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為什麼要打磨拋光?

紫陶匯


建水紫陶因泥料細膩若膏狀、質地細密,燒製過後,採用傳統的打磨手段,不施加任何釉料。但最終呈現的晶瑩剔透,細膩光彩的效果,如同上了釉。打磨拋光是建水紫陶的最後一道工藝,也是建水紫陶區別於其他陶瓷的重要工藝特徵。通過打磨拋光可以讓其呈現出凝潤如脂、光可鑑人的藝術效果。都是故建水人都稱之為“無釉磨光”


建水紫陶的磨光工藝流程分為三步:除火皮、擦絲、拋光。


一、除火皮

紫陶經過高溫焙燒後,器表會留下一層約0.1cm厚的粗糙表皮,當地人稱為火皮。不同燒成氣氛的紫陶成品,火皮的色調不相同。火皮質地粗糙、顏色灰暗,硬度低於真胎,這是直觀地鑑別火皮與真胎的標準;能否準確地判斷火皮與真胎,是保證打磨質量的關鍵。

二、擦絲

除火皮時,由於砂石顆粒較粗,硬度高於陶器,會在陶坯上留下打磨的絲痕。擦絲就是用另一種工具--油石--將絲痕除去,使器表光滑平潤。同樣需要依據具體情況選擇油石,而擦絲的技術要領與除火皮相同。

三、拋光

在除火皮和擦絲後,陶器表面光滑平潤,但是缺乏光澤,通過磨具與陶坯摩擦產生熱量,並使器表粗糙度降低而產生光亮,使用的工具是棉線溼毛巾沾上淘洗過的無泥河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