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句话告诉你,为什么线下小机构不能转线上


01


从1月至今,疫情的扩散已经对全国人民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让整个教培行业,尤其是线下的教培行业都比较紧张,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疫情对整个教育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想要预测未来,我们必须要回顾过去。

纵观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距离今天最近的一次灾难,是爆发于2003年的SARS。我们可以看一下SARS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教培行业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在SARS期间,第2季度的三大产业同比为1.7%、1.3%和8.7%,较上一季度回落了1.1%、1.9%和1.8%,所以说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而教培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这一次疫情的影响只会更大。

截至目前在2019年整个第三产业其实已经占到了GDP的53.9%的比重,也就是说这次影响会对整个的教培行业,甚至对整个服务业都会产生空前巨大的影响,所以情况其实不太乐观。


02


天灾说来就来了,不跟任何人打招呼。

但是天灾其实不可怕,更可怕的往往是人祸——就是疫情带来的恐慌。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在一条高速公路上飞驰,突然之间大雾弥漫,这个时候,你会选择干什么?

踩油门?还是选择向左转?向右转?还是选择刹车?

大部分校长一定会选择刹车,对吗?

当我们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一定要刹车,观察一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只有在充足的了解了情况之后,才能够做出有效的决策。

经营一家公司,或者开一个辅导班,和开车是一个道理,当我们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先踩下刹车。

决策是一个两步流程,第一先做信息调研,第二做出决策。先要知道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再说做什么事情,然后才说怎么做。


相信大家在这段时间都看了很多行业内的分享,大家都说我们怎么去做线下转线上,光说怎么去做这件事情,但没人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做、值不值得做。今天就跟大家探讨一下,要不要做线下转线上这件事,然后再说怎么做。


03


是否能够线上转线下,我们必须要回答三个问题。


question 1:你的钱够吗?


在说钱够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线上教育。

并不是说大家理解的都是一个形态,像猿辅导、作业帮和学而思网校这样的形态,这个叫online education,是纯线上教育,所有的业务都发生在线上的;

还有一个是Online Merge Offline,线上赋能线下、线上线下融合OMO,所以我们所说的线上教育包含两个形态。这两个形态其实是不太一样的。

有很多校长说我要线下转线上,线下不做了。因为通过这一波疫情,我看到很多的线上机构都吃了一波红利,他们吃得盆满钵满,我们看着眼馋。

而我们不能开门!

我们还要顶着房租!

我们还要顶着税收!

我们还要顶着人工!

我们的线下又这么惨,线下一定是未来的一个不是未来的趋势,所以我们要转线上!



好,我们算一笔账,你的钱够吗?

众所周知,能叫上名儿的在线教育企业里没有一家是没有融资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2019年1月到12月的在线教育公司融资一览表,掌门一对一融了3.5亿美金,跟谁学、哒哒英语、作业盒子都拿到了在1.5亿美金以上的融资。

如果没有1亿现金在手去启动,纯线上这个事各位校长们可以连想也不用想了,它的商业模型跟线下是完全不一样的。

OK,如果你又说,好,你现在有1亿现金,你就一定能做。

真是这样吗?


有钱也未必能做,为什么?

因为你很可能压根不知道咋干。所以引入我们第二个问题。


question 2:你会不会干?


简单列举以下几个单词,CAC、UE、UV、LTVPM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这5个词里边你有3个不明白的,我觉得你也不要干这件事了。


question 3:帐算明白了吗?


线上企业和线下企业它的经济模型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问题中提到的UE就是单位经济模型。



在你收的1万块钱里边,线上企业可能有60-120%是用于获客的。

线下企业很难想象,我收一个10000块钱的学费,我要付出12,000的成本?

这是什么赔本买卖???



其实大部分的在线教育的企业在线教育现在而言盈利的也是凤毛麟角。在线教育没有地域的限制,所以做的是一件值钱的事。

线上和线下的生意不都是一样的,有的是值钱的生意,有的是赚钱的生意,大部分线上的企业所做的是值钱的生意,也就是说现在可以不盈利,但是我一定要占据市场份额,我要去扩张,那么未来5年甚至10年之后才去产生巨大的收益。

而线下企业往往是小而美的生意,这个是叫赚钱的生意,它的模型不太一样。


举个例子,什么叫做赚钱的?什么叫做值钱的?


小明和小刚都是希望村的有志青年,他俩都到了工作的年龄,都想要去发家致富赚钱、脱贫致富、奔小康。

希望村有一条河,小明和小刚都想做水的买卖。


小明琢磨拿着扁担去希望村村口的河里边去挑水,挑过来一桶,卖给乡亲们一桶卖5毛,年轻人身强力壮,一天就能赚100块,一个月就能赚3000,干个一年就能实现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然后小明就开始挑水了。很快小明就娶了媳妇,生了孩子,盖了房子,成了村里边公认的致富小能手。


而小刚其实没有这样做,小刚干什么去了?小刚寻思这样一桶一桶地挑,太累了!

他想怎么干呢?他要铺一条自来水管管道,但是他自己本身没有资金买管材,没钱雇人,那咋整?

他就把三姑妈六姨婆大舅二舅,攒在一块说“我想建一个自来水管,给咱全村的人都送水,你们觉得这事儿咋样?”


