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讓你感動的是兄弟之情還是兒女情愛?

月亮再亮丶終究冰涼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說過,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眾兄弟聚義光明頂,共謀反元大業。後期明教雖然四分五裂,但是明教兄弟骨子裡的兄弟之義還在。兄弟間的情義以四大法王為代表。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青翼蝠王韋一笑有生命危險,也沒有吸殷離的血(殷離是白眉鷹王的孫女)。同樣,白眉鷹王不顧性命,以年邁之軀力抗六大派高手。

老夫是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雖已自樹門戶,但明教有難,豈能背棄昔日情義,置身事外?—《倚天屠龍記》。

白眉鷹王本可以袖手旁觀,他甚至還和明教的部分兄弟不和。但是關鍵時刻,白眉鷹王沒有忘掉昔日的情義,挺身而出!



謝遜多年裡流落海外,但是心中忘不了的是兄弟張翠山,義子張無忌,也忘不掉明教的兄弟。青翼蝠王韋一笑的寒毒,謝遜也是掛念在心。

謝三哥,你身在海在外,心懸中土,念念不忘舊日兄弟。人生數十年轉眼即過,何必老是想著旁人?—《倚天屠龍記》。

張翠山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吐露謝遜的下落。張翠山和張無忌又何嘗不思念謝遜!

相比於明教兄弟情義,武當七俠,情逾骨肉。張三丰收了七個弟子,這七個弟子個個人品,才智俱佳。七兄弟一同學藝,肝膽相照。



張翠山從冰火島回到中原,因為義兄謝遜的事,他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張翠山說道:“二哥,這十年之中,我……”俞蓮舟左手一擺,說道:“五第,你我肝膽相照,情逾骨肉,便有天大的禍事,二哥也跟你生死與共。”—《倚天屠龍記》。—《倚天屠龍記》。

莫聲谷更是對江湖人士說過,五哥不在,張翠山便是莫聲谷,莫聲谷便是張翠山。

明教兄弟,武當七俠都是男子之間兄弟的感情。張無忌和謝遜之間的父子之情,張三丰和張翠山師徒之情也同樣感人。

(張三丰)和這七個弟子情若父子,陡然間見到張翠山,忍不住緊緊摟著他,歡喜得流下淚來。—《倚天屠龍記》。

張三丰修道多年,心地空明,萬事不縈於懷,但是當見到張翠山時,也是激動流下了眼淚。



在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中,都有愛情的存在,《神鵰俠侶》更是一部“情書”,《倚天屠龍記》也不例外。

殷離心理愛著小張無忌,是想象中的張無忌,不是明教教主張無忌,這就是“不識張郎是張郎”!這揭示了人類愛情中的奧秘,想象總比現實更美好!

小昭善解人意,只願做張無忌身邊的丫鬟,不願做聖女,就是女皇也不願意做。

周芷若深愛張無忌,她在師傅面前立下重誓,愛的煎熬使她痛不欲生!

趙敏放棄了郡主,背叛了家庭,就是為了和張無忌在一起。

張無忌是個凡人,他心裡愛著四個女孩,不知如何選擇。婚姻是一夫一妻制,愛情是否也是“一對一”?金庸對人類深處愛情的奧妙,有很深的探索。



總而言之,金庸武俠小說中都有愛情,在《倚天屠龍記》中的愛情故事一如既往的精彩,但是《倚天屠龍記》中兄弟,父子,師徒之間,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感情更加感人!

《倚天屠龍記》本是武俠小說,歡迎討論,不喜勿噴!


我是一個小書蟲


都不是。而是長輩對後輩的慈愛,表現得最突出的,就是張三丰疼愛張無忌。

且不論張三丰為了給幼年的張無忌治療玄冥掌傷,舍下面子上少林,就說後來張三丰捱了剛相一掌,這一掌,至少有一半是為了張無忌才會挨的。

趙敏帶領元兵高手假扮明教攻打武當的時候,假的少林和尚剛相,冒名空相來見張三丰。縱然剛相是偷襲,但張三丰又如何恁地沒有防備呢?

這是因為,張三丰一心想與少林修好。

雖然張三丰表面上默認了張無忌早已死亡,但心底裡多少還是報有一線希望,祈盼張無忌尚在人世。

在張三丰的觀念裡,除了武當、峨眉、少林三家九陽功合一以外,世上再無其他辦法能治得好玄冥掌傷。張無忌若真的還在世,最多不過是靠別人幫著吸寒毒,抑或是靠藥物吊著性命,玄冥掌傷肯定還沒能根治。因此,張三丰盡所能地對少林派示好。

不然,憑張三丰一百多歲的人,稱呼剛相“空相師兄”?包括伸手去扶伏拜的剛相,這麼做都有點過頭了。

所以說,張三丰挨剛相那一掌,至少有一半是為了張無忌才會挨的。倘若張三丰心底裡沒有掛念著張無忌,不必過分對少林示好的話,剛相就算偷襲得手,也不至於傷得張三丰那麼重。換句話說,張三丰對張無忌的疼愛,降低了張三丰對僧人的提防心。

個人覺得,這種長輩疼愛後輩的感情,比起什麼兄弟情兒女情好像更令人感動一些。


純鈞LHGR


《倚天屠龍記》作為“射鵰”三部曲第三部,也是鴻篇鉅製。書中寫人,人的貪念,人的慾念,人生的追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有涉獵。

題主所問書中讓人最感動的是兄弟之情還是男女愛情?

