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批評餘秀華?批評者一般都是一種什麼心理?

山居月小


對餘秀華必須鼓勵,不能批評。但是面對批評餘秀華也不必去計較。不計較就是最有效的反擊。真的。不要讓流言蜚語或者中傷毒唾,成為你的城堡。既然有了大的成就,就不要拘於小節了!!!


破譯國學密碼




有關餘秀華,我寫過幾篇文章了,甚至還有個別人(心理陰暗者)罵我蹭熱度,其實,我根本不知道餘秀華有什麼熱度可以蹭的,我之所以對她關注,完全是因為在她熱起來之前,在那首著名的“睡你”詩歌躥紅之前,我第一次讀到她的詩歌,就關注到她了,就轉發並在朋友圈介紹推薦過她的詩歌。那時候我對她還是一無所知,只是知道她是一位殘疾農婦,一位詩歌愛好者。讓我吃驚和佩服的,不是她的重度殘疾還能堅持詩歌寫作的精神,而是她的詩歌,她的詩歌當時真的很打動我,能觸及我的內心,能讓我感覺到她發自內心的獨特的詩歌意象,應該說這是她的天分。

儘管有人罵我蹭熱度,但我看到有關餘秀華的話題,還是忍不住想要說幾句,不吐不快。



關注她多了,寫過她的文章,看過文章後面數千條評論,也看過有關她和某些詩歌界人士的罵戰之後,大概可以分析出為什麼會有很多人罵餘秀華了。

批評餘秀華的人分兩類,一是詩歌界的某些人物,他們本來自以為他們的詩歌才是詩歌的代表,他們才是詩人的代表,對餘秀華的詩歌看不上眼,認為她格局太低,只是配草根詩人的稱號,不能算是真正的好詩和好詩人,不能代表中國詩歌的水平。如果沒有那麼多讀者熱捧,也許他們也不會去關注餘秀華的,正是因為追捧的讀者太多,所以他們就忍不住要站出來批評。這部分人並不虛偽,他們是真心看不起餘秀華的詩歌,比如食指,他是真批評,不是羨慕嫉妒恨之類的。由於他們高高在上的立場,導致他們無法真正理解和接受餘秀華的詩歌,也無法真正讀懂和感受餘秀華詩歌的內涵和獨特的意象,不能看透餘秀華詩歌的本質。這只是詩人與詩人之間,詩歌與詩歌之間的誤會。



還有一類人是底層的詩歌愛好者或者自認為自己是詩人,他們是真的讀不懂餘秀華的詩歌,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詩歌,他們寫的東西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詩歌,起碼不是好詩,但他們陷在自己的詩歌世界出不來,他們的詩歌也得不到詩歌界的認可,也得不到讀者的認可,可是他們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仍然固執己見。

這一類人也不是壞人,也不是有意與餘秀華作對,他們就是認識不到餘秀華詩歌的本質,所以他們自己也很難成功,也許終生都得不到讀者或者詩歌界的認可,一生都難真正步入詩壇,他們就是一個悲劇。這就是批評餘秀華詩歌的兩類人。

還有一類人是普通讀者,他們不喜歡餘秀華的詩歌,也不懂她的詩歌,對她的那些睡呀愛呀的東西很反感,再加上餘秀華個性的缺陷,罵人,懟粉絲等行為,更加重了對她的反感,所以也會批評她。這類讀者可以說是習慣了過去他們所讀的詩歌,停留在傳統詩歌的認知上,不喜歡餘詩,但也不會罵人。

總得來說批評餘秀華的詩歌的就是這樣幾個類型的人,都是好人好意。

還有一種,就不值得一提,他們就是純粹的罵人,罵髒話,粗話,根本不看詩,不懂詩,也沒讀過餘秀華幾首詩,只聽一個睡字就開罵了。不只是罵餘秀華,誰說餘秀華的詩歌好就罵誰,這類人就是純粹的垃圾人,不能算到批評的人裡面去。


作家鬼譚


我來簡單的回答一下,批評她!是因為她犯了錯誤!我們是正常人的心理!設想一下現在讀詩歌的重要群體是哪些人?!我們都是過來人不難回答吧!當然很多是青少年,他們有夢想更喜歡浪漫和美好的事物。你會讓你的孩子去讀《跨越了大半個中國來睡你》?你會讓你正在上學的孩子去接受(白日依山盡)是白天白白的日,而且日還被這個女人說成了動詞!拋開惡俗倫理不說!孩子還得考試啊!難道這樣回答問題麼!?所以得批評她,希望她雖然沒有正常人的身體和大腦,起碼得有正常人的靈魂和行為!因為她是公眾人物,會影響別人!!!


