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紅蟲和蚯蚓哪個會更受魚兒的歡迎?

三木垂釣


紅蟲餌

1.做誘餌: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是用“母蟲”或小紅蟲的活體直接摻到面餌裡,或者搗成蟲醬摻到面餌裡,然後團成團拋到釣點進行誘魚;也可把此誘餌裝鉤連續拋竿,投到釣點進行誘魚,在低溫季節時用此餌最好。另一種是用一個很薄的紅色塑料袋,裝入一些紅蟲,紮好袋口,用針在袋上扎多個孔,孔要小,使紅蟲不能爬出來。用一根長繩繫到塑料袋口上投入水中。紅蟲在袋中不斷蠕動,加之塑料袋本身的紅或黃色,很快就會把魚誘過來。但魚吃不著,只好圍著塑料袋遊,這時投下餌鉤,鉤上也是紅蟲,魚兒自然去吞食鉤上的餌料。這種袋裝紅蟲做誘餌經久耐用,釣完魚,再將塑料袋收起,把紅蟲另作他用

2.做釣餌:這是“公蟲”的主要用法,一般有9種用法。

(1)單條紅蟲直接掛鉤。

(2)把多條紅蟲用線捆成小把,到釣場後再將其系在鉤上。

(3)用氣門心膠管剪成小皮圈,通過筆帽將多條紅蟲從中腰勒住,垂釣時用魚鉤鉤住皮圈即可。

(4)不將紅蟲用任何方式捆紮,而是將它散裝在鉤上或散掛在鉤上進行垂釣。

(5)把活紅蟲與商品拉餌按一定體積比混和,加入適量水和成拉餌進行垂釣。配製的方法為:紅蟲與普通商品拉餌(未加水)按體積1∶1至1∶2,先將紅蟲放入餌盆,加入適量水把紅蟲和散,然後加入拉餌料,混和均勻,放置3~5分鐘,適當糅和即可使用,也可適量加入蝦粉等添加劑。

使用方法:與普通拉餌一樣,鉤從餌團中拉過,帶上幾條紅蟲和少許面餌。一般可調4釣4或釣5。此餌誘釣合一,又省去了單條紅蟲穿鉤的麻煩,漂的動作也很好。

(6)把小紅蟲搗碎成泥,將它摻於麵食中,使面餌變紅,在初春時節垂釣效果特別好。

(7)將捆好的紅蟲把裝在鉤上之後,在山柰酒或丁香酒等或味道濃烈的香甜液中蘸一下,再入水垂釣,效果十分明顯。

(8)在把繫好蟲捆的魚鉤下水之前,先在摻有“母蟲”的拉餌里拉一下,使紅蟲把上粘滿拉餌,然後拋鉤入水,效果也不錯。

(9)把鑽有紅蟲的海綿或泡沫塊掛在鉤上,露出鉤尖,鉤入水後,紅蟲會探頭於海綿或泡沫塊體外進行擺動,誘使魚兒前來'

蚯蚓餌

一、提高蚯蚓餌的誘魚能力

剛在泥土挖出來的蚯蚓餌表層比較潮溼,不適合直接用於作釣。若是直接垂釣的話,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蚯蚓餌脫水之後才能有良好的韌性,進水之後的蚯蚓餌也會比較耐泡,裝鉤之後才會更加的牢固。

二、蚯蚓餌的裝鉤技巧

蚯蚓大小不一,並不是每一條蚯蚓,如果將蚯蚓餌強加到不適合的魚鉤,只會弄巧成拙。在釣小魚的時候使用小鉤裝餌,若蚯蚓餌過大可以根據鉤子的長短剪成小段,只要露出鉤尖即可。若蚯蚓和鉤子一樣大的時候,只需要露出一小節,如此以來多出的一小節還能在水中擺動誘魚。鉤子比蚯蚓餌大也不用怕,只需要蚯蚓餌捆綁成一束作釣即可。

長時間未見效果,建議換逗釣法誘魚,通常魚兒見到會動的活物就會立刻吃食。如果在野釣或黑坑中,滑魚過多的情況下,也不用擔心,只需保證蚯蚓餌的隱蔽性即可,可用和魚鉤一樣大小的蚯蚓從頭穿到尾,無需露出鉤尖,這樣不僅降低魚兒的警惕,而且誘魚也不錯。

