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与区块链对金融市场的分进合击


武汉疫情牵动着国人的神经,这几天看到有人提出要用区块链分配口罩,窃以为不切实际。光是要将口罩的信息数字化,就工程浩大。口罩进到通路之后,还有太多人为的操作空间,链上数据与真实情况很可能根本对不上。有这个想法的不光网友,还有伟大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表示,该平台上线了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蚂蚁区块链技术,将对物资的需求、供给、运输等环节信息进行审核并上链存证。通过这一平台,广大用户将明确可见物资全流程情况。你真的认为这玩意儿会管用?


进入正题。


区块链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可以总结为两个字 —— 拆分。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拆分已经成为金融业的重要趋势。但在深入讨论拆分之前,势必要先认识捆绑。


01

捆绑与拆分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新闻、音乐、电影等资讯服务可说是被「捆绑」在电视的第四台。而现在的人则可以通过订阅公众号、抖音 和 爱奇艺 等来分别满足这些需求,这是网际网络带来的「拆分」。



随着产品单位拆分得越来越小,单价也会越来越低。原本人们购买正版实体 DVD,可能得花好几十软妹币(盗版碟也得10块8块)。后来有了优酷、爱奇艺,15块月费可以看到吐(只有个别付费电影需单独支付2.5元)。现在人们买到的则是「看片的权利」。这就是拆分 —— 将原本聚合的产品,拆开成更小单位。产品可以拆分,服务也可以。


年轻人常搭的廉价航空,也是拆分的例子。春秋航空将原本国航「捆绑」在一起的机票、托运行李、机上餐点和座位空间拆分开来,让旅客可以自行依照需求选购。若完全不加购,廉价航空的来回机票甚至可能比高铁来回车票还便宜。简单来说,拆分具有两大特色:


1、单价更低廉

2、组合更多元


网际网络带来的「资讯服务拆分」早已经是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人们普遍对于近几年兴起的「金融服务拆分」仍相当陌生。


02

科技「拆分」金融服务


目前人们不管是想转帐、储蓄或借贷,就得到银行开户。换句话说,这些金融服务目前都被「捆绑」在银行内。


但原本握在银行手上的金融服务,正在面临科技带来的拆分。金融创新教父 Brett King 在 2018 年出版的《Bank 4.0》书中大胆预言:


「金融常在,而银行不再(Banking everywhere, never at a bank)」。


Brett King 明确指出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只有银行才能提供金融服务,是最近几百年的「偶然」。未来的金融服务应该是直接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无须凡事跑银行。目前全球有两股力量,推着金融业朝著「拆分」银行业务的方向发展:


1、开放银行(open banking)

2、区块链


以下分别讨论。


03

开放银行 — 体制内的金融拆分


人们把钱存在银行,因此银行握有客户的存款、消费与信用资料。但每家银行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于是各家银行都将客户资料视为创造差异化服务的武器。武器当然不能分享,所有银行都采取封闭的方式管理客户资料。但银行之间的商业竞争,最终却导致用户的不便。


直到 2016 年,英国政府率先以强制手段,明令只要在用户同意的前提之下,银行就必须通过 API 资料接口,将资料授权(共享)给第三方使用,改善用户的金融服务体验。API 就像是从水塔接出去的水管,让人们可以授权原本躺在银行的资料,通过 API 传递给其他业者使用。


这种模式的影响力巨大。就像 百度地图 得先通过 API 对外开放地图信息,滴滴才可以基于地图信息延伸做出叫车平台,美团 则做出餐点外卖平台,而短租平台也用这项信息帮助屋主与租客进行撮合。


现在轮到银行通过 API 对外开放金融信息。当记帐 app 串接各家银行的 API 之后,未来只要获得用户的授权,就能帮人们即时同步当下存在不同银行内的总资产。这比以前得自行手动加总,或是把帐号密码交给记帐 app 代替你登入网银,还来得更加方便且更安全。记帐 app 有了你的资产总额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推荐你合适的金融投资商品或是广告。随着银行开放的 API 形式日渐多元,不仅记帐 app 会拆分银行的余额查询业务,其他金融科技新创甚至与金融八竿子打不着的手游 app 也都可能会加入战局,为人们提供金融服务。


