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这个市,本来是个普通的县,建国后升级成了“省辖市”

在山东省的南部,有一个市叫做滕州市。在它的境内,东西之间大约为四十五千米,南北之间长达四十六千米,总面积为1495平方千米。滕州市东依枣庄市山亭区,南邻枣庄市薛城区,西濒微山湖(又名南四湖),北接“孟子故里”济宁邹城市。作为由枣庄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滕州下辖荆河、龙泉、北辛和善南四个街道,以及张汪、滨湖等17个乡镇。截至2018年底,全市总人口将近170万。

滕州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交通也很便利,境内有104国道、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和京沪高速贯通,还有京杭大运河纵贯了全境南北。这些公路、铁路和运河构成了滕州发达的交通运输网路,方便它地连接全国各地。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据明万历十三年编修的《滕县志》记载:“黄帝有二十四子。胙之土,而赐之姓,其得姓者十四人。而滕之名始见。按滕者,取水之腾涌为名也。”可见,早在中华文明开端之初,滕州境内就已有人类活动,境内至今还存有大量“北辛文化”的遗迹。

滕州素有“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之称,境内存在过滕、薛、小邾三个诸侯小国。滕州还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子以及“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礼贤下士的孟尝君也是滕州众多先贤的杰出代表。

自黄帝封其第十子于滕,并创立滕国始,滕州的行政区划不断变化。期间既经历了春秋时期滕文公广施仁政的“善国”,也经历了秦统一六国之后废分封置郡县的“滕县”和“薛郡”。汉初,高祖撤小邾置藩县,武帝时改藩县为公丘县。南北朝时期,滕州经历了数次分立后,归入藩县。

隋朝时,滕州经历了废改藩县为滕县,而后又升为滕郡的变动。此后数百年间,滕州的疆域并无太大变化。宋都南迁后,金于滕县置滕阳州,后又于二十四年改滕阳州为滕州。明朝撤滕州,仍置滕县,并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

建国后,曾设滕县专区,下辖现今济宁、枣庄地区。1953年9月,滕县改属济宁专区。1979年元旦始,滕县改属枣庄。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滕县,置省辖滕州市,由枣庄市代管至今。至此,滕州便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行政区划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