三、蚯蚓餌小藥的技巧

若釣友們現有的蚯蚓餌比較多的話,但是卻不怎麼懂得去保持其長時間的鮮活的話,建議各位釣友可將其作成小藥,再次出釣即可拿出來使用,並且效果還不錯。可搭配清淡自制餌料,或者是一些原味餌料,將其配製為腥香餌進行作釣。比如:蚯蚓粉的製作,具體方法如下:

在天氣暴曬的中午,找一個乾淨的杯子,或者是礦泉水瓶之類的容器。在杯子中倒一些水,並在其中加幾滴酒精,把蚯蚓放置其中浸泡一下,主要是清洗蚯蚓。進而把蚯蚓拿出來放置於乾淨的玻璃上,太陽刺眼的時候,就可以將蚯蚓曬乾。待其曬乾,即可打磨成粉末狀,放置於乾淨的瓶子中待用。

四、蚯蚓餌的用法技巧

蚯蚓最好和丁香油和藥酒浸泡兩個小時,丁香油和藥酒也能滲入蚯蚓中能更好的誘魚;或者用水將蚯蚓餌淋溼,再用新蠶豆粉沾一下,對鯽魚的誘惑力增強。

最後總結一下,蚯蚓與紅蟲都好。


愛釣魚的土撥鼠


我來說一下我用紅蟲釣魚的經歷吧:

首先我想對剛用紅蟲釣魚的釣友說,如果你手上有傷,千萬別用紅蟲釣魚,因為如果紅蟲液沾在你的傷口上,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十年前的冬天我就在水庫用紅蟲釣魚,因為是初次用紅出釣魚,操作不熟練,所以一無所獲。後來就放棄用紅蟲釣魚,有兩個原因;一是垂釣效果不好。二是聽說用紅蟲釣起來的魚不能吃,加上如手上有傷若被紅蟲細菌感染會出大問題!

直到前幾年的冬季,我見有人在一條小河用紅蟲釣不少大小鯽魚,我先用蚯蚓試了一下,效果不佳。後改用紅蟲,第一次獲約4斤大小鯽魚,第二次獲約兩斤大小鯽魚,但因鉤太小,一尾大魚咬鉤,後脫鉤跑掉。

去年冬天我用紅蟲在水庫釣魚,在別的釣友用商品餌和蚯蚓下鉤長時間不見漂動的情況下,我用紅蟲釣到幾尾鯽魚。另外,我還在一條河面寬,流速較急的河流中用紅蟲下鉤,並獲得不錯的魚獲。

我們都知道,寒冬大個體的鯉草魚等幾乎停止進食了,只有耐寒的鯽魚可能咬鉤。冬季鯽魚活性差,咬鉤輕,紅蟲氣味大,顏色鮮豔,如果鯽魚進入釣點是經不住誘惑的。因吃口輕,只要立漂上升一目不動,或下沉一目都應及時揚竿。另外,有人將少量紅蟲伴入商品餌中,效果也不錯。

有釣友將紅蟲放在土豆片、蘿蔔或青菜莖上,然後用釣尖去掛紅蟲,優點是不髒手,缺點是速度慢,所以我還是喜歡直接用手掛紅蟲。

最後我還想再提醒各位釣友,用手掛紅蟲,一定要輕,要準!紅蟲頭部很小,如一個小黑點,釣尖掛在紅蟲其它部位,就是一泡水,千萬別用力過猛將手指鉤出血或傷口!



手機用戶何光明


紅蟲與蚯蚓間的差異

1、氣味:紅蟲的腥味“衝”、“強烈”,人聞起來有些“鮮腥”的感覺。蚯蚓長期生活潮溼的泥土裡,剛挖掘出來的有股濃厚的土腥味,與紅蟲相比弱了許多。

2、顏色:鮮活的紅蟲在陽光照射下,顏色豔麗,紅得甚至有些透明。而蚯蚓屬於暗紅色,有些蚯蚓放置時間久了,表皮則呈現黑色。因此在顏色方面,紅蟲也佔據優勢。

魚的覓食特點

如果把紅蟲和蚯蚓自身特點看做是外因,那麼魚的覓食特點就是內因,具體如下。

▲魚覓食主要依靠嗅覺。魚的鼻孔分佈著鼻囊,大量感知氣味的神經末梢佈滿鼻囊表層,當流水從魚的一個鼻孔進入,另一個鼻孔排出過程中,分散在水中的氣味分子刺激魚的神經,魚便可感知到氣味,大致判斷出食物位置。魚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嗅覺變得極其發達,據研究大約是人的500倍。眾所周知,魚深秋、冬季,水溫越低,越偏愛腥味、含高蛋白的活餌。結合上文所述,紅蟲腥味大,對魚的吸引力大於蚯蚓。

