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开年沉重感,让这部致郁片来治愈你

01

2020开年很沉重。

从没想过新一年,会以这般萧索的姿态展开。

除去奋斗在一线的英雄和天使,其余普通人也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宅家不添乱。

于是整个街头空荡荡,索然无趣在人间。

全国人民怎么也没想到,当真正有一天,可以理直气壮宅家葛优瘫的时候。

每个人反倒发自肺腑想出去玩。

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去!

就像谢飞机哭着说的那句:“我不饿,我不渴,我不困,我想出去,出去玩。”



当人被动与社会割裂,被动与人群疏远后,孤独感就随之而来。

毕竟,大多数人类都是群居性动物。

需要交流,需要溜达,需要自由支配自己的自由。

朋友们,如果如今沉闷的现实,已经带给你极大的压抑与不快。

那我强烈推荐大家看一部致郁电影:《玛丽与马克思》



千万不要被“致郁”这两个字吓退。

奇妙的是,明明主打致郁的影片,偏偏给予人治愈的力量。

在痛苦中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

所谓孤独,不过是一种可好可坏的情绪。

关键是,

你永远不会是一个人感受,你也永远不会是一个人。

02

《玛丽与马克思》画风很狂野。

与唯美搭不上边,色调也不阳光偏暗系,丑到劝退的人物造型。

让人一度没有继续下去的欲望。

可是只要你坚持10分钟后,了解玛丽与马克思的存在后,知晓一段跨龄的友谊后。

那一刻,你就会被它吸引到。



生活在澳洲的玛丽,是个8岁小姑娘。

她不算好看的小孩,额头一块屎黄色的胎记,难看到被小伙伴排挤。

所以从小到大,她都对自己外貌很自卑。



再加上,她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

玛丽妈妈曾说,玛丽的出生仅仅是个意外。

这个意外,对玛丽的父母来说,无足轻重,丝毫没有改变他们自身的生活轨迹。

所以妈妈一如既往爱着雪利酒,是个不可救药的酒鬼,还习惯小偷小摸。

爸爸的生活,永远沉浸在他自己喜欢的世界,比如上班的茶叶袋,比如地下室的鸟类标本。

玛丽?不过是家里的一个存在,还常常被忽略。



她的朋友,唯独一只运往屠宰场途中,侥幸活下来的公鸡,还有对门“荒原恐惧症”的老头。

一个不会说话,一个出不了门。

除此之外,她还最爱动画片“诺布莱一家”的布偶。

寥寥无几的伙伴与爱好,构成小玛丽的日常。



玛丽感觉很孤独。

这种孤独,更像是被社会抛弃产生的负面情绪。

一次偶然,她在寂寞中写了一封信,寄到身在纽约44岁的马克思手里。

开启了一段长达20年的书信友谊。

03

横跨两个洲,生活在美国纽约的马克思。

是一个44岁的肥胖犹太男人。

他有病,患有埃斯博格综合症。



容易神经紧张,性情又激烈暴躁,他对世界充满焦虑与排斥。

为了缓解压抑的情绪,他习惯暴饮暴食。

他最爱吃巧克力热狗,最能镇定他的情绪,甚至比药物还管用。

他曾经一次吃掉36个热狗巧克力。

马克思是个社会loser,离群索居,还拥有一堆令人作呕的怪癖。

比如,把剪下的指甲全部收集在玻璃罐里;

比如,为了不受妇女骚扰,往腋下涂抹洋葱;

比如,用搅拌机把自己的宠物金鱼,不小心搅成渣;

……



马克思是个怪人,是个粗鲁的病人,是个被人白目的非常人。

但是马克思却安然自得。

比起被社会抛弃,是他主动将社会抛弃。

他人的排挤孤立,在他眼里不值一提,甚至觉得愚蠢。

就是如此狂妄自大的人,第一次收到玛丽来信时,吓到站在椅子上狂流汗。

习惯孤独的人,在接触他人亲昵表现,总是显得无所适从。

像极社会上每一个社恐。

在恐慌过后,马克思却耐心回起信来。

骨子里,马克思其实是个温柔的人。



于是陌生的两个人,孤独的两颗灵魂,

在一来一往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即便从未见过面,却因为对方的存在,对方的来信,对世界产生勇气,有了期待。

