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当打之年》首播:收视率暴涨但走向平庸

2020年开年不太顺利,但由于有太多的人被疫情逼迫不得不宅在家里,这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至少这一季的《歌手·当打之年》的首播收视率比起有着刘欢等老艺术家压阵的上一季高了不少。(我上次看电视直播的《歌手》可能还要追溯到五年前)


磕磕碰碰的新一季《歌手》在改名为《歌手·当打之年》后重新上路,固然有前期准备中突发事故措手不及的缘故,但应该可以看到节目组也因此具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然而在看过首播的第一期《歌手·当打之年》之后,我却感觉这似乎预示着《歌手》多年的坚持之后,终于在走向全面的平庸。



很多年轻点的观众可能会忘记当年《歌手》的横空出世意味着什么,那是在一个大家公认光靠“唱歌”已经无法取悦观众的时代,不仅很多歌手业务能力越来越差,舞台效果全靠伴舞衬托,甚至于假唱都成了常规操作了。


于是《歌手》打造了全交响乐队的配备(在当年堪称顶级豪华),让有实力的歌手真正的展示“唱歌”本身的魅力,并且不成文的规定是舞台上除了一个唱歌的歌手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喧宾夺主的伴舞——甚至除了串讲的主持以外,其他任何演唱的歌手都不允许说话,以保证舞台的“纯洁性”和避免影响观众(大众评审)的投票。


但是在那之后,《歌手》在不断的破例,最终到了2020年,几乎所有这些当年所纠结的“规矩”都早已经烟消云散。


《歌手·当打之年》首发阵容


而更重要的是,《歌手》丧失一个领跑全国音乐综艺节目的先锋气质。


当《歌手》一次又一次地让步,放弃了当初所坚持的那些原则以后,其实剩下的那些当年的“优点”,都几乎成了各大卫视音乐综艺的标配——于是,《歌手》只能向着真人秀的方向努力,得益于芒果台在这方面的实力,虽然你从舞台上越来越难体会到当初的震撼,至少整个节目依然是一个有看头的真人秀。


可以说,曾经中国的音乐节目有两种,第一种是《歌手》,第二种是其他节目。


但在砍掉了招牌性的宣布名次的仪式以后,我想如今的《歌手·当打之年》已经很难让人再重温那种紧张的气氛——想当年,看《歌手》最好玩的附加游戏,莫过于对照最后的名次,看看自己预测的排名是否准确了。


本季的排名改在休息室里公布


所以,在每期节目的最后,洪涛要把所有的歌手请到一起,用极其缓慢而悬念迭出的节奏,来宣布当期的最终排名。


这其中有过创新,比方曾经有一季加入了歌手互投的环节,但毫无疑问,这个宣布名次环节的仪式性,构成了整个《歌手》最“精彩”的镜头:谁在提心吊胆,谁在强装镇定,谁是真的无所谓,谁又是真的输不起——所有的都是戏。


而没有了这样的招牌,当《歌手·当打之年》把这一过程变成了休息室里轻轻松松的氛围,那么观众也就丧失了在观看整个节目过程中等待悬念的乐趣。


虽然这一季加入了所谓的“奇袭环节”,但最后云淡风轻的公布结果,让人觉得节目组是真的有些左右互搏了。


毛不易本场被黄霄云奇袭成功


基于此,其实我有点佩服那些可以用一大堆华丽的辞藻来详细点评每期每个歌手演唱得怎样怎样的乐评人们(当然他们也可能只是为了饭碗,没办法),但对于普通的观众而言,其实这些演唱几乎已经很难让见识过以往《歌手》的观众们感到惊喜了。


就这期的表现而言,遗憾的就是……飙高音依然好使,至少奇袭歌手黄霄云用海豚音轻松大比分碾压了毛不易。


当然,我得承认,这一期并没有哪个歌手唱得不好,只是他们都无法给我惊喜:除非你是第一次听周深的现场,或者从未听说过米希亚的名字。


米希亚


最后,第一期的《歌手·当打之年》的第一名毫无悬念地被华晨宇拿去了,但是如果你见识过他全年演唱《癌》的现场,想必也不至于被他的舞台表现震撼到,他的表现依然很稳定,加上是最后一个出场,拿第一完全可以理解。


我个人的话当然会更喜欢米希亚的《现在好想见你(逢いたくていま)》,只是很难说清楚她感动我的部分更多,还是我自我感动的部分更多——毕竟对于8090后来说,这都是一首多多少少会带点回忆的歌曲吧。


对于接下来的这一季节目,可能我唯一的期待就是这些“当打之年”的歌手,能否真正地做出一点“突破性”的尝试吧,毕竟,有无数的老艺术家都在这个舞台上有过突破——刘欢把《好汉歌》改成说唱;李泉的迷幻电子《一生所爱》,等等等等。


既然是“当打之年”,何不放手一搏呢?比方第一期成绩不佳的毛不易,不如就从你开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