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斯·安德森《犬之岛》,日本文化和形象隐喻的集大成者

​2009年,韦斯·安德森创造了一部定格动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通过鲜明的色调掌控、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颇具隐晦的主题暗示将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狐狸家庭呈现给了观众。九年之后,他带来了自己的第二部定格动画《犬之岛》,将场景设在了日本,主角形象给了一群狗,并加入了深刻的日本文化和形象隐喻,让观众在感受童趣幻想之时,体会到了充满复古色彩的构图美学,进一步将形式主义美学风格贯彻到底。

《犬之岛》借用阿塔里不远万里克服艰难险阻寻求护卫犬的故事,将荒诞的故事通过儿童与狗的对立关系表现出来,里面既有讽刺也有真情,更有一些科技感十足的未来之城和政治隐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为我们构筑的影像世界,体会《犬之岛》的魅力所在。

01、借用儿童视角观察成人世界,通过寻犬之路的探求完成隐喻内核和文化内涵的呈现。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日本,这是一座虚构的末日城市,具有很强的阴森感和恐怖氛围,并且发生了严重的犬瘟,小林市长以此为契机发动了对犬类的流放,这便是犬之岛的由来。

在这样一座孤岛,阴差阳错却抓来了小林养子,12岁阿塔里的爱犬也被囚禁于此。对于阿塔里来说,自己的守护犬相当于家人,于是他劫持了一架飞机,开始了爱犬的营救之路。在这个故事中,出发点都是阿塔里的角度,他与犬之间的含情脉脉让故事充满了浓郁的温情。

隐喻表达是韦斯管用的表达手法,在过去作品中被反复使用,在电影中,政治斗争和阴谋论不断出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二战时的战争阴霾。在市长演讲时,阿塔里的飞机直接掉落形成了一朵蘑菇云,这和“小男孩”核弹的政治隐喻不谋而合,让观众感慨韦斯的鬼斧神工。

影片探讨的是在人类社会的末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深层关系,在小林市长下令后,很多市民对于自家宠物表现出了感情淡漠甚至漠不关心的姿态,科学家研制出了治疗瘟疫的疫苗,可是却被残忍杀死,这看上去是何等的荒诞,却给影片存续提供了可信的条件,当动物威胁到人类生存时,到底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或者再联系到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果动物的威胁是因为人类没有处理和与自然的关系,又将如何是好呢?

韦斯没有刻意去构陷出复杂的背景环境,而是将落脚点放在了温情和美好层面上,小狗“首领”没有被收养的经历,所以对于人类没有太多的感受,但是在阿塔里身上,他看到了个体的坚持,这让首领感动震撼,义无反顾承担起了救助护卫犬的责任,连一只狗都知道感恩和帮助,由此联想到人类自身的行为。更何况护卫犬尴尬境地的始作俑者其实正是阿塔里之父。

不过退一步说,不能因为父子关系而将残忍的帽子扣到阿塔里身上,毕竟每个人的想法、经历、立场都会左右他的行为,阿塔里从内心排斥自己的父亲,这是他身上积极向上的一面,影片自始至终都在用一种温和友善的目光审视着成人世界的纷繁复杂,这其中包含了难以理解的政治立场,但是似乎小林做出决定并没有因为这一决定而有所改变,其实这正是韦斯想要表达的态度。

对于人性的美好,都隐喻在了整个救助过程中,宠物狗的纯真善良映射出人类的贪婪自私,让观众看到了黑暗之中闪动的点点光亮,也感受到冷漠社会中的温暖力量,不得不说,韦斯讲故事的能力实属一流,通过一个简单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提供了无数种反思的角度和案例,值得钦佩。

02、极致的美学构图盛宴,色彩、构图、造型都融入了浓郁的韦式风格,每一帧都如梦如画。

韦斯一度痴迷于定格动画,他降低了24帧/秒的帧数让每个动画人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定格”,这其实就是定格动画的微妙之处,体现出了顿挫感,更利于展现人物的表情神态和动作语言。很多人会以为定格动画应该是给孩子们看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只要深入研究就能发现,定格动画有着普通影片无法比拟的美感,当然这建立在大量的细致工作基础上,《犬之岛》为了真实还原出每个动物的表情,就制作了1000多种动物木偶,这些都是纯手工打造,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韦斯电影中的色彩饱和度很高,这点在《月升王国》和《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就可以清晰感知,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采用的就是偏黄色的色调,而在《犬之岛》中,则使用了眼花缭乱的各种色彩,呈现出了一种超脱于现实世界的游离感,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视觉冲击。

