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印度載人航天大冒險,加甘揚宇宙飛船今年發射,航天員只訓練1年

印度向來自視為一個世界大國,在航天領域更是如此,無人登月、火星探測、宇宙飛船、重型運載火箭,一直緊跟在中國的身後亦步亦趨。而就在最近,印度載人航天計劃又取得了新的進展,4名航天員正式進駐俄羅斯加加林航天訓練中心,他們將在兩年後乘坐國產的“加甘揚”宇宙飛船進入太空。

正在俄羅斯訓練的印度航天員

說到印度“加甘揚”宇宙飛船,瞭解它的人可能不多,它的設計數據較為先進。比如採用了兩艙式結構,看齊中俄新一代載人飛船,而且返回艙為錐形,不是中國“神舟”飛船的鐘形,整體設計甚至顏色塗裝都有濃重的美國色彩。不過,印度“加甘揚”重量只有3噸左右,遠不及中國“神舟”飛船的7.8噸重量,最大載員也只有3人,能支持7天的獨立飛行。而中國新一代飛船重14噸,最大載員數量7人。對比起來,印度“加甘揚”飛船可謂是不折不扣的小不點。

印度加甘揚載人飛船

“加甘揚”飛船體型之所以如此袖珍,是由於印度國產運載火箭運力十分有限,GSLV.MK1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僅有3噸,而最新的GSLV.MK3雖然勉強達到長2F的水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8到10噸,但火箭自重竟有640噸,它雖然有著重型運載火箭的外表,但是個不折不扣的虛胖子。究其原因,與GSLV.MK3採用的不鏽鋼箭體材料有著直接的關係。

GSLV.MK3是個不折不扣的虛胖子

不過,“加甘揚”飛船也並非完全是空中樓閣,這些年來,印度航天人還是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的。比如在2007年,他們曾使用PSLV火箭將一個重555公斤的太空試驗返回艙SRE-1成功送入軌道,12天后,又成功在孟加拉灣將其回收,這次任務的成功標誌著印度已經掌握了太空再入技術和太空艙需具備的耐熱材料的能力,實現了載人航天的第一步。

SRE-1太空試驗返回艙

而在2014年12月18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又用GSLV Mk III火箭進行了一項實驗性次軌道的無人發射測試。2018年7月5日,他們又在斯里哈里科塔島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成功進行了“火箭逃逸系統”首次飛行試驗。在地面上,印度人也早已開始在班加羅爾建造航天員訓練中心,研製艙內和艙外航天服,建造載人航天控制中心,並計劃在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建造第三個發射工位,專門用於執行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加甘揚返回艙回收測試


印度加甘揚飛船逃逸塔分離測試


印度加甘揚載人飛船全貌

當然,和其他重大的項目一樣,印度載人航天工程也陷入了不斷延期的怪圈。比如最早他們和俄羅斯合作,宣佈在2016年進行首次發射,但是由於雙方最終鬧掰,“加甘揚”的發射不得不推遲到今年年底。另外,“加甘揚”宇宙飛船原計劃搭載人形機器人,執行首次和第二次無人飛行任務,但從目前印方的消息來看,他們準備僅進行一次無人飛船測試,在第二次發射時就將宇航員塞進“加甘揚”的座艙內。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此次進駐俄羅斯加加林航天訓練中心的4名印度航天員,其訓練週期由5年急劇壓縮到12個月,以便在2022年為印度國慶節獻禮。

正在俄羅斯訓練的印度航天員

要知道,“神舟”飛船成熟度遠比印度“加甘揚”號高,但也經過了4次無人飛船,才最終將楊利偉送入太空,而美俄飛船執行任務之初,也都是經過多次無人飛行驗證之後才執行載人航天任務,即使是這樣,還是出現了不少任務失敗的悲劇。“加甘揚”飛船敢在第二次發射就直接上人,我們還是為印度航天人無畏的犧牲精神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