電極光速


餘秀華習詩十餘年,寫詩幾千首(常常一天可以寫好幾首,)如此高產,質量如何可想而知;但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居然靠《睡》(《穿過半個中國去睡你》簡稱,此題目涉嫌抄襲普珉詩歌《穿過這座城市去×你》題目)詩出名;是不是有點像當年的舒淇,想正正經經演戲,結果靠演三級片名聲大噪。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現在劉年離開《詩刊》了,不甘寂寞的餘秀華居然要靠色解唐詩博出位吸引眼球,又說明什麼問題?有些人沒那麼高尚,有些人也沒那麼不堪,一個硬幣都有兩面,但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利益。順便說一句,真讓餘秀華走上前臺的並非劉年,而是另有其人,劉年只是推手之一。作為讀者,如果喜歡詩歌,請勿把餘秀華當殘疾人,這是對詩的不恭,也是對餘秀華的不敬(她在多個場合說過希望大家是真正喜歡她的文字);如果有聖母心,請勿輕易對餘秀華的詩歌下判斷,帶著感情色彩的判斷往往會讓人迷失方向。現在的餘秀華如果再不加強學習,把功夫用在學習和寫作上,多出點新東西,她獲得的平臺很快就會消失,很快就會被人遺忘,比她寫得好但一時缺少推手、平臺、炒作話題的人確實有很多,都在虎視眈眈~[靈光一閃]


一天到晚游來游去的貓


走路搖搖晃晃

說話結結巴巴

視角獨特

不故作高深

看熟視無睹的善美

語言獨到

不矯揉造作

說視而不見的醜惡

橫空出世

碰倒了誰家的藩籬

窺探了誰家的奶酪

撕掉了那人的內褲

羞辱了那人的智商

這是我們的領地

不要擅自進入

這是我們的特權

不要與虎謀皮

這是我們的天性

不要自作多情

這是我們的遊戲

不要異想天開

走開

腦癱的病人

放蕩的村婦

否則

臥軌

斧砍

刀刺

上吊

後果嚴重


四百八十寺的認證


為什麼要批評中國半吊子餘秀華?

為什麼要批評中國半吊子梨花體?

為什麼要批評中國半吊子李少君?

為什麼要批評中國半吊子海子?

為什麼要批評中國半吊子顧城?

為什麼要批評中國各種半吊子炒作團體?

因為他們統統都是中國的半吊子。

為什麼要批評他們是中國半吊子?

因為中國詩詞的高度就意味著是中國文化思維體系之高度。因為中國詩詞本質上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之高度。因為中國詩詞全世界獨一無二文化思維體系之高度是整個中華民族立足於世界之林的根本中的根本!!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如果能夠超越先聖就更好。但是,如果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自己不能超越我們的祖輩,那麼,我們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學習我們的先輩。我們應該老老實實的學習,絕不可以蹂躪中國先聖們繪我們留下的文化基業。我們每一中國人可以自甴的寫作,自信的寫作,勇敢的寫作,但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不可以半吊子裝逼自奉蹂躪中國詩詞獨一無二之高度,不可以半吊子裝逼蹂躪中國詩人這個稱呼。我們自己的作品必須得與中國詩詞獨一無二之高度相配,或超越古人,我們自己的作品才有資格稱呼為中國詩,才有資格稱呼為中國詩人。如果我們自己沒有這種智慧能力,但是中國這麼大,中國的文化這麼獨一無二,中國人這麼多,中國人民中一定可以找出真正的中國獨一無二式的中國詩人的。為什麼要對中國詩人要求這麼嚴格??因為中國文化本質上就是高級智慧文化思維體系,因為中國這種獨一無二的高級智慧文化思維體系必須要這麼嚴格的要求我們每一中國人之後,中國高級智慧文化思維體系才能得到永久的傳承!!因為中國半吊子式的裝逼詩人根本就沒有智慧能力傳承中國高級智慧文化思維體系!!這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根本問題!所以,做為一箇中國人,都有責任捍衛中國詩詞獨一無二之高度純正性。為什麼我要捍衛中國詩詞獨一無二高度純正性?因為捍衛中國詩詞獨一無二高度純正性,是為了從根本上永久的傳承中國高級智慧文化思維體系!!所以不針對任何人。也不妒忌任何人。

為什麼要批評他們是中國半吊子?