在画面呈现上,整部电影都采用了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将对称性和平衡性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存在人物的画面中,基本上都是对称分布,但是如果过分使用的话,又会造成画面的过于烦闷枯燥,于是影片中还使用了大量的不完全对称构图。比如一家人在看电视的场景,以宠物狗为中心轴,两边的人物数量并不一致,虽然井井有条,但不会有压抑的感受。

韦斯曾坦言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对其影响很大,很多关于电影的空间和画面都是源于小津,尤其是对于家庭关系的描摹精准到位,能够反映出家庭中缺失或者不平衡的位置情感。每当阿塔里寻找护卫犬点点时,画面总是处于具有日本特色的压抑空间中,有种给小林施加压力的错觉感,这其实就是构图形成的感受偏差。

韦斯绝不是中规中矩的创作者,他的想法天马行空,手法千奇百怪,有人开玩笑说“从一帧的画面就能判断影片是否出自韦斯之手”,这应该算是最高等级的褒奖,也看出其独特的画面处理能力给别人留下的深刻印记。

在影片中,韦斯还使用了出入画、拉抬镜头等多种拍摄手法创造出广阔的画外空间。

比如点点与土著狗相遇时,采用的就是后景横移到上方,采用俯视的角度进行了呈现,然后土著狗从下方入画,成为了画面中的视觉中心,也给前景画面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些呈现方式需要极为精巧的调度手法,对于韦斯来说却不费吹灰之力,不得不感慨他长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

03、引用著名桥段致敬日本电影大师和文化内涵,将精神内核进行本土化改编,形成多元主题。

韦斯非常喜欢日本文化,这也让他对日本文化了如指掌,影片中的浮世绘、武士道精神、对仗工整的俳句诗歌以及餐饮文化,无不向观众展现着对于日本历史文化全方位展现。

在充满着日式风格的犬之岛,韦斯运用自己的独特经验进行着一种文化上的国际交流,除了刚才提到的小津安二郎之外,影片中还致敬了另一位电影大师,那就是著名黑泽明。在黑泽明的《七武士》中的桥段被用到了电影这种,最明显的一段就是点点、阿塔里和其他五只流浪狗组成的“七武士”,他们象征的就是武士精神。《七武士中》说“这也是场败仗,赢得并不是武士,而是农民”,底层人民的精神胜利正是通过阿塔里的继承得到了实现。

作为犬群的领袖,阿塔里具有完全独立的思维方式,而点点同样不亚于阿塔里,它不再是犬类的化身,而成为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在这点上点点和阿塔里的关系更像是古代的君臣关系,他们有着纯洁的友谊,还有着不同寻常的上下级关系,围绕的中心都是人类权利的争夺。

韦斯关于阿塔里孤身救犬的故事尽管发生在日本,但是其内核仍然是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面对强权统治时,大部分日本人选择了忍耐和驱虫,只有白人女孩勇敢的站了出来,揭露了市长的阴谋诡计。而在垃圾岛上,小林市长家庭关系的破裂也恰恰是美国关注的选举中出现的家庭问题与社会热点的真实反映。

影片中还出现了敲击太古的画面,太古 是日本很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主要用于驱除病魔,在战国时期为了振奋人心而造,本片中,太古主要作为配乐融入到故事之中,增加了影片的军国主义色彩和紧张元素。另外《七武士》中的配乐“武士的主题”也被运用到了本片中,也算是韦斯对黑泽明进行了精神致敬。

《犬之岛》之所以感人,关键在于人物可以与外部世界进行和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良性成长,让自己的价值观融入到外部世界中,从中寻求到平衡点,以和平相处的心态来看待外部的一切变化,通过主仆关系的刻画来引申这层含义,让影片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刻画深度。

结语:

《犬之岛》延续了韦斯·安德森的一贯电影风格,在荒诞诙谐的同时运用了各种隐喻进行对现实的嘲讽和映射,里面的电影语言、配乐、画面呈现和人物塑造都各具特点,通过简单温暖的故事构建起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奇妙世界,透过这层表象,让观众在黑色幽默中会心一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奇妙关系,这部电影并不是给孩子看的,它更像是给成人提供的一副内心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