▲魚的視力微弱,功能效果比嗅覺、聽覺差許多,可視距離有限。另外大部分的魚屬於色盲,物體顏色呈現在魚的眼睛裡只是白色或灰色,所以顏色越豔麗、鮮豔,越接近白色、亮白色,對魚的吸引力也越大。而顏色暗淡,如綠色還有蚯蚓的暗紅色,則呈現為暗灰色。顯然紅蟲在顏色方面也佔據優勢。

紅蟲與蚯蚓使用常見問題

▲不少釣友感嘆紅蟲易招惹小魚,為何?首先野外資源決定了小魚多,分佈廣,而小魚對氣味的敏感度大於個頭較大的魚,因此容易招引小魚吞食。蚯蚓則不然,在引誘魚吞食的過程中,也是篩選過濾的過程,將那些土腥味興趣不大的小魚過濾了,斬獲的相對較大了。

▲蚯蚓使用過程中,不必將其拍死後再鉤掛,魚嗅覺靈敏,通過蚯蚓表皮,依然感知到它的腥味,整條蠕動的蚯蚓掛在魚鉤上,更容易挑逗魚,引起它的興趣。

▲紅蟲自身無危害,但其表層有大量有害微生物寄存,用手指直接接觸,有些人出現瘙癢、陣痛症狀,因此儘量用紅蟲夾代替,避免直接接觸紅蟲。

寫在後面

如上所述,紅蟲對魚的吸引力大於蚯蚓,但並不抹殺蚯蚓的價格低廉,易保存,便於攜帶的優點,釣友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即可。


野釣分享


有這樣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收費魚塘的老闆都禁止釣者使用紅蟲釣魚,理由是紅蟲會汙染水體。但是卻從來不禁止使用蚯蚓釣魚。這是為什麼呢?真的就如魚塘老闆們所說的紅蟲會汙染水體?

我們先從釣魚人主釣的對象魚——鯽魚和鯉魚的食物說起。鯽魚和鯉魚是雜食性魚類,幾乎所有的糧食性餌料它們都吃,而所有的穀物餌料魚兒一定吃,因為這些餌料裡面含有魚兒生長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其他營養物質,不但通過各種方式進入自然水域的糧食類餌料魚兒喜歡吃,就連人工飼料都是用糧食為主料加工而成的。

除了糧食類素餌,鮮活的動物餌料,如小魚、小蝦、昆蟲、蠕蟲等葷餌也是鯽魚和鯉魚喜歡吃的食物。因為這些葷餌富含蛋白質,尤其是蚯蚓、紅蟲以及伢子的蛋白質含量最多,而紅蟲又是所有葷餌裡蛋白質含量最為豐富的,也就是說,紅蟲是魚兒最喜歡攝食的葷餌。

蛋白質是什麼?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又稱“生命之源”。人類和動物的生存都離不開蛋白質。其中魚類最感興趣的是蛋白質中分子量較低,不具或者少具揮發性的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和穀氨酸。這些化合物不但是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而且在消化道中的親和力很強,也就是說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被生命體所吸收,吸收率近乎百分百。鯽魚和鯉魚對於這類低分子、但卻高蛋白的物質的喜食程度近乎瘋狂,因為攝食這類餌料是以最低的能量消耗,獲取了最大的能量收益。而這類餌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紅蟲!

紅蟲——搖蚊的幼蟲,學名叫做孑孓。在水中以較短的時間就可生長出離開水的翅膀,而在它們從幼蟲開始到飛離水體之前都是魚兒最為喜愛的天然餌料。那麼,紅蟲汙染水體一說又是從何說起的呢?因為紅蟲能引起魚兒的瘋狂攝食而被魚塘老闆冠以會汙染水體的謬傳。由此看來,完全就是魚塘老闆們的無稽之談和對釣魚人的欺騙行為。

★結束語

紅蟲的體型嬌小,和蚯蚓比較的話,還是紅蟲對魚兒更具適口性,而且垂釣時不時散落在水底的紅蟲更能招誘魚兒入窩,更能刺激魚兒的覓食主動性。因此,冬釣,在紅蟲和蚯蚓兩者選擇一種釣餌的話,紅蟲更勝一籌。


野釣魚倌


秉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冬天,紅蟲和蚯蚓哪個會更受魚兒的歡迎?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觀點是紅蟲。