可以说,未来所有的公司都是金融服务公司。


有别于开放银行,资料仍然是掌握在银行手上。用户得向银行提出要求,才能将资料授权给第三方机构使用。区块链则是主打让资料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上,不需要理会银行有没有开放 API,只要自己点头就可以授权。因此,区块链有望拆分出更细的金融服务,并重新组合出更加多元的金融生态。


04

区块链 — 体制外的金融拆分


区块链已经将银行原本提供的转帐、储蓄及借贷服务,分别拆分成区块链支付、钱包及借贷,我将他们统称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服务。



去中心化金融可以拆分出单价更低廉的金融服务,也可以组合出更多元的金融生态。用以太币(ETH)进行跨国汇款,肯定比通过银行电汇便宜许多。而稳定币 Dai 现在不仅可以通过 Compound 放贷赚取利息,最近还有人发明 rDai 让利息可以自动捐赠给指定对象,就像把银行存款利息捐给慈善团体,但本金不动。只要人们不要受限于想像,金融服务就可以更多元有弹性。


既然去中心化金融完全符合「拆分」的两大特色,为什么现在却没什么人敢尝试?我认为关键在于,去中心化金融已经「拆分」过头了。


若用户遭到诈骗,银行提供 24 小时客服支援,但区块链则注定索赔无门。当用户忘记帐户密码,银行可以凭证件临柜重新设定,但存在钱包里的加密货币则一去不复返。银行会主动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而区块链则是以超额抵押机制降低违约风险。


航空公司若牺牲安全性,票价再低也不会有人搭。金融基础设施若缺乏意外事件处理机制,也会让人却步。如何将去中心化金融缺少的「意外事件处理机制」补回去,是许多创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长期看来,银行手上的金融服务注定要被科技拆分,但银行大概不会消失,只是人们不再得凡事跑银行。


05

金融服务的「重新捆绑」


花旗银行在下方这张图中,就清楚描绘了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捆绑、拆分到重新捆绑的过程。



在还没有银行之前,人们只能把钱存在家中床底下。若出门吃饭忘了带钱,就得请老板拿纸笔记下赊账的金额。后来,银行不仅提供人们存款,还可以凭存款的金额及缴款纪录申办信用卡。钱和钱的信息都掌握在银行手上,就是图中最左边的捆绑。而我们正在经历第一次的拆分,借由开放银行、区块链将金融服务从银行手上拆分出来。


有趣的是,当银行的金融服务不断被拆分,人们总有一天会开始苦恼市面上的选择太多。届时人们需要人工智能来辅助,在眼花撩乱的选择中,重新捆绑出一套最符合个人需求的组合。只不过,开放银行才刚刚开始。各国政府和银行都还在协商如何制定开放的 API 标准以及要开放哪些资讯,离金融服务的重新捆绑还有一段距离。


反倒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金融,由于不需要获得银行或政府的首肯,所以动作非常快。之前我们介绍过的DeFiZap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组合了不同的 DeFi 协议,减少了用户需要访问的应用程序数量和操作步骤,只需数次点击即可完成复杂的交易,这就是重新捆绑。


开放银行与区块链对金融市场的分进合击,势必破坏目前的金融市场,再以全新的方式重建。



#声明:文中提到的数字资产风险极高,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DeFi进化论重点关注去中心化金融,这是一种在开放式区块链之上构建的新金融系统。被视为区块链目前最有潜力的落地应用,将打破传统金融业和金融科技的格局。另一方面,许多人也开始正视 DeFi 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将其纳入资产配置之中。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从传统媒体接过了权力和影响力;未来二十年,DeFi将从传统金融接过走向下一个时代的权杖。关注我们以了解更多DeFi信息,并紧跟最新、最有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