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特殊的收尸人:一口箱子装好几具不知道名字的孩子尸体


在百年前的民国,因其是从封建王朝转向现代社会的特殊时期,所以当时时局动荡,普通老百姓不仅温饱成问题,就连死后的收殓方式都十分简便,特别是一些饿死或冻死的人,死后更是有点凄凉,因此在民国时期就有了一种职业——收尸人。

收尸人大都有底层的男性组成,他们平常骑着一辆载有好几个小箱子的小三轮走街串巷,遇到街边饿死或冻死的逝者,就将他们装进箱子里,然后运到城外的“义地”草草埋葬了。义地大都是寺庙或一些慈善组织专门用来埋葬一些无人认领的尸体。

收尸人车上的箱子里,更多的都是一些孩子尸体。因为当时不太平,大人们吃不饱,只能狠心舍弃了孩子,放在街头,希望有好心人能收留他们,但绝大部分的孩子最终都受不了街头的寒冷和饥饿,最终饿死或冻死街头,十分可怜。


因为有的时候逝者太多了,所以收尸人的一口箱子里可能会存放有好几具尸体。图为路人正在围观收尸人收尸,饥饿、寒冷与当时的社会坏境,让他们对这样的场面早已见惯不惯了,甚至有点麻木。虽然有些人心存善意,但现实却让他们无能为力。

民国收尸人通常都穿着一身黑,鲜少会和人讲话,但他们很尊重逝者,因为无论在任何年代,尊重生命都是一种天性。图为一名收尸人正骑着小三轮往城外去,旁边一位好奇的小女孩正盯着看。我们无从得知这位小女孩后来去哪了,希望是平安的,哪怕我们是近百年后的人。

被收尸人运往义地埋葬的逝者,大都是不知姓名的,他们有的还来不及好好看这个世界,就走了。后来,路边的逝者得到了比较规范的管理,当时的巡警看到以后会开具死亡证明,而收尸人在路上遇到逝者,也会等巡警开具证明以后再来收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