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重创的油价,OPEC+能成为多头的救命稻草吗?

本周,国内市场开盘第一周,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酵,全球原油需求层面出现了极为悲观的论调。国际油价在春节假期期间大幅下跌,导致SC开盘跌停。同时国内需求的预期也影响到了国内的金融市场,开市首日股市大幅下挫,国内商品同时呈现出数十个品种集体跌停的局面。 不可否认,国内疫情的发展对于原油价格的走势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国内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延迟开工,炼厂开工率大幅下滑,国内油市毫无疑问将会出现近几年的最差开局。同时各个机构预测国内原油需求也将大幅下滑,这与2019年中国的原油需求“火车头”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国内市场在原油需求层面对油价的定价作用已经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OPEC+再次临危受命,各个产油国的部长商议可能的措施以应对需求下滑的影响。目前来看,市场有延长减产期限和继续深化减产两个预期,原油价格最终将会如何抉择不仅取决于疫情的发展,同时也取决于OPEC+最终的决定,原油市场再次回到了两难的境地。

OPEC+再次临危受命救油价随着疫情的发酵,OPEC+准备再次做出行动,以稳定原油市场。OPEC+考虑加大减产50万—60万桶/日,或将当前的减产协议有效期延长至3月份之后。但据消息人士表示,俄罗斯并不支持扩大减产,而是建议延长目前的减产协议。 从目前各方的反应来看,俄罗斯依旧是最不情愿的一方,因此继续深化减产的最大阻力或许就是俄罗斯。目前沙特和伊拉克等支持减产计划,如果真的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之上继续深化减产50万—60万桶/天,那么对原油价格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但这一目标推行的障碍也非常多,以沙特为首的国家期望稳定油价,并且不惜牺牲大量的市场份额,但有些国家却并不这么认为。去年年底达成的减产协议部分国家能否很好地执行已经被市场怀疑,更不用说继续深化减产。因此我们预计此次会议大概率达成延长减产时间而不增加减产数额的结果,对于原油价格短期的影响或许并不会让多头满意。 如果长远来看,以疫情的发展为契机让OPEC+能够延长减产协议协议至6月份或者年底,对于疫情之后的原油价格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在疫情过后需求逐渐恢复之后,如果OPEC+依然能够维持相对不错的减产执行率,那么毫无疑问原油市场将会再次回到供需偏紧的局面中来,配合上季节性的因素,无疑对多头而言极为有利。 另外,利比亚方面的出口问题同样对供应产出极大的影响。随着利比亚国民军占领了利比亚东半部四个主要港口的控制地,该地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控制。这导致全球原油供应减少了约100万桶/日。前期减产执行率不忍直视的伊拉克和尼日利亚的原油产量也出现了下滑,其中伊拉克已经接近减产的目标。 因此即便是此次会议中,OPEC+达成了延长减产协议至2020年年底的决议,在疫情没有被控制住之前,在中国需求没有恢复之前,短期我们仍很难看到原油价格再次回到良好的涨势之中,OPEC+的所作的努力只不过可以维持油价下方的短期支撑。但从长期来看,此次疫情对于原油市场可谓福祸相依,正是当前的悲观局面,才有可能促成未来的乐观行情。

美国市场正在经历需求的低谷除了中国市场之外,美国市场也在经历需求的低谷,炼厂的检修行为已经成品油市场需求旺季的结束让美国炼厂开工率和炼油输入回到季节性的低点。在季节性的低点之后,我们很快将会看到美国原油需求的逐渐攀升。 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原油库存正处在季节性增库的阶段,同时成品油的库存也处在相对的高位。在美国需求旺季到来之前,美国原油库存今年仍有可能延续季节性走势而不断增加,这对原油价格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利空效应。 炼厂开工上来看,美国需求开始恢复的时间点为3月份,3月份之后美国的炼油输入将会呈现增长的势头,因此如果中国的疫情能够在2月份得到有效的抑制,叠加上美国原油需求在3月份之后逐渐恢复,同时OPEC+延长减产时间至少到6月份,那么可以预期到,一季度的原油价格或许并不会较为理想,但二季度的原油价格或许会比较乐观。 综合来看,短期的原油价格或许仍然存在一定的变数,中国原油需求的大幅下滑叠加美国原油需求未起,至少在需求端不会给原油价格提供上行的动力。供给端目前需要看OPEC+的决心和力度,如果OPEC+真能够继续减产50万桶/天,那么原油价格有机会在供给端的推动下走出颓势。如果OPEC+仅仅是延长当前的减产额度至6月份或者年底,那么对于油价的影响力或许并不会很大,一季度原油价格仍将会维持相对的弱势。

来源:期货日报;作者:海通期货;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