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虫侵袭印巴,农业农村部:严防蝗虫迁入危害

据《非洲时报》2月17日报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表示,非洲之角地区的沙漠蝗虫正在迅速繁殖,可能侵袭至其他国家;希望全球各国政府高度戒备,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

沙漠蝗虫灾害。/ 《非洲时报》截图

根据蝗虫的集聚数量,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蝗灾过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衰退期”、“数量激增期”、“瘟疫期”及“数量下降期”。在衰退期时,沙漠蝗虫通常生活在非洲、近东和西南亚的沙漠地区。大约1600万平方公里土地内的30多个国家,都有沙漠蝗虫生存的迹象。一旦达到“瘟疫期”,沙漠蝗虫可入侵至大约29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超过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0%,影响近60个国家。粮农组织指出,“瘟疫期”的沙漠蝗虫,有可能损害世界十分之一人口的生计问题。

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联合国曾于2月12日发出警告,“如果现在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治理蝗灾,将导致东非地区的1300万民众面临粮食危机,造成超过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9亿元)的损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干事大卫·比斯利也表示,“急需7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3亿元)来应对蝗灾。如果现在什么都不做,未来将花费10倍左右的资金来帮助那些遭受重创的人们”。

2019年12月,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发生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肯尼亚也发生近70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有报告预测,这三国的沙漠蝗虫数量共达到3600亿只。随后,沙漠蝗虫沿红海两岸相继入侵沙特、苏丹、也门和伊朗等国。2020年2月,4000亿只沙漠蝗虫侵袭印度,555万亩农田受害,造成上百亿卢比的经济损失。截至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遭受沙漠蝗虫危害。

肯尼亚的蝗虫灾害。/ 天空新闻网截图

粮农组织指出,“目前的天气条件有利于沙漠蝗虫生存,预计已受影响地区的沙漠蝗虫数量将增加,同时蔓延至邻近地区”。蝗虫群还可能威胁到厄立特里亚、吉布提、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东北部,南苏丹也处于高度危险之中。天空新闻网指出,沙漠蝗虫群一旦入侵南苏丹,很有可能带来一场灾难,因为那里已经有几百万人面临饥荒。

据《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粮农组织负责蝗虫预警的高级官员克雷斯曼(Keith Cressman)指出,沙漠蝗虫灾害最早可以追溯至2018年5月。在沙漠蝗虫的“若虫”时期,需要湿润的土壤来提高孵化率。2018年5月,当热带气旋“梅库纳”经过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沙漠时,带来了“狂风暴雨”,从而造成沙漠蝗虫孵化率激增的现象。随后,2018年10月的热带气旋“鲁班”,再次给沙漠蝗虫孵化提供了“温床”。第一代沙漠蝗虫在适当的条件下孵化出新一代蝗虫,新一代蝗虫的数量是上一代的20倍。克雷斯曼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沙漠蝗虫可以连续几代、成倍数量的增加”。

热带气旋。/ 《国家地理》杂志截图

这就意味着,在2018年两场热带气旋的影响下,沙漠蝗虫在短短9个月内成功繁殖,阿拉伯半岛南部沙漠中的蝗虫数量增加了8000倍。

随后,沙漠蝗虫开始进行迁徙。2019年夏天,沙漠蝗虫飞过红海和亚丁湾,到达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去年10月至12月期间,东非地区受到异常天气现象“印度洋偶极子(IOD)”的影响,又迎来了罕见降雨,多地降雨量比正常值高出400%。因此,沙漠蝗虫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繁殖。

目前,沙漠蝗虫持续向东侵袭,已给印巴两国造成巨大损失。当地时间1月31日,巴基斯坦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不禁令人担心,沙漠蝗虫是否会侵袭我国?对此,我国农业农村部作出了回应。

据央视新闻报道,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显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对话

农大专家:应加强监测和防治

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教授石旺鹏,一起来听听他对东非地区沙漠蝗虫灾害的看法。

新京报记者:究竟什么环境更适合沙漠蝗虫的生长?

石旺鹏: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沙漠蝗虫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卵、若虫和有翅成虫。在从“卵”变成“若虫”的阶段内,需要较为湿润的环境,“卵”在土壤中汲取充足的水分后,才能成功发育。当沙漠蝗虫“成虫”后,如果出生地缺乏其发育和繁殖所需的食物,它们就会进行大规模迁徙。此时,降雨会打湿沙漠蝗虫的翅膀,不利于其飞行。

新京报记者:沙漠蝗虫灾害的成因是什么?

石旺鹏:首先根本原因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洲某些地区过度放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化严重。其次与沙漠蝗虫的基数有关。暴发沙漠蝗虫灾害后,部分地区无法开展有效的治理工作,仅有约30%地区的蝗灾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沙漠蝗虫的数量“滚雪球”式增长。最后一个成因是气候条件适宜。雨季的到来利于沙漠蝗虫的产卵孵化,蝗卵孵化成功并长到成虫后,可顺着气流的方向飞往其他地区。另外,沙漠蝗虫本身的迁徙和繁殖能力就比较强,一天之内可以移动150多公里。

新京报记者:是否会造成大规模的粮食危机?

石旺鹏:就我看来,此次蝗灾没有影响到世界粮食的主产区,因此不会引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但需要注意受灾地区的粮食危机现象。

新京报记者:我国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治理蝗灾?

石旺鹏: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种应急措施来治理蝗灾: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但化学农药来治理蝗灾的副作用较大。因此,通常适合的情况下,主要选择使用微生物农药,目前主要利用“蝗虫微孢子”和“绿僵菌孢子”两种真菌类杀虫剂治理。“蝗虫微孢子”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部的真核生物,主要通过侵蚀沙漠蝗虫的各个器官组织致其死亡。同时可在蝗群中进行水平和垂直传播,长期控制蝗虫种群的密度。“绿僵菌孢子”是一种体表寄生物,通常是寄生在沙漠蝗虫身上致其死亡。二者皆对人畜等其它生物无害。目前,粮农组织已在准备包括这两种药剂在内的多种药剂,以应对沙漠蝗虫灾害。

至于沙漠蝗虫是否会到达中国的问题,从目前来看,非洲沙漠蝗虫短期内入侵我国的风险较小,但是仍然要警惕沙漠蝗虫对我国的入侵,需要与联合国及相关国家合作,共同做好相应地监测和防治工作。

日本多名患者感染路径不明,新冠疫情已进入新阶段

“钻石公主号”病例猛增,疫情之下国际邮轮们太难了

新冠病毒波及25个国家,它究竟长啥样?

东非沙漠蝗虫肆虐,上千万民众陷缺粮危机

对话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聊聊抗疫时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