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一镜到底”?《1917》带你真实体验“一战”的惊心动魄

就在前不久,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曾被寄予厚望的《1917》输给了韩国电影《寄生虫》,算是爆了个不大不小的冷门。虽然没得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但是《1917》还是得到了观众和电影人的高度评价,尤其是这部电影挑战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让这部电影显得特别与众不同,甚至非常酷!

《1917》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名英国士兵接到将军的命令,需要穿过德军敌区传递一个重军事要情报,让前线的1600名停止向德军进攻,因为这是德军设的一个圈套。为了挽救这1600名将士的生命,这两名士兵必须与时间赛跑。而电影展示的就是这两名士兵穿越重重障碍、经历九死一生、最终将情报成功送达的整个过程。

导演门德斯说,这个故事从一开始,他就想用一镜到底的方式来拍。因为一镜到底,可以最大限度地让观众沉浸其中,感觉就像是观众与两名士兵一起踏上了征程一样,爬战壕、涉敌营、打敌军、送情报,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震撼。

为了这次不一样的影片拍摄,导演门德斯特别邀请来了曾掌镜过《007:大破天幕杀机》《锅盖头》《革命之路》的金牌摄影师、曾经拿过奥斯卡最佳摄影的罗杰·迪金斯。并且,他们在拍摄之前,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筹备工作。

即便做了长时间的准备,但真正开拍了之后,摄影师迪金斯还是苦难重重。由于两个士兵一直都处于运动之中,并且经历的场景特别多,有战壕、有洼地、有地下室、有树林、有草地、有河流、有碉堡,所以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摆放摄影机的位置,既要保证拍摄达到完美传达剧情和情绪的要求,还要满足一镜到底的要求。

迪金斯说,“每天我都希望自己不要搞砸了,因为那样的话,一切又会回到最初。” 是的,如果拍摄有任何一点失误,所有的连带的场景都要重新再来一遍,那耗费的演员的能量和场景的重新布置可是非常巨大的。

由于整部电影几乎都是在外景拍摄,并且经常环绕式地取景,所以打光就变得不可能,因此本片全部都是采用自然光。为了保证拍摄出来的光影效果,只能在阴天的时候拍摄,一旦下雨或者大晴天,就只能停下拍摄进行彩排,这可真是靠天吃饭了!只要阴天来临,所有工作人员和演员就立刻抓紧时间,演员乔治·麦凯说,每次拍摄就是跟在舞台上演戏一样,不能停下来,一直演到底。

但事实上,根据剧组后来的透露,《1917》并不是真正的118分钟一镜到底,而是采用了巧妙的剪辑方式,将剪辑点隐藏得天衣无缝,所以看起来像真正的一镜到底。实际的最长的拍摄时间大概在是8分半钟。因此,《1917》跟之前的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一样,属于“伪一镜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