紅蟲,蚯蚓是釣界”活餌“的代表。以前在紅蟲沒有被廣大釣友認可的時候,蚯蚓絕對是蟲餌的代表。而隨著紅蟲越來越被釣魚人認可,毫不誇張的講,在某些時候紅蟲利用的比例已經超過了蚯蚓。

在剛立冬的時候,我確實做過這種實踐。一鉤掛蚯蚓一鉤掛紅蟲,最後的結果是不出意料的,紅蟲被咬鉤的比例要是大於蚯蚓的。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種鉤餌的共同點:

紅蟲和蚯蚓都屬於活餌,顏色都呈現紅色(釣魚用的紅蚯蚓居多),都富含高蛋白,都有腥味。都能在魚鉤上存活時間較長。

回到問題上:既然我們探討的是在冬天,蚯蚓和紅蟲哪個更受魚兒喜歡?我們就要把冬天的因素考慮進去。

在冬天,氣溫較低,魚兒活性低這兩點是影響我們垂釣的最重要因素,我就基於這點對於這個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蚯蚓和紅蟲兩種餌料魚兒熟知的程度上對比:

蚯蚓生活著岸上,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魚兒才會和蚯蚓碰面的,比如:雨水沖刷,和人為帶入。蚯蚓更多的就像魚兒加餐一樣,只有機會合適魚兒才能吃到。

而紅蟲生活中水中,雖說紅蟲生活的水域個體大的魚兒並不會經常光顧,但最至少生活在水裡的,和魚兒見面的幾率更大些。

在被魚兒熟知的方面紅蟲是佔優的。

蚯蚓和紅蟲作為餌料的適口性上對比:

冬天魚兒活性低,開口輕,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餌料的適口性了。

我們在用紅蟲做餌時,由於紅蟲身軀較蚯蚓短小,一般我們需要掛3-4條,而紅蟲的韌性較蚯蚓低,也就是說魚兒在進食紅蟲的時候不用費很大的力氣就能夠把紅蟲吸進口中,對於魚口輕的情況下魚兒進食是有利的。

在魚兒活性低,魚口輕的情況下,紅蟲的適口性要好於蚯蚓的。

蚯蚓和紅蟲作為餌料顏色上的對比:

我們知道,魚兒在水底對於紅色是較為敏感的,也就是說紅色在水底是容易被魚兒發現的。
蚯蚓的身體一般呈現深紅色或者暗紅色的(釣魚紅蚯蚓用的較多),而紅蟲呈現的是血紅色。所以,在顏色上紅蟲的優勢是明顯大於蚯蚓的。

從顏色上對比,紅蟲是佔優的。

小結:

對於蚯蚓和紅蟲上面三點對比,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被魚兒熟知這點,有點概率上的問題,參考意義不大。而第二點和第三點才是紅蟲在冬季被魚兒更為喜歡的原因所在。

引申一點:

蚯蚓和紅蟲都屬於腥餌,在氣溫低,魚兒活性低的情況下使用往往效果比較明顯。比如在早春,深秋,冬季這三個時間段。

另外,蚯蚓和紅蟲還有一個共性的特徵就是自重較輕。我們在調漂上可以選擇調高釣低,調幾釣幾,調低釣高都行,但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調目和釣目不要相差過大,相差1-2目就可以了。而蚯蚓和紅蟲做餌時,雙鉤掛餌在水底的狀態最好的是下鉤鉤到底,上鉤鉤懸浮。上鉤蚯蚓或者紅蟲的蠕動可以增大遠處的魚兒發現餌料的幾率。下鉤平躺於水底更為自然,更能讓魚兒放鬆警惕性。

寫到最後:

蚯蚓和紅蟲作為釣界”蟲餌“的代表,可以說對於魚兒的誘惑力都相當大的,在特定的條件下,也是各有各的優勢。還是那句話,具體情況具體選擇吧!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贊,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謝謝您的閱讀。


石頭煮生活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釣魚人來說,冬天可以說是最難熬的季節,一方面野外釣魚的時候坐著不動會非常的冷,另一方面,寒冷我們還能忍受一下,關鍵低溫對魚口影響還大,這老是不上魚那可是越釣越冷。所以針對冬天的特殊情況,釣魚人採用活餌做釣的就比較多,至於選擇哪種活餌,後面再做分析。首先,還是要來了解一下,冬天魚為什麼會喜歡吃活餌?