都不是。兄弟之情固然可貴,以武當七俠為代表,但並未有特別之處。男女情愛雖然讓人獵奇,但張無忌的愛情經歷不過是普通男人的通吃美夢。

最讓答主感動的是中原武林人士的家國情懷。自蒙元入主中原以來,華夏衣冠喪失,可自郭靖黃蓉夫婦為代表的武林人士,浴血奮戰保家衛國,至死不渝。雖然明知不可為,保留火種繼續奮鬥。傳承至倚天中,武林人士私人恩怨、門派恩怨頗深,互相爭鬥延綿不絕,可是面對蒙元這個外族,在少室山上卻可以同仇敵愾,放下私人恩怨,共抗敵寇。這也是郭靖黃蓉夫婦一脈相傳的江湖俠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民族大義面前,這些草莽英雄,以行動做出了最俠義的選擇。令人動容。




北望大坡灘


《倚天屠龍記》中,讓我感動的是兄弟之情。原因如下:

《倚天屠龍記》中情感的重點是兄弟之情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道:

事實上,這本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

主角們之間的情義無數朋友說過了,我倒是想說說一些小人物。《倚天屠龍記》中許多小人物也許一閃而過,但是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兄弟情義,也常常令人欽佩。在第十八章《倚天長劍飛寒鋩》中,銳金旗莊錚莊旗主命喪滅絕師太之手,餘下旗眾自知寡不敵眾,依然死戰不退,誓與莊大哥同生共死,每每讀來,不由得讓人熱血沸騰:

洪水旗中那人又高聲叫道:“洪水旗唐旗使有令,情勢不利,銳金旗諸人速退,日後再為莊旗使報仇。”銳金旗中數人齊聲叫道:“請洪水旗速退,將來為我們報仇雪恨。銳金旗兄弟,人人和莊旗使同生共死。”

武俠小說裡,龍套選手一般的情形是被高手一刀砍死,連個姓名都留不下來,《倚天屠龍記》的成功之處就是把小人物也寫的有血有肉。五行旗在明教中雖然地位不低,但絕對算不上明教高層,這些在一線拼殺的好漢子們,憑藉的就是兄弟間的情義,“與子同袍豈曰無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講究一個“義”字,江湖的廝殺漢們,不懂得什麼青史留名,也許只是為了不受欺壓,不餓肚子這些看似和義氣毫不相干的事情,但是,真正面對敵人時,他們攜手共進退,捨生取義,絲毫不比小說中的那些高大上的主角們遜色,就《倚天獨龍記》來講,甚至比張無忌更有豪爽英雄氣。

《倚天屠龍記》中,真正能打動人的,是配角們的愛情

張無忌性格優柔寡斷,於情愛一途更是愛心氾濫,看他的愛情,難免讓人有氣塞之感,扭扭捏捏,好生不痛快。反而是配角們的愛情,更令人為之所動。

張翠山和殷素素情投意合,共死武當山,猶如橫汾路上的雁丘,蕭瑟感人。光明使者楊逍和峨眉女俠紀曉芙的愛情,雖被世人所詬病,卻生死不渝,正如他們的女兒之名一般,終生不悔。楊不悔和武當六俠殷梨亭打破世俗觀念,為愛勇敢,也可謂情意綿長。可惜的是,這些終究只是幾筆帶過的“配角”之戀。

也許金庸先生為了對比凸顯張無忌於愛情上的不堪,配角們愛的轟轟烈烈,張無忌卻愛的過於糾結。張無忌的愛,更像是現實世界中的愛情,一生總要經歷幾段愛情的選擇。我們看武俠小說,為的就是脫離現實世界,追求心中的快意江湖。於現實太過相似,反而無法挑動人的情感。

江湖中不能沒有愛情,那樣的江湖也未免太過冷血。江湖兒女為情所困,已經是武俠小說中必備的情節。看多了情愛糾纏,更盼望多一些兄弟間的熱血。

就像電視劇《士兵突擊》一樣,沒有一個男主角,但是依然打動人心。要看愛情,《倚天屠龍記》實在比不上《神鵰俠侶》。

為什麼我們會被《倚天屠龍記》中兄弟之情打動

時光蹉跎,江湖早已遠去。小說畢竟是藝術描寫,在現實中,兄弟間生死與共的情義實在難尋蹤跡。

雖然很多人都說希望你過得好,但是前提是千萬別過得比他好。

兄弟間的友情難能可貴,甚至有時候因為金錢利益反目成仇。現實中缺少的,就是我們在文學中尋找的。

所以,《倚天屠龍記》中能真正打動我們的,是我們理想中的兄弟情意。


風舞鷹翎


《倚天屠龍記》這樣一部鉅著,一本書成就的江湖,當然是各種情都要有的。江湖,狹義,恩情,親情,兄弟情,愛情之類的都是在書中有所體現。當然,現如今各種劇本主題最突出以及大家最喜歡探討的還是愛情這一個主題,相比之下,其他情討論的就會少一些。但不可否認的是所有的情彙集一起才成就倚天屠龍記,雖然愛情主題更出彩一些。


所以很多人一說到《倚天屠龍記》,首先想到的是張無忌、趙敏、周芷若和小昭等人的愛情故事。但倚天出彩的地方不只這些讓人喜愛的江湖女子,還有那些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情誼。

關於《倚天屠龍記》,兒女情愛線路就有好幾對,如張翠山與殷素素,楊逍與紀曉芙,張無忌與趙敏,張無忌與周芷若,楊不悔與殷黎亭等。喜聞樂見的兒女情長是一大最熱點話題。



倚天屠龍記更多的是群雄紛起,武林動盪。因江湖傳聞,得到屠龍刀倚天劍者,可以成為武林至尊,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風雲四起的江湖,英雄氣短,恩怨是非,大氣磅礴。那麼兄弟情的線路有張翠山與謝遜的兄弟情,張翠山寧願自刎也不願說出義兄謝遜的消息。還有武當七俠之間的兄弟情,明教教眾之間的兄弟情,是難能可貴的,這也是倚天一大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