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中国人是否该对“韩流”有所警惕?或许你该有自己的答案

谈起“韩流”对于中国的影响,似乎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差不多在20年前韩国流行文化就已经在中国掀起了波澜。

“韩流”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当H.O.T组合中那五个穿着肥裤子说着“神秘语言”的男孩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那着实算是对中国流行文化的一种启蒙,亦或者说是一次洗礼。

在我们的文化当中,那些身着奇装异服,染着金发,吊儿郎当的青年大多不是什么好人,也少有主流媒体会给予这样形象的艺人进入公众视野的机会。



论起叛逆,他们比不过北京那些地下摇滚乐队,论起舞蹈动作他们比不上国内的专业舞蹈演员,论起演唱功底他们又比不上中国的专业歌手,但论在少男少女们眼中的地位和人气,他们无与伦比。

流行音乐中的韩国制造确实让人看到“工业化”后的音乐产业那巨大的能量,在当时来说,他们的音乐录影带简直就像影院大片一样令人震撼。那些MV情绪饱满,故事感人至深,整体的制作极为精良,尺度在当时来说也是大的一塌糊涂,尽管今天看来着实有些尴尬,但糊弄当时没什么见识的孩子们却已经绰绰有余了。

坦白说,小编从小就自认为对文艺的鉴赏能力高出同龄人一头,但为了社交,我也只能忍了。毕竟那时候当同学、伙伴们都在讨论韩国人的时候,自己躲在一边孤芳自赏并不会显得更酷。



当然,至少从H.O.T里边还是能够看到一些国内所不被允许的一些思潮不停的涌现出来,例如歌曲《我们就是未来》,这个主题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着实的有些大逆不道,却也道出了中国孩子们想说又不敢说的一些话。

韩流当然不仅仅只是H.O.T、李贞贤这些音乐从业者,它包括着我们社会当中的方方面面,如电影、电视剧、电子产品、旅游业、服装、妆化品,护肤品,韩式料理等等。

凡是沾染上韩国的东西都会变成时尚的代名词,尽管“韩流”让中国孩子为之疯狂,但“韩流”在国内却一直都备受争议,他们被年长者们看不起,也被一些媒体们所口诛笔伐。这其中当然有审美趣味的差异,也存在历史遗留的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在朝鲜面前一直都扮演着“父母国”的角色,韩国的文字、文化、习俗、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师承于中国。

在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编纂的《皇明祖训》中就曾将朝鲜列入大明的“不征之国”。在明万历年间,中国还曾出兵“抗倭援朝”,打败了丰臣秀吉的日本军队,朝鲜宣祖大王亲笔书写“再造藩邦”四个字,以让朝鲜世世代代记住大明的恩德。

在历史的场合当中,中国一直都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文化输出国,东亚、东南亚、都是被中国文化所辐射的“中华文化圈”成员。



但随着近代世界格局的从新划定,很多国家的命运被改变了,二战之后韩国迅速崛起,成功跻身到发达国家的行列。

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就是看其文化的输出程度,但后来韩国反过来成为了向我们输出文化的国家,这让20年前的中国人从感情上不太能接受。

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能力取得巨大的提升,电影、音乐、综艺等各方面的娱乐产业水平也不断成长,韩流虽然在中国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早已不是垄断性的地位了。



当然,今天的中国该如何看待“韩流”?我认为还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韩流”能够在中国流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韩之间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通点,两国作为近邻,同属于中华文化圈,自然很大程度上不存在文化兼容的问题。

而韩国为了让自己的娱乐产业能够发扬光大,也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韩国很多名牌大学都专门设有韩流文化研究专业,可见韩流能够在亚洲大行其道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除了娱乐产业之外,可能最触动国人神经的就是韩国旅游业与中国游客之间的关系,在2018年的访韩游客统计当中,中国大陆游客以479万人次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赴韩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占比31%,其中这个数据大部分的贡献者是中国的年轻女孩。


韩国确实在娱乐产业和旅游业当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年轻人追求时尚和个性也无可厚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对自己的相关产业缺乏信心,只要我们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创造新的文化价值,努力提高中国文化的辐射力与向心力,相信加以时日,中国文化自然将会再次绽放它应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