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餐廳進門先測溫,提倡使用二維碼掃碼點餐、結賬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新發傳染病,根據餐飲服務單位就餐特點和疫情防控要求,制定本指引。適用於飯店、餐廳等餐飲服務單位及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
1、 人員要求:
(1) 餐飲從業人員
餐飲服務單位要掌握本單位人員健康狀況和在京離京情況。對前14日內,離開湖北地區或者有過湖北地區人員接觸史的到京人員,餐飲單位督促其在到京之日主動向居住地或者住宿地的社區(村)報告健康狀況,於到京之日起接受14日的監督性醫學觀察,每日早晚監測體溫,不得外出,觀察期滿後方可上崗。
國內其他地區到京人員,到京14日內,應當每日早晚自行進行體溫和健康監測,加強個人防護,在監測期間,可以執行彈性工作時間,儘量減少與其他員工的近距離接觸。
餐飲服務單位應對從業人員每日早晚測量體溫,做好記錄,發現有發熱、乾咳等症狀,應立即停止其工作並督促其及時到就近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症狀消失前不得上崗。
所有在崗員工應配戴口罩上崗,口罩弄溼或者弄髒後立即更換。使用後的口罩應妥善收集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從業人員應避免與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狀的人員密切接觸,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或生病禽畜。
(2) 就餐人員
在餐飲服務單位入口處設立體溫測量處,對就餐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必要時進行復測。對有發熱、乾咳等症狀者要及時勸離,並告知其佩戴口罩,到就近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就餐人員應主動配合體溫測量。
餐飲服務單位應當在就餐區設置洗手設施,洗手設施附近配備洗手液(皂)、擦手紙、幹手器等。


2、 環境衛生
就餐環境應乾淨整潔,優先打開窗戶,採用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應保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運轉正常,應關閉迴風,使用全新風運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每週進行關鍵部件的清洗、消毒或更換。就餐區應避免從事引起揚塵的活動(如掃地、施工等)。
對接觸較多的桌面、門把手、水龍頭等公用物品和部位進行預防性消毒。所使用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消毒劑須現配現用(下同)。消毒方法採用配製濃度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擦拭或噴灑消毒,消毒順序由外向內,作用30分鐘,然後用清水擦拭乾淨。


地面或牆壁有汙染時,可用500 mg/L~1000 mg/L含氯消毒液溼式拖地(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製成1000 mg/L含氯消毒液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15分鐘。
衛生間應保持清潔乾爽,空氣流通,衛生間地面、洗手池及檯面無積水、無汙物、無垃圾,便池內外無汙物、無積垢、沖水良好,衛生紙充足。營業期間,應開啟衛生間的排風裝置,衛生間內無異味。應增加衛生間的巡查清理頻次,每日消毒不少於三次,可視情況增加消毒次數。衛生間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
拖布和抹布等清潔工具應專區專用、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汙染。使用後以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存放。
在餐飲單位內如發現嘔吐物、排洩物、分泌物等汙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製成10000mg/L含氯消毒液時,取1份消毒液,加4份水)小心移除。可能受到汙染的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處理汙染物應佩戴手套與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處理完畢後應洗手。
如近期有出現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就餐過的餐廳,餐飲服務單位應在專業部門的指導下開展終末消毒。


3、 加工操作
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制度,做好採購驗收及臺賬登記工作,不得采購無來源或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嚴禁採購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以及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及其製品,嚴禁圈養宰殺活的畜禽動物,嚴禁採購和製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餐飲服務單位應當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的各項要求規範食品加工製作過程,不同類型的食品原料要分開儲存、分開加工;烹飪過程要做到生熟分開、燒熟煮透。食品處理區應設置足夠數量的洗手設施,加大食品加工設施設備的清潔頻次,保障設施設備潔淨並運轉正常。
餐飲具要保持清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方法採用煮沸/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鐘或採用洗碗機等其他物理消毒方法;也可用250mg/L含氯消毒液(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


4、 就餐服務
禁止餐飲服務單位承辦各類群體性聚餐活動。
從業人員在從事餐飲服務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扎堆聊天。


消費者到餐飲服務單位就餐,餐飲服務單位應控制就餐人數,保持人員就餐間距,原則上就餐人員間距宜一米以上。員工就餐時也應符合上述要求。
提倡使用二維碼掃碼點餐、結賬。如採用傳統點餐、結賬方式應注意減少人員聚集,保持合理間距。


5、 外賣送餐服務
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以下簡稱平臺)要落實防控主體責任,掌握本平臺送餐人員健康狀況和在京離京情況。到京前14日內,離開湖北地區或者有過湖北地區人員接觸史的到京人員,平臺督促其在到京之日應當主動向居住地或者住宿地的社區(村)報告健康狀況,於到京之日起接受14日的監督性醫學觀察,每日早晚監測體溫,不得外出,觀察期滿後方可上崗。國內其他地區到京人員,到京14日內,應當每日早晚自行進行體溫和健康監測,加強個人防護,可以執行彈性工作時間,儘量減少與人員近距離接觸。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的人員禁止上崗服務,應及時佩戴口罩到就近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平臺送餐人員每日早晚測量體溫,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應立即停止工作並佩戴口罩及時到就近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症狀消失前不得上崗。送餐期間要全程佩戴口罩,口罩弄溼或者弄髒後立即更換。使用後的口罩應妥善收集處理,不得隨意丟棄。儘量減少與客戶的近距離接觸。


送餐箱應保持清潔衛生,餐食不得遺撒,每日對送餐容器進行消毒,消毒時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
送餐人員在取餐、送餐時,應採取不接觸的方式。如外賣可以送到樓門口、小區門由顧客自取,減少人員接觸。


6、 宣傳培訓
飯店、餐廳等餐飲服務單位及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加強對員工、送餐人員的培訓,在醒目位置張貼對公眾的健康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