一、冬季魚喜歡吃活餌的原因

名詞釋義:本文所說的活餌主要是指蚯蚓和紅蟲,蚯蚓的話我們經常使用的還是在漁具店裡買的商品蚯蚓,至於野生的蚯蚓,一來冬季比較難找,二來通過我以前的實際試驗,其釣魚的效果不敢恭維。紅蟲主要還是人工飼養的,冬季純天然野生紅蟲估計也找不到。

1、活餌能滿足魚的需求

不管是蚯蚓還是紅蟲,其本身所含的蛋白質還是比較豐富的,而冬季天冷的時候,各種微生物及浮游動植物都會因為溫度太低而消亡,所以對魚來說,食物會相對地減少許多。而鯽魚本身也會因為溫度低而降低活性,減少身體能量的消耗,所以在進食的時候,就會盡量選擇能量比相對較高的食物,活餌由於符合這一要求,而被鯽魚所青睞。


比如:就像我們在寒冷的地區活動一樣,總會帶一些熱量,能量很高的食物,這樣不僅輕便,還能以最少的食物來獲取最多的能量。鯽魚也一樣,它的生存本性驅使它必須以最小的吃口動作來獲取最多的蛋白質。

2、釣魚人的帶動

釣魚這項活動從古至今已經延續有許多年了,如果古代的前輩們還沒有使用紅蟲的話,那麼它們肯定會使用蚯蚓的,而現在釣魚更加風靡,許多年輕人喜歡上了釣魚這項活動。而活餌又添新主角,就是紅蟲,甚至是其它類型的活餌,諸如蛆蟲,麵包蟲等等。尤其是在冬季,使用活餌的釣魚人還是佔絕大多數的,這樣年復一年,每到冬季活餌就會盛行,而魚的生活也是受人類影響很大的,所以在釣魚人的帶動下,就會適應吃活餌的生活習性。


比如:這種過程就有點像偏口魚食性的形成一樣,在一些人工餵養的水域,尤其是黑坑,人工長期投餵一種魚飼料的話,魚就會只認這種食物,其它的食物就不怎麼愛吃。所以在冬季釣鯽魚,還是要重視主流的釣餌是什麼。

3、記憶中的食物

蚯蚓生活在陸地上,除非在特殊情況下,比如下雨的時候將蚯蚓衝到水裡,魚才會吃到它,其它的時候魚和蚯蚓是不搭噶的。但是紅蟲卻不同了,它是搖蚊幼蟲,水蚤的卵,生活在各種水域裡,可以說紅蟲就是鯽魚記憶中的美食。為什麼這麼說呢?


比如:自然水域,是存在許多紅蟲的,尤其是在溫度適宜的時候,會大量繁殖。一條鯽魚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輕易捕捉到紅蟲,而且紅蟲所富含豐富的蛋白質以及鮮豔的外表,能滿足鯽魚不同的生長階段。所以紅蟲陪伴鯽魚從小到大,即使長成大板鯽的時候,也會去捕食一些雄性的大紅蟲來滿足食量。


再比如:由於人工培育的紅蟲價格低廉,而且營養豐富,對於人工飼養的魚類,在魚苗的時候也是會餵養適口性非常好的紅蟲。即使在魚長大的時候不會再吃到紅蟲,但是它記憶裡依然保存著對紅蟲的青睞。所以不管是野生魚還是飼養的魚,都會在記憶裡有對紅蟲的印象,吃紅蟲可能就是家常便飯的事了。

二、蚯蚓和紅蟲的選擇

瞭解了魚為什麼喜歡吃活餌之後,就來比較一下,蚯蚓和紅蟲,魚到底會喜歡吃哪個了。當然,什麼事情的發生都是要有一個前提條件的,活餌的選擇也不例外。

1、前提分析:水情和魚情

釣魚所受的影響因素是非常多的,就拿一處水域的情況來分析的話,首先肯定要了解一下具體的水情和魚情。

前提一:水情

魚在水裡生活,時時刻刻都受水的影響,什麼樣的水就會出什麼樣的魚,對於冬季來說,最突出的水情因素主要包括水溫和水草。

比如:水溫的降低,魚的活性就會降低,魚口變差,而我們在具體施釣的時候,所使用的的活餌也會受低溫影響。雖然紅蟲是比較耐低溫,但是其不怎麼愛活動,蚯蚓的話,雖然生活在岸上,但是其在水中的活動動作還是比紅蟲大的,至少在前期比較明顯,所以水溫低的時候,蚯蚓佔據優勢。