如果餘秀華,海子,李少君等這些中國半吊子劣作也可以稱呼為中國詩或中國詩人的話,那麼,中國李白,毛澤東等這些全世界獨一無二之高度的中國詩應該稱呼什麼?

為什麼要批評他們是中國半吊子?

因為他們那些半吊子劣作統統,統統的加起來,都達不到我這個不懂中國詩之人隨隨便便一言半語之高度與廣度。這是絕對!既然這是絕對,那麼,他們炒作的那些半吊子劣作有什麼資格稱呼為中國詩??他們有什麼資格稱呼為中國詩人??難道中國詩就是半吊子劣作嗎??難道中國詩人就是半吊子詩人嗎??難道中國文化思維體系就是半吊子文化思維體系嗎??所以,自己做為一箇中國人,不針對任何人,必須要批評他們是中國的半吊子。

為什麼要批評他們是中國半吊子?

只要他們這些中國半吊子能找出一個作品可以超越我這個不懂中國詩之人隨隨便便一言半語,我就會認可他們是中國詩人,而且我會非常真誠非常高興的舉雙手認同。如果他們自奉的詩還不如我這個不懂中國詩之人隨隨便便一言半語之高度與廣度的話,那麼,請問他們自己?他們的劣作有什麼資格稱呼為中國詩??他們有什麼資格稱呼為中國詩人??因為我真真實實的不懂中國詩。雖然我真正實實不懂中國詩,但是我自己的思維體系非常懂中國高級智慧文化思維體系。

為什麼要批評他們是中國的半吊子?

重要的觀點重複一面。因為中國文化思維體系本質上就是高級智慧文化思維體系。因為中國這種高級智慧思維體系,中國半吊子裝逼的半吊子們根本就沒有智慧能力傳承下去。這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根本問題。所以,不針對任何人,不妒忌任何人。必須要批評。


森林129270860


餘秀華的詩,不經打磨,隨意寫出,卻蘊涵一番廣袤深意。

一個殘疾女詩人,因為寫詩而讓人唾罵,那罵她的人為什麼要罵她?是她寫詩不好而被罵嗎?不是。偏見與嫉妒在作祟。餘秀華的詩很棒,一般人還真寫不出她那樣的詩。想問問那些抹黑餘秀華的人,至於嗎?一個殘疾人,堅強的活下去就很不容易了,何況她在用生命寫詩,寫生活、寫心聲、寫夢想、寫渴望、寫追求……

很多的詩人寫的詩,早已脫離現實,空洞無物、晦澀難懂,很多的小說去穿越去玄幻,好象不食人間煙火,都跟活神仙一般的享受,這才是文化脫離現實的悲催,世界才飄的!且不說餘秀華是一個殘疾人,她是一個農村女人吧,生活的艱難,磨練了她堅強的意志,奮不顧身的投入到詩歌的創作,這是她對人生的嚮往、生活的嚮往、幸福的嚮往。

因為她詩的影響力,還有她那不屈服於命運的堅強毅力,她被大眾所知,成了名人。有人挑剔她的詩,發展到侮辱性的攻擊、謾罵,總結出她的人品有問題,不知道這些人是什麼心態?你就把餘秀華貶低成妖魔鬼怪,你又比她高尚多少?你無端的罵人家,還不允許人家回懟你,世上那有這道理?餘秀華就該忍氣吞聲,讓你隨意抹黑嗎?

餘秀華她也知道,她的詩歌領航不了當下中國詩歌的發展,她只知道,她的詩從一個層面反映出她的心聲和她對幸福的那份嚮往與渴望。

憑心而論,餘秀華的詩,對比那些無病呻吟的庸俗詩,強多了,更加真實有看頭。希望餘秀華挺住,不畏浮雲遮望眼,在社會各界的好心人幫助下與作協領導的關懷、幫助下,努力前行,奉獻出更多更好的詩歌作品!


