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企业生产有序 订单“逆风”生长

2月21日,在威海多晶钨钼科技有限公司4号生产车间,几名工人正在生产一批定制钨丝,近期,这批产品将通过航空运输运往国外客户手中。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威海多晶钨钼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钨、钼、铼及其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工作,产品应用于特种光源、高端热场、半导体行业等多个市场领域,满足了国内外高端市场需求,并出口给欧司朗、东芝、三星等国外企业。

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的是企业拥抱变化、快速应对的能力。威海多晶钨钼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初荣玲说:“在临港区管委的帮助下,我们将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扎实严密,让工人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搞好生产,防疫做法也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这段时间,国外订单不降反增。就连国内尚未复工的同类企业也找到我们,提供生产订单。”

疫情对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客户给了我们不少新订单,在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工作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将力保高质量完成订单。”初荣玲说,得益于企业复工时间早,生产恢复迅速,车间已经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员工复岗率高达95%。

为助力区内企业快速恢复生产,临港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原材料运输、人员不足、资金周转、防护物品供应等困难和问题。“年前,储备的原材料仅足够维持一个月。经过政府的协调帮助,一批从西安发过来的原材料即将到货,我们的生产依然保持马力全开。”初荣玲感慨道。

一边有节奏的恢复产能,一边新员工招聘进程也有序推进,多晶钨钼的忙碌一点不减,各项工作争分夺秒进行着。“年前计划今年再招聘技术工人30名,目前,已经有6名本地新员工到岗,极大地缓解了用工问题。”初荣玲说。

与此同时,多晶钨钼已经筹划好了这一年的发展版图:筹备引进一台价值10多万元的先进检验设备,进一步提高高端钨钼产品的检测精度,推动产品升级改造,博取更尖端市场;加速推动2号车间达到满产状态,实现总产能增产30%,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