再比如:水草在冬季的時候會大面積地消亡,只會留下耐低溫的水草,但是這不影響魚類對水草的喜愛,它們依然會成群結隊地躲在水草中。而且水草本來就能滋生繁衍出許多紅蟲,甚至有一些紅蟲卵還會依附在水草上過冬。從這方面看,紅蟲常年陪伴在魚的左右,所以在水草中用紅蟲釣魚比較有優勢。

前提二:魚情

到了水溫降低的最終承受主體魚身上,冬季的魚情最突出的還是魚口和小魚的影響。

比如:還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魚口輕的情況在冬季一直存在著,具體表現就是魚在就餌的時候,吸力不足,不管是線組問題,還是鉤餌問題,只要有一點擋口,魚的進食就不那麼順利了。所以相比於蚯蚓,紅蟲的體積更小,比重更輕,更加適合輕口魚。

再比如:冬季的時候,還是有小魚活動的,尤其是在中午水溫上升的時候,此時雖然是釣鯽魚的好時機,但有時還是會出現小魚鬧鉤的情況。所以相對紅蟲,此時選擇體積大一點的蚯蚓的話,能過濾掉一些小魚的魚口,做釣更加順利。

2、具體分析:蚯蚓和紅蟲對魚的吸引力

以上是基於冬季大致的水情和魚情的分析,下面就蚯蚓和紅蟲這兩種活餌的自身特點,來做一下具體的分析。

吸引力一:顏色。二者都是屬於紅色的外表顏色,但是紅蟲的話顏色更加豔麗光澤一點,蚯蚓的話是屬於暗淡的紅色,而且長期生活在土壤裡,也是受其影響的。所以紅蟲在顏色上略勝一籌。

吸引力二:氣味。蚯蚓由於生活在土壤裡,所以就會有一股土腥味,商品蚯蚓和野生蚯蚓的氣味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前者由於人工的干預,所以只有股淡淡的土腥味,而後者可能處於生存的需要,其土腥味會非常的大,但是我們一般都是使用商品蚯蚓作為釣餌。而紅蟲會有一股獨特的腥味,味道肯定比商品蚯蚓大,所以在氣味上,紅蟲略勝一籌。

吸引力三:動作。紅蟲是屬於耐低溫的動物,但是這隻能保證它不死,並不能代表它在低溫下就能有很好的活性,或者在水裡的動作很大,實際上它在水裡是一動不動的。而蚯蚓雖然不耐低溫,但是在剛入水的時候還是非常有活力的,在水裡的扭曲動作還是比較吸引魚類的。所以,在動作上,蚯蚓更勝一籌,但是我們釣魚人可以人為的彌補這一缺陷。

比如:在做釣的時候,尤其是在用傳統釣釣草洞的時候,可以通過不斷提魚竿來進行逗釣,這樣,紅蟲在水裡的狀態就能活起來了,對魚的誘惑力不容小覷。

小結:從活餌的顏色,氣味,以及其本身的活性所帶來的誘魚動作,綜合來說,還是紅蟲略勝一籌,商品蚯蚓在誘魚能力上稍顯不足。

最後總結

以上分析了冬季使用活餌的優勢,以及在大環境下水情和魚情對我們選擇蚯蚓還是紅蟲的影響,再通過蚯蚓和紅蟲自身具備的特點進行分析,得出紅蟲是比較適合冬季做釣的。但是,在蚯蚓和紅蟲方面可能還會有偏口魚的存在。

比如:有的地方的魚只認蚯蚓,排除偏口魚的存在,可能是之前用紅蟲的人太多,釣了又放,或者脫鉤跑掉的,而這些魚可能已經對紅蟲產生了恐懼心理,新使用的蚯蚓對它們來說可能會安全一點,這種情況也是會存在的。所以釣無定法,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喜歡的朋友不妨關注一下!


大別山小農人


紅蟲跟蚯蚓都是釣魚人常用的蟲餌,它們都有著極高的動物蛋白,因此在冬季垂釣鯽魚時,都能有著很不錯的表現。它們既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也存在著一定的優劣,對於我們垂釣者而言,可在垂釣時根據它們的特性再結合釣場的情況來合理選用,這樣更利於我們最終的漁獲成績。

紅蟲跟蚯蚓的優勢劣勢

一、紅蟲

1、紅蟲的優勢

我們常用於垂釣的紅蟲其實是搖蚊的幼蟲,目前主要由人工培育,在漁具店即可買到,並且售價相對低廉,獲得的途徑也比較方便。紅蟲色澤鮮豔,在水下易於被魚兒發現,同時紅蟲的身形較小,更利於鯽魚們吞餌咬鉤。因此,氣溫越低紅蟲的優勢則越大。