愛你千年274


批評餘秀華的人心理不去揣摩,可能是詩裡有些敏感的字,或是餘秀華高調在媒體上與人互懟,進而引起更多人的不滿吧。

關於她的詩是好是壞,留待專業的人去評論,今天我從一個女性的角度,中立公正地分析一下她為啥不招人待見言辭激烈地懟人。

由於殘疾行動不便,也談不上漂亮,沒有寬裕的經濟環境,沒有關心她的愛人。該乾的家務沒有因為殘疾而減少。她在克服一切困難後創造出的文字,遭到別人的質疑反駁時,她就會象一個死去丈夫的媽媽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容許別人談講,哪怕別人說的是對的。

讀她的詩確實能打動人,詩裡有她對生命的痛苦,對幸福的渴望,對現實的不滿。這是她實實在在的鄉土生活,和真實的內心剖白,沒躲藏,沒掩飾。

讀讀她的這幾句詩,看看她寫字的手,和她吐字時堅難的表情,你會理解她的自卑,她的反抗!

我相信他和別人都是愛情

唯獨我

不是

這不顧羞恥的愛情

這不計後果的叩問

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春天

它能夠對抗現實的冷

卻無法卸下自身的寒

、、、、、、





必記下午茶


關於餘秀華,關於餘秀華的詩,關於批評餘秀華,關於為什麼有人批評她,很多人不瞭解,也不清楚。

有人甚至看了一兩個字眼就定了性,分出了陣營,甚至有人提出了觀點,說詩歌界持否定態度,說一些民間詩人持貶低態度,說普通讀者反感某些詞彙。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是一個編輯,也是一個民間詩人,更是一個普通讀者,詩歌界並沒有去否定餘秀華,她是從《詩刊》起步的,民間詩人各有偏好,好惡隨心,有喜歡她的有討厭她的,並沒有所有人都貶低她,普通讀者也並非是因為她的詩作或者某幾個詞彙而去厭惡她。

所以這種籠統的描述,某些人不喜歡她云云,這是錯誤的。其實問題應該是,她的什麼地方讓人反感和厭惡。

一、餘秀華其人

餘秀華因為出生時缺氧而造成腦癱,行動不便,說話口齒不清,她高中畢業後賦閒在家,她說自己是農婦,媒體稱她村婦,腦癱農婦。

09年她開始寫詩,14年《詩刊》發表了她的作品,15年她當上了湖北鍾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了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其中那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走紅網絡,16年她發表《我們愛過又忘記》,名聲大噪。

18年詩人食指與餘秀華起了爭執。這件事我寫過評論文章,再次簡單闡述一下過程。

食指在《北師大課堂講詩》中這樣說:

“看過餘秀華的一個視頻,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評論界把她捧紅是什麼意思?評論界的嚴肅呢?我很擔心。”

食指是一個老詩人,他認為詩歌應該有它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特別是餘秀華有著農民詩人的標籤,她應該立足於她的群體。

這是食指對詩歌的界定,是他的標準,他為當前的詩壇而擔心,希望詩朝更好的方向發展,更具有社會價值。這種批評其實並不針對餘秀華一個人,而是針對這種文學現象。

但餘秀華是怎麼回應的呢?

餘秀華將詩歌的使命感責任感理解為裝逼裝可憐,她認為農民不痛苦。

“食指先生說我不提農民生活的痛苦 ……可是,我從來不覺得農民生活是痛苦的啊,真是一個高深的課題:人們嚮往田園生活,憑什麼又鄙薄它?真正的痛苦是作為一個農民,眼睜睜看著鄉村文明的流逝啊。再過幾年,哪裡還有原始的農村啊。”

此外她還直言:

“姑奶奶就沒打算按任何人要求來寫詩歌,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我不自由,所以一定要讓詩歌自由。”

“如果年紀大了就是好人了,那就沒有流氓了。”

這是一種文學主張的對立,但餘秀華的反應明顯激烈猶如罵髒。

這種罵髒在今年更為明顯突出。

前不久餘秀華有這麼一篇文章,是解讀唐詩《登鸛雀樓》的:

這篇文章一出,網上炸了,唐詩這樣解讀是她的自由,但那樣的詩意和美感在她的解讀下顯得很粗俗和不堪入目。

於是網友們反應強烈,而餘秀華反應更是驚人。

作為詩人,作為公眾人物,餘秀華的回覆令人大跌眼鏡。傻逼、祖宗八代、日這些字眼,從一位女詩人嘴裡說出,合適嗎?還是我們要理解她,認為她是真名士自風流,如禰衡漁陽參撾?是真性情,是不拘小節?

