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为了生命



传说女娲开世造物

前六天造六畜

第七天才造了人

因此正月初七这天

也被称为“人日”

在过去,这一天

人们戴人胜、吃七宝羹

作诗、添灯、登高

还会特意称称体重

衣食住行,皆有讲究


二零二零年的人日

情况严峻,人心惶惶

不过越是这样艰难的时候

越应适当松松那根紧绷的弦

人日,是人的生日

这一天

每个人都是主角

这一天

我们不关注宏大的事物

只关心生命本身

在心底,祝每个人生日快乐

也是对生的敬畏和尊重


按日历上算

人日容易逢立春

因此过了今天

也就离春天又近了一步

加油,捱过这个寒冬

我们便一同赏春



人日,最重要的便是戴人胜了

剪彩为花,镂金箔为人形

戴在头发上,或是贴于屏风上

是每个女孩子一醒来就要做的事情

若走上街头

便会看到萧瑟的冬日里

眼及之处也有金花绽放


除了戴人胜

人们之间还会互赠花胜

那是用彩纸和金箔做成的花朵

小小一枚藏在手里

静静等待要送去的人

也独有一番情趣


“胜”,最早是西王母的一种头饰

传说她能调制长生不老药

是位同生命息息相关的神明

人们便也模仿她

在头上戴这样的饰品

表示对生命的崇拜和尊重


图:木映画·胭脂阁


中国人的节日

习俗不如说是食俗

吃,永远是重头

元日有五辛盘

立春有荐春盘

人日则有七宝羹


选七样有特殊意义的蔬菜

与米粉同煮

谓之“七宝羹”

芥菜寓意平安吉祥

春菜寓意春风得意

韭菜寓意仕途发达

也许各地物产不同

所用的果菜也不同

但都一样充满祝福意味


想想严寒冬日

一家人聚在桌前

分食一碗热羹

不仅暖在脾胃

更是暖了内心



古人着实会享受

总是寻尽玩耍的借口

人日这天

也有登高和游行的习俗

上至皇室,下至百姓

皆举家或携友出游

是街头万人攒动的盛况


魏晋人浪漫

喜欢在春寒料峭时登高远眺

兴致上来,还会吟诗作对

唐宋人爱玩

喜欢这天游赏寺庙和古迹

是祈福,也是惦念远方亲友


过了人日

春天就快到了

赵孟頫就有诗云:

“今年人日与春并,

人得春来喜气迎。”

在这冬末春初之时

虽乍暖还寒

但也有了些许生机

正是游赏的好时节



下图:Adam Wong

其实人日这天

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风俗

北方要吃煎饼,祭女娲娘娘

东北要吃年糕,意味着年年高升

陕西人家要点一盏长明灯,许愿人丁兴旺

川蜀女子会在头上戴小石子,是求子亦是祈福

......

但无论是哪种习俗

背后的意义都关乎人,关乎生命



人日始于魏晋

盛行于唐,没落于宋

近年来再次为我们所重视

是重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尚书》中有说: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即便神圣如祭祀和祈祷

最终也离不开人类自身

人日,是人的生日

这一天,我们尽情宠爱自己


人日也近上元节

总是花胜耸动,灯火通明

这天大家纷纷走上街头

好一派热闹景象

文人自然也不会放弃这样难得的日子

在人日的应制诗里

也有他们的百感与情愁

最后分享一些诗篇

一同感受百年前的情动与繁华

花枝未动临佳节,菜饭相淹亦胜期。

春色到今深几许,小山南畔草痕知。

——明·文徵明


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元·元好问


自怪扶持七十身,归来又见故乡春。

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偷生作老人。

——唐·司空图


年来日日风清日,今日风清更可人。

遥献美汤怜送节,更闻金胜簇新春。

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自频。

东阁早时闻一曲,却令和客不胜新。

——明·徐渭


(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