2、紅蟲的劣勢

因為紅蟲主要依靠人工養殖,因此我們往往需要花費金錢去購買,同時在南方很少有紅蟲的養殖基地,售價相對較高。並且紅蟲的生長環境較為惡劣,可能會攜帶一定的病菌,因此在垂釣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以免被刺傷感染。

二、蚯蚓

1、蚯蚓的優勢

蚯蚓的分佈範圍極為廣泛,是一種很容易獲得的釣魚餌料,既可自己尋找也可在漁具店直接購買。同時蚯蚓有著較濃的腥味,生命力也不錯,在入水之後仍能保持活力,在搖曳時有著很不錯的誘魚效果。

2、蚯蚓的劣勢

相比於紅蟲,蚯蚓的體型相對較大,同時色澤不如紅蟲鮮豔,因此在誘魚效果跟魚兒的適口性上,蚯蚓則較弱於紅蟲。

紅蟲跟蚯蚓的使用方法

1、紅蟲

我們在選用紅蟲作為釣餌時,可以直接用魚鉤穿過紅蟲的頭部,這樣可以保證紅蟲的活性。在穿掛紅蟲的時候,可藉助紅蟲綁鉤器等工具,這樣即使手不接觸紅蟲也能順利地將紅蟲懸掛到魚鉤上。

2、蚯蚓

在保證蚯蚓鮮活的前提下,若垂釣體型較大的鯽魚則可直接懸掛整條蚯蚓,若垂到體型較小的鯽魚時則可懸掛半截蚯蚓,只需要將魚鉤從蚯蚓的頭部刺入然後魚鉤藏於蚯蚓體內即可。

結束語

不管是選用紅蟲還是蚯蚓作為釣餌,保證它們的鮮活是最為關鍵的,這也是使用它們作為釣餌時的優勢所在。鮮活的蚯蚓或紅蟲,它們在入水後仍能保持活性,當它們在水中不停搖曳的時候,相比於其他釣餌更能吸引魚兒吞餌咬鉤。

不過在冬季垂釣,由於氣溫較低魚兒的發窩速度也相對較慢,因此我們最好在打窩後1~3個小時左右再正式下竿垂釣,並且在同一片水域垂釣時,可以間隔5~8米距離同時開闢多個窩點,這樣做能提高我們中魚的概率,從而提高最後的魚獲成績。


野釣競技


立冬剛剛過去,天氣是越來越涼。在這個階段,就到了以蚯蚓、紅蟲為代表的蟲餌大顯身手之時了。蟲餌不但腥香撲鼻,而且營養豐富,讓準備過冬的魚兒趨之若鶩冬季釣魚時,無論是室外還是冬釣大棚,大家都比較喜歡用蚯蚓、紅蟲。為什麼現在大多不使用商品餌料呢? 

  這主要涉及到餌料的成分。實際上,餌料中的腥,往往是各種添加型的腥味物質,不是直接的蛋白質。相對於紅蟲蚯蚓等直接的肉食,魚兒確實是更加偏向後者的。有的釣友就會問了:冬季釣魚時到底是紅蟲好用,還是蚯蚓好用呢?   首先咱們給大家講一下紅蟲和蚯蚓的用法在做評論

一、紅蟲餌   

相比較傳統拉餌來說,紅蟲拉餌的做法其實更簡單,所需要的就是紅蟲(母蟲即可)和紅蟲伴侶。按照我學的辦法,甚至不需要特別考慮比例。在盆裡把紅蟲撥弄散開,均勻的撒上薄薄一層伴侶,再用手撣點清水,最後混成一團即可。配好的紅蟲團附鉤性好,而且還不沾手,一拉就是一個漂亮的餌球,比用蚯蚓還方便。相關垂釣技法   

不論是習慣用單鉤還是雙鉤,都可以使用紅蟲拉餌,但是都建議雙鉤臥底。調漂時可適當選用大號硬尾漂,調平水釣2目,有明顯頂漂或頓口即可刺魚。等天氣再冷一些,還可適當添加些小藥,以強化誘魚效果。最後需要注意,紅蟲餌團做好後要儘快用完,否則紅蟲就會變成“死蟲”,所以在此建議單次開餌不要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二、蚯蚓做餌   