這就是網上我們能看到的餘秀華,接觸到的她的言論和軌跡。

二、餘秀華的詩

餘秀華的詩寫的不錯,有觸動人心的地方,所以她會得到很多讀者的喜歡。

就說那首最出名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很多人只看了個詩的題目就開始罵了,因為睡你這個詞赤裸裸的。

現在的詩壇有一種類別,叫做下半身寫作。也就是說清除上半身的知識、文化、傳統、詩意、抒情、哲理、思考、承擔、使命等等,注重真實、具體、可把握、有意思、野蠻、性感、無遮攔。

但很多下半身寫作實際上把握不好度,赤裸而低俗。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很容易被歸到這一類裡,實際上你好好讀這首詩,睡你這個詞只是個噱頭,內容沒有那麼野蠻,也沒有那麼頹靡和不可描述。反而有詩意,有思想,有思考。餘秀華的詩並不像讀標題時聯想到的那樣。

還有這兩首:

現代詩歌是貧瘠的荒漠,所以零星半點的水窪也會讓我們激動萬分。

但若你見過汪洋大海,便知道水窪畢竟只是水窪而已。

三、批評餘秀華的心理

這不光是一部分人的自身原因,也不光是餘秀華本人的原因,還有很多根植於我們民族的思想上的,認識方面的問題。

①首先就是我們大天朝的人非常避諱談性,這個命題我有寫過,性是很隱晦的,不可以搬到檯面上來說的。比如《金瓶梅》,還有《廢都》,裡面有很多性描寫,但這種書並不單單是性描寫,它有更深刻的內容在其中,可我們提到這種書就會認為這很黃,這很淫蕩,這是淫書,是禁書,還附上一個心領神會的笑容。我們羞於談性,甚至羞於給孩童普及性知識,進行性教育。前些年還有博士不懂性生活結婚多年妻子還是處女的。

所以我們很難接受性被光明正大地放在臺面上說。餘秀華的“睡你”,恰恰把這種事拋到面前來了,公之於眾了,我們避諱去談,感到羞恥。

而她讀唐詩,說什麼活塞運動,什麼白白的日,這比睡你還要赤裸。這令人尷尬,令人感到羞恥,也更因為她是女人,一個女人放肆地說著葷話是讓聽眾難堪的。我們為她羞愧,又因為自己聽到而羞愧。

做愛是一件私密的事,沒人願意眾目睽睽下做愛,談論這些也一樣,在生活中是什麼樣的人才會滿嘴葷話不分場合呢?

②其次是餘秀華的談吐。我們能接觸到她基本上都是從網絡上,上面的截圖大家也看到了,她說了些什麼樣的話?

詩歌對我們來說,是詩意的,所以詩人也該帶著詩意,最起碼一個詩人該有詩人的氣質,悲憤也好,憂鬱也好,纖弱也好,恬淡也好。那麼直言日了李白,問候人家祖宗十八代的詩人,該是什麼氣質?

如果髒話連篇也叫性情流露,我們為什麼要講文明樹新風?你媽的他媽的你他媽的這樣說話不痛快嗎?你他媽的為什麼不和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領導這麼講話呢?

在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的會冒出一兩句髒話,但我們可以抑制自己不說髒話。聖賢書裡從沒教我們罵髒,詩詞裡也罕見汙言穢語。

③最後就是詩歌主張。這是非常主觀的事情,就像食指與餘秀華之爭,就是主張不同,其實本質上兩個人都沒什麼錯。

這一點詩人歐陽江河說的特別好:

餘秀華的詩,有一部分詩寫的,我覺得也挺有意思的,不錯。儘管我不是那樣理解詩歌的,她也涉及到農村的一些疾苦啊等等,餘秀華走紅以後她要變,她要想過好日子,我覺得是可以符合人性的,只不過她不符合食指所理解的詩人意義上的天職。詩人意義上的天職跟這種把一個農村姑娘的這個,而且還是一個殘疾姑娘的這個日子變成一個成名大師的日子的這種巨大的變化。食指認為他不認可這個。他們其實真正的差異在這,並不是針對餘秀華的詩本身。
詩歌在這種意義上,引起大家的關注的話,都沒有影響詩歌本身,它的形態、它的現狀、它的寫作的可能性、它的接受方式,跟這些都沒關。這個太有意思了,這個所以詩歌每次都扮演,自己都在扮演一個耍猴的這樣一個角色,起這樣一種轟動效應。詩歌不想耍猴,但是那就變成了耍猴,最後變成了雞也在耍猴,什麼都能拿出來耍。鳥也在耍猴,魚也在耍猴甚至。所以這個我覺得,食指他不能把他的決絕、他的崇高、他的聖愚,強加給另外一個人,但是他的力量和他的正義,那是明顯地擺在那。但是我又不會完全是那樣,因為我絕不會那樣去指責餘秀華,我不一定贊成餘秀華的寫作,我可能更尊重食指的寫作,但是我不會那樣去指責。原因在於我可能不會是一個獨一論的一個提倡者,因為獨一論到最後一定通向,不論你多崇高,一定通向法西斯。

