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子:血战江湾,日军排长队抬尸体


打鬼子:系列连载第36期,以当年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为线索,全面讲述抗日战争14年的全过程。许多图片为第一次展示,极其珍贵。图为1937年9月,向闸北江湾镇方向移动的日军。


淞沪会战打到1937年9月以后,中国军队的装备劣势渐渐突显出来,到了10月中下旬,中国军队被迫转为守势,退守闸北、江湾、庙行、双草墩一线。图为同年10月初,日军重装部队在江湾镇外围集结。
防守江湾的主要是36师宋希濂部。他们在驻守期间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多次猛攻。图为向中国阵地射击的日军。
图为在江湾镇察看情况的中国守军。
由于武器上明显处于劣势。中国守军只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图为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的中方修筑的壕沟,称其为坚固到极至,给日方带来了惨重损伤。
中国战士的顽强还击,让攻打江湾镇的日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图为日军的死伤人员被源源不断地抬下火线。
当中国军队拼得只剩下武器简陋的地面部队时,日军的空军、海军、炮兵部队、装甲部队却带着各种新武器源源不断地涌上向海。图为被日军远程火炮击中后燃起大火的江湾跑马场。
最终,日军还是突破了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修筑的防线。图为日军陆战队于1937年10月27日突破江湾铁路线的情景。
日军谷川部队在江湾镇追击后撤的中国军队
10月27日,谷川部队占领江湾镇后,在前安路上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由于日军为占领江湾付出了惨重代价,当占领江湾镇后,便开始大肆烧杀抢掠。图为日军在放火焚烧江湾镇的民宅。
战斗结束后,停靠在江湾镇跑马场的日军装甲部队。
日军占领江湾镇后的合影。
占领江湾镇的日军在欢呼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