野釣愛好者都明白,所謂“誘與釣的結合”,無非就是在釣的過程中,同時誘來了魚,就比如在寒冷的深秋階段,有不少人喜歡用蚯蚓,因為蚯蚓餌入水之後的蠕動能吸引更多的鯽魚前來咬鉤。可單憑這一點還不足以誘來更多的魚,所以有很多釣者喜歡在上鉤裝拉餌,下鉤掛蚯蚓,這樣誘釣結合,鯽魚想不上鉤都難。   

正因為蚯蚓屬於“萬能餌”,它不僅可野釣鯿魚,鯽鯉魚,同時用法也是千奇百怪!就比如在深秋初冬,有人就喜歡將蚯蚓洗淨放入碗中,同時加入白糖,用搗藥杵進行研磨,待蚯蚓化成水後,拿一個能礦泉水瓶裝起來,這樣就方便釣鯽魚時開餌使用。當然在使用的過程中,不能純粹用它來開餌,還需兌入適量清水。 

  雖然說蚯蚓釣魚比較髒,可聰明的釣魚人總會想到解決的方法,就比如在野釣時,有些人會將它洗淨,然後放在太陽底下爆曬,曬乾之後再倒入粉碎機中粉碎,最後找一個塑料袋密封保存即可!每次在開餌搭配的時候,都可以加點蚯蚓粉進去,這樣就能提高整款餌料的質量,從而提高上魚率。 

最後總結一下:蚯蚓和紅蟲各有各的好處,紅蟲不易保存並且價格昂貴,不像蚯蚓那麼便宜在家裡都能挖到。但是紅蟲比蚯蚓更容易讓魚兒吃食,所以說紅蟲和蚯蚓並不能說誰好用,也要因地制宜視情況而定哈 

我是小青年一名愛釣魚的90後,喜歡小編的可以多多關注哈





小青年釣魚人


單單只是從魚的喜愛來說,我認為紅蟲和蚯蚓不會有太大區別,魚都是很喜歡吃的,特別是冬季水溫較低的時候,蟲餌的優勢是其它餌料所無法替代的,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大的差別,相比之下紅蟲更有優勢。

一、紅蟲的誘魚效果更好

紅蟲的個體更小,使用紅蟲打窩之後會大面積散落在水底,覆蓋面非常廣,所以魚發現紅蟲的概率也會更高。另外,紅蟲本身就是生活在水中的,所以不會被淹死,而蚯蚓在水中無法長時間存活,所以鮮活的紅蟲對魚的誘惑力會遠遠比蚯蚓更大。

二、紅蟲的蓄窩能力更強

用紅蟲釣魚的時候,隨著釣魚人抬竿會不斷有紅蟲從魚鉤上脫落掉落在窩點裡,起到蓄窩的作用。但是使用蚯蚓就完全不同的,除非蚯蚓被魚吃釣,否則入水的時候是多少,抬竿之後上來的還是多少,基本上不可能掉落在窩點裡,所以使用蚯蚓釣魚要配合窩料不斷的補窩,否則窩點裡就會空空如也,既無法持續誘魚也無法留魚。

三、紅蟲使用更方便

紅蟲掛鉤比蚯蚓更加方便,可以使用紅蟲夾,也可以使用紅蟲膠,還可以將紅蟲和商品餌混合在一起做“肉夾饃”。但是蚯蚓卻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穿鉤釣魚,關鍵是蚯蚓非常滑,在穿鉤的時候會很費力,無形當中也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使用紅蟲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比蚯蚓掛鉤更加簡單,能夠讓釣魚的效率大幅提高。


眼鏡哥說魚


你好,個人覺得非要比較的話,冬天應該是紅蟲更受魚兒歡迎。紅蟲和蚯蚓都是非常常用的活餌,兩種餌料的效果也都很不錯,不過紅蟲畢竟是水裡的原生品種,魚應該從小就有機會見到紅蟲,自然會更偏向紅蟲一點。

我們平常見到的蚯蚓也不是全部都一個樣子,有紅顏色的還有那種和泥土一個顏色的臭蚯蚓,臭蚯蚓用來釣鯽魚、鯉魚、白條這些魚的話效果就很差,它本身有很濃重的臭味,而且一般個頭都很大,基本上不會用臭蚯蚓來釣魚。

紅蚯蚓的話就是很多人在用的那種,很多人小時候釣魚都是自己挖的紅蚯蚓當餌料,也是很受魚兒歡迎的。但蚯蚓畢竟是在土裡生存的,基本上不會主動往水裡跑,感覺沒有紅蟲那麼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