所以一首詩,有什麼樣的觀點都是正常的,你喜歡是你喜歡,別人不喜歡就是別人不喜歡,憑什麼要所有人都認可接受?又憑什麼不允許有其他聲音的存在呢?

---------丸---------


祁門小謝


第一種心理,詩歌應該是我們的而不是餘秀華們的。

恕我直言,這種心理的代表人物是老詩人食指。

食指是朦朧詩鼻祖,陳凱歌報考電影學院時也以他的詩為面試時的朗誦作品。毫無疑問,食指應該是進入文學史的偉大詩人。

食指在《北師大課堂講詩》中說: “看過餘秀華的一個視頻,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評論界把她捧紅是什麼意思?評論界的嚴肅呢?我很擔心。”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食指的思想,還停留在他的時代。

他的《這裡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喊出了一個時代的聲音,道出了我們知青一代人的心聲,並且是用的詩歌的表達。

當年,城市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徵而農村是落後閉塞貧困的所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從此結束校園生活,告別父母,萬分痛苦,前途莫測,這一切都由食指的詩言已盡而意無窮地表達出來,知青們心領神會,熱淚盈眶。

我現在上網碼字,一邊聽知青歌曲,聽《這裡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的詩朗誦。

彷彿回到我的青春。

餘秀華將食指提請她注意人類、祖國、農民理解為裝逼,她並認為農民不痛苦。 “食指先生說我不提農民生活的痛苦 ……可是,我從來不覺得農民生活是痛苦的啊,真是一個高深的課題:人們嚮往田園生活,憑什麼又鄙薄它?真正的痛苦是作為一個農民,眼睜睜看著鄉村文明的流逝啊。再過幾年,哪裡還有原始的農村啊。” 她還直言: “姑奶奶就沒打算按任何人要求來寫詩歌,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我不自由,所以一定要讓詩歌自由。”

實話說,餘秀華時代的農村是食指未能體驗的,當年我們知青都是環境盲,對於空氣新鮮鳥語花香的農村卻百般厭棄,隨時準備逃離,千方百計要到那濃煙滾滾的工廠去當工人。那時的歌曲,也在讚美工業文明,讚美“工廠的煙囪像森林一樣”!

可是,我們現在回不去了,正如餘秀華所言。

“人們嚮往田園生活,憑什麼又鄙薄它?真正的痛苦是作為一個農民,眼睜睜看著鄉村文明的流逝啊。再過幾年,哪裡還有原始的農村啊。”

田園牧歌、農耕社會正在無可挽回地消失,帶著它的詩意遠去。

不止中國,人類永遠回不去了!

這是一個詩人敏銳的直覺,也是非常高端非常先鋒的見識。

餘秀華,一個農婦,一個腦癱,為什麼走在我們的前面?因為她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天才詩人。

為此,我希望食指與餘秀華和解(不是和姦哈),惺惺相惜,你們都是你們的時代最優秀的詩人!

第二種人是根本就不懂詩歌。

簡單說,詩歌是指東打西指南打北的,餘秀華說睡你就只看見睡,你傻呀?

餘秀華要說的是什麼你搞懂沒有?

搖搖晃晃的人間。

提心吊膽的稗草。

月光落在左手上。

……

就算說睡吧,在人性墮落,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這是可以逃避的現實嗎?詩人只說脫離現實的話,詩歌哪裡還有生活的氣息?聞不到生活氣息的詩歌還是詩歌嗎?

我們這些色迷迷的人們硬要把自己描寫得清心寡慾神聖崇高,不滑稽嗎?

詩歌首先不能說謊。

對,詩歌除了抒情,還應該有思想性有認識價值,你連真實都看不到或者視而不見,怎麼認識?

餘秀華的詩歌滿是價值解構、碎片化認知,同時懷舊,這是後現代文學的三個特徵。

後現代文學,應該是現在最先鋒前衛的文學。人類對未來已不是信心滿滿,對世界的認識已不是系統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