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传承两千多年的帷子舞,两百人同演,国家非遗,豫北地区独有


鼓镲敲起来,长号吹起来,河南省汤阴县农民表演的帷子舞又开场了。这些照片拍于十三年前,在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今天,看后更令人坚定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村里的大妈大嫂穿上了节日盛装,打起了祭祀神灵的多彩帷子,等待上场。
帷子舞已有2600多年历史,它是一种由独代战争衍生出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大型民间舞蹈活动,起源于春秋,形成于秦汉,盛于宋、元、明、清各代,延续至今。现仅存于汤阴县古贤、白营两个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传,帷子舞是春秋战国时期,将士们为纪念齐桓公的爱妃长卫女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这一王室祭祀活动继而演变为模仿行兵布阵的娱乐活动,后发展为宽广的乡村民间求神拜庙、欢庆节日的娱乐性活动。在帷子舞演出现场,这位白衣男子是总指挥。
帷子舞规模宏大,每队24人为一“蓬”,共有24杆帷子,象征着一年二十四个节气,3蓬构成一个“帷子舞”群体。每根帷头上的十二幅画,象征着天干地支十二属相。帷头上的144个绣球,象征着宇宙漫天星辰,参加演出的村民达200多人。

手持龙头的人是帷子舞头领。
在头领的带领下,由彩旗手和鼓手组成的乐队,在低沉、浑厚的打击乐中依次入场。随着乐曲节奏的变换,农民们高举帷子,跳起了粗旷欢快、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
村里传来了农民阵阵欢笑声。
欢快的鼓乐声在空中回荡。
帷子舞跑起来,人们期盼祖国更加昌盛,国泰民安,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