各位亲戚一盘算,这事儿有前途。

小刚说“你们凑点钱,我建这么一个系统,事儿成了各位都有分红”。大家就给小刚凑了凑钱,小刚就开始建这个系统了。


第1年,小明挑完水之后赚了一套房子,小刚亏了100万;

第2年,小明去继续挑水,挑的更加勤奋,他的技巧越来越好,他就娶了个媳妇,然后小刚又亏了100万;

第3年,小明挑水已经挑到出神入化,他的生意越来越好,生了个娃,然而小刚还是亏了100万。


到第4年的时候,小刚的自来水管系统建好了,给每一个村都通了自来水。小刚搞了一个开工仪式,让大家把河边的水都通到了每一个乡亲的家里。


大家可以想象,当自来水管都接到每一个希望村村民家里的时候,小明的生意还存在吗?



小明发现他以前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一夜之间覆灭,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给大家伙供水,而且更便宜,原来是一桶5毛钱,现在一立方才要5毛钱。


所以小明干的就是“我有一次劳动就能获得一次利润”的生意,这种行为叫做赚钱的事。


而小刚干的是一个系统,是一旦值钱的系统建立完成,上一代赚钱的事就有可能不复存在了。


04


所以现在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线教育企业在不断砸钱了吗?

因为他们在建一个更大的系统,而当这个系统一旦建立完成的时候,那么很多的型态都会消失。

线上付出120%的成本获客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造就一个更大的系统,而对未来的盈利能够产生更高的预期。

线上60-120%的获客成本,10-20%的一个授课成本,30-60%的管理成本,房租是5%以下;

而线下一般是在20~50%的获客成本,15-20%的授课成本,20-30%的管理成本,25-30%的房租。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把我们把线下的这一栏加起来,会是一家比较不错的线下机构,每年可能盈净利润20%,一年干300万,一年可以赚个60万,校长们赚的还都不错。

但是线下的校长们会发现,整个线下的空间其实和你竞争的并不是你隔壁的小王教育、小李教育,而可能是学而思,可能是猿辅导,或者其他的在线教育公司。线上正在挤占线下的空间。

不知道各位校长们有没有感觉,学生们的辅导时间是有限的,他上了学而思的网课就不会再上你的数学课了。

所以你的竞争对手并不在你的身边,也不在你的隔壁,它可能在互联网上。


05


我们再展望一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教育行业的线下形态会消失吗?我认为短时间内线下是不会消失的,而且会持续地存在着。

因为教育是一个靠人点亮人的行业,目前技术手段还没有办法像面对面地去传递感情,由于传输的像素比较低,信息比较少有延迟,所以说信息面对面传递的信息量实际上是非常巨大的。

国外的心理学家有研究估算,我们眼睛每秒接受的信息量大概是在1T。这么高的传输速度目前线上还达不到,即线上在传递感情这一方面,还是偏弱的。

什么时候传输速度和线上整个的技术条件能够匹敌线下?也许有一天会,但是在未来10年到20年时间内,线上不会被线上完全取代。

那么大家可以看到的一个形式是什么?OMO。

这个模式正在成为整个行业的主流,线上赋能线下是比较通行的做法。现在无论是你是多大的规模的公司,你一定会做一个公众号,你一定会申请一个个人号,然后发朋友圈说我们今天孩子又做试听课,然后孩子进步了多少分去做现场宣传。这件事情是已经不可逆的了。

所以在整个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只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原来对线上教育有认知的家长可能只占20%,这次疫情过后可能会提升到50%,也就是说用3个月把未来3年要做的事儿做好了,长期趋势是没有变的。

Online Merge Offline这是一个长期趋势。当一个事情突然发生的时候,它会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这让我们教培机构的校长能感觉到我们要重视线上了。


在长期的这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趋势中,行业会被不断地进行细化和分工,头部企业将会主动的去承担教研和科研的工作,也就是说优质教学产品的开发会成为线上巨头们所要干的事,而线下的企业主要做的是第一凭借线下的优势。


线下教培机构的优势是什么?


第一,服务近身感。你能摸着孩子的背,看着他的眼睛说,来,老师再给你讲一遍,我们可以传递感情,传递温度,这是优势。


第二,决策安全感。一个家长更愿意坐在你的辅导班里边付给你1万块钱,而不是把1万块钱付给那些线上的陌生人,这是优势。


而在教研和教学产品开发这件事情上,实际上中小机构完全不具备优势。以核桃编程为例,开发当前的一套课程产品用了3个亿,很少有线下的机构能够拿出3个亿开发产品,可能学而思新东方会花更多的钱。


所以对于线下机构而言,最好的措施并不是自己去搞教研,而是和巨头们合作,比如说跟好未来,新东方,核桃编程等等,都有项目是去为中小机构进行赋能的。


打个不太正经的比方。


当你的力量比较弱小的时候,你还是一山匪。这种情况下你是会选择自己造武器还是买武器?很显然是买武器更加的合算,教研教学产品就对我们而言是武器。

在你力量比较弱小的时候,你要干什么?

你要定策略、拉队伍猛干,不断去打劫,这件事才是你要干的。

而造武器这件事实际上是你不想干的。因为你建一个兵工厂你都建不起,所以你更不要谈去造武器了,造武器的组织是非常花钱的。


只有是当你什么情况,你有30万的正规军了,你成了东北王了,或者成了孙权了,你成了刘备了,那个时候你才会造一个兵工厂,然后自己去生产武器,这样是比较划算的。


其实教研和运营就是这么一个关系,所以轻教研重运营将会成为线下机构的一个新常态。

你和你周围的机构竞争,你可能用的就是核桃编程给你提供的武器,是新东方给你提供的武器,是好未来给你提供的武器。

所以教学产品的舶来化会成为常态。各个区域里可能有小王教育、小李教育、小张教育,但是用的都可能是一家的教学产品,只不过在运营上是不同的。

线下将会成为一个以服务去驱动的形势和存在,而线上将会属于一个教研和科技驱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