来往的20年里,马克思会分享自己最爱的巧克力热狗配方。

在玛丽因丑陋的胎记被嘲笑时,安慰她“爱人先爱己”,学会回击别懦弱。

相反,当马克思因为肥胖而烦恼时,玛丽会给出真诚的建议,

在听说马克思不会哭时,玛丽还寄出自己存在玻璃瓶里的泪水。



因为马克思的陪伴,玛丽走出童年阴影,收获了幸福的伴侣,成为出色的学者。

因为玛丽的陪伴,马克思灰暗的生活基调,有了一抹出彩的亮色,就像他犹太帽上红花。

讲真,两个人的信件,看了让人莫名温暖,莫名欣慰。



04

可惜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的。

作为学者,玛丽没有询问马克思的意见,擅自将对方作为研究对象,把对方说的心里话,放进书里供世人观看。

马克思愤怒了,他感觉自己遭到了背叛。

自以为能理解自己的朋友,却还是将他看成一个有病的人。

马克思与玛丽绝交。



明白自己做错的玛丽,渴望得到对方的原谅。

她销毁所有书籍,等着马克思的来信。

可是没有,宛若石沉大海,没有音讯。

日复一日的绝望中,她变得和母亲一样爱酗酒,不理会任何人。

丈夫也因为她的消沉,离开了她。

那天起,玛丽世界崩塌了,再次变得一无所有。

于是她决定去死。

可就在要死的那天,战胜“荒原恐惧症”的邻居爷爷,给她送来了象征原谅的信物。

马克思,原谅玛丽了。



影片的最后,怀着激动的心情,玛丽抱着孩子去见老友马克思。

站在马克思的楼下,玛丽开心又忐忑。

那是整整20年的精神支柱,是她最挚爱的好友。

可等她推开马克思家的门,迎来的,去世马克思寂静的死亡。

就在玛丽兴奋紧张的同时,马克思悄悄走了。



人生的最后一刻,马克思坐在沙发上,仰着头,微微笑着。

这个社会怪人,主动抛弃世界,选择孤独。

却在玛丽发出求救声中,伸手拯救了这个灵魂,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和解。

笨拙的他,默默收集起玛丽有关的所有东西:

装有眼泪的玻璃瓶,玛丽的自画像,表情字典,以及亲手编织的绒花……

因为玛丽的存在,马克思冰冷的人生,有了刻骨铭心的温度。



看着死去的老友,

忍住悲伤的玛丽,紧紧握住马克思的手,就像早就触碰过一样。

即便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亲密接触。

玛丽抬起头,赫然发现顶上,是每一封自己的来信。

这些信件,统统被马克思熨烫平整后,贴在了天花板上。

每一次仰望,都能看见日常的幸福,那是马克思珍藏的回忆。

这是属于老头子对友情的浪漫。

令人感动,令人泪目。



05

说实话,影片结构很简单,故事也不复杂。

可在一老一小的来往中,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玛丽与马克思》整部片的画风很丑,颜色也不明朗,人物性格也不怎么可爱。

可它却值得打开观看,在眼泪中感受到关于爱的勇气与希望。

人从生到死,难免会孤独,难免会绝望。

无论是社会给予的痛楚,还是自身不被理解的悲伤。

这是活着的常态,没人能免俗。

只是再难过,都要挺起精神来,去感受这个世界,用眼睛,用记忆去记录生活的好与坏。

人不会一辈子孤单,总有人出现在你的生命,给予你明亮的温暖。

同样的,坚持下去的你,也会成为别人的力量。

所以再难再苦,请努力走下去,带着逝去人的份,好好看着这个世界的变幻。



马克思曾对玛丽说:

“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条长长的单行道,有的很平整,有的就像我的一样有着烟头、香蕉皮,有的可能没有我那样多的裂缝。

或许有朝一日,我们的人行道会相交。

我们可以分享同一罐炼乳。”

所以,世界再黑暗,人生再坎坷,先别急着沉沦绝望。

未来的日子还有很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你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