域专家所做贡献的最高标准?仅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例,大凡粗通外语者,皆明白囿于中英文之间文法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译文相较于原文总会有很大程度的失真。让一群文化上本来就对中华文明充满着偏见,以字母文字为母语的人,对我国文学作品的译文评头论足盖棺定论,这样的奖项评判对于我们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中国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诺贝尔奖”?习惯于被别人打分的我们,什么时候能挺直腰杆,成为游戏的制定者与裁判?

为何我国优秀的会计人才对CFA梦寐以求?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考取PMP,IPMP? 要想成为合格的潜水教练就一定要去考PADI证书?各行各业中标准被欧美所牢牢占据的情形不胜枚举。

为什么中国成为了全世界勤奋工作的楷模,但依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坦白讲我国目前制造业产业总体低端,科技行业初露峥嵘就已饱受美国的打压。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很多行业的标准与游戏规则,依然由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所把控。如果不能在标准制定上先人一步,我们将成为永远的配角与追随者。两千年前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为中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今朝吾辈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成为优秀的行业玩家,更要成为优秀的游戏规则制定者,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国际化,让我们的制度成为别人眼中的金科玉律。

是时候让外国标准跌落神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