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匠人 · 他不想做“齊天大聖”,只想打出七彩祥雲送給心愛的姑娘

《大話西遊》裡,至尊寶最終選擇成為孫悟空,踏著七彩祥雲,去救他的紫霞仙子。銀飾匠人扎C不想當“鬥戰勝佛”,他只想親手做出銀飾,送給心愛的姑娘做嫁妝。

午後的日頭正好,

端出一張躺椅,再沏壺好茶,

扎C開始每日一次的“午後冥想”。

自打從東北老家搬來四季如春的大理,

他漸漸學會了慢下來,

在繁忙的工作裡,

挪出時間給身體和精神“放放假”。

這種無拘無束的創作狀態,

也讓他的創作變得天馬行空起來,

鄰居家的巴哥犬,竄進院子的小野貓,

童話裡的九色鹿和馬良的神筆,

還有齊天大聖孫悟空,

以及筋斗雲、金箍棒……

統統都被他收錄進了作品裡。

似乎很“宅”的扎C,並不是個安分的人,

跟他的偶像“齊天大聖”一樣,

他也喜歡上天入地,四方遊歷。

他見過海南一望無垠湛藍的大海,

體驗過洛陽的十三朝古都氣象,

驚歎過鳳凰古城的古韻,

讚美過玉龍雪山的巍峨……

然而最令他心懷敬畏的

還是拉薩的聖潔與神秘。

也是在那裡他遇見了那個“她”,

並因此放棄成為大學老師的機會,

成了一名匠人。

令扎C一見鍾情的“她”,

不是一位漂亮的姑娘,

而是一種古老的藏飾——藤鐲。

藤鐲,在藏語被稱為“巴”,

以生長在山南大巴西日神山腳下

的雞血藤為主要材料。

藏民認為雞血藤上的藤節

是空行母之化身,殊勝無比,

幾乎每個人都會佩戴一副藤鐲,

以此祈求轉運、避邪、保平安。

2014年底,剛從魯美畢業的扎C,

機緣巧合去了一趟西藏。

在拉薩的一個客棧裡,

他結識了製作藤鐲的手藝人。

扎C平時幾乎從不戴首飾,

但見到藤鐲的那一刻,

他感受到一種說不出的熟悉,

他著迷於藤鐲古樸內斂、不張揚的氣質,

也痴迷於雞血藤紅酒般的色澤,

沒有絲毫猶豫他掏錢買了一副。

沒想到從西藏回來後,

竟然有很多朋友請他代購藤鐲,

而且他自己也對製作藤鐲的手藝念念不忘,

於是他乾脆回到了拉薩那間客棧偷藝,

而後又自學了大半年,

才漸漸做出了像模像樣的藤鐲飾品。

因為藤鐲上通常會搭配一些金屬飾品,

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更有觀賞性,

扎C索性跑去了雲南大理,

跟著白族銀匠學習傳統鍛銀技藝,

從錘鏨,鏨刻,鐫鏤,焊接,鍛造到掐絲琺琅,

所有傳統的銀飾工藝他都學了個遍,

並且越學越沉迷,

最終踏上了銀匠之路。

扎C給自己的品牌取名“藤雲嫁物”,

名字源自於《大話西遊》裡的經典橋段,

紫霞仙子說:“我的意中人是位蓋世英雄,

有一天他會踩著七彩祥雲來接我”。

他說:“你如果埋怨生活枯燥像白水,

就別不捨得給自己加戲。

嫁妝、信物、代代相傳,聽著挺老派。

但作為一種儀式的象徵,

本身就包含了意義,

它讓我們有意識地珍惜一些特別的時刻。”

於是,他的作品也隨著這個名字“符號化”起來。

他把孫行者頭上的金箍,

做成了情侶指間的對戒,

他說:“緊箍咒是約束,

是責任,是承諾。

自願帶上人家的緊箍咒,

便許了人家一世情。”

他將能上天入地的筋斗雲

懸掛於人們脖項間,

他說:“筋斗雲是悟空的‘坐騎’,

帶他天上地下自由穿行,

願每個人都能駕著自己的筋斗雲,

不受外界干擾,自由自在的活。”

他讓北冥的大魚鯤,

成了胸前一枚小飾物,

他說:“鯤鵬生翼,御風而歸;

一約既定,萬海難阻;

卿若不來,吾不敢老。”

扎C對愛情的定義很純粹,

“最理想的生活就是,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

你和陽光都在。”

正是對愛情有這樣的憧憬,

使他更願意去成全別人的幸福。

他手寫過的甜言蜜語不計其數,

但幾乎都是替人代勞。

一個大老爺們去做“紅娘”,

換了別人都覺得有點難為情,

他卻特別的古道熱腸,

更願意在緊急情況下“拔刀相助”。

一個男孩子給心儀女孩

送了一份匿名禮物,

女孩收到之後,

找到扎c這裡,說送錯人了,

讓他不得不擔起“月老”的職責,

在兩人之間左右遊說,

令男孩最終敢於站在女孩面前表白。

還有一個男孩,為了挽回愛情,

請他復刻女友喜歡一對清朝的耳環,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扎C連續熬了幾個通宵,

才讓女孩在情人節前收到這份禮物。

一位很逗的母親,

想給18歲的兒子送份成人禮,

揪著扎C江湖救急,

說到定製什麼形式的時候,

她說,兒子要參加高考,

最好能做一支“神馬良筆”。

沒人想到,這麼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選題,

扎C竟然真給做了出來。

對待客人的要求,他一以貫之的認真,

對待自己生活,他就隨性了很多。

許多人問他“親朋都在東北,

你一個待大理不打算回來了嗎?”

“沒想太多,隨心而行。”

他回答:“你喜歡一個東西,

就要失去另一個東西。”

家鄉有朋友圍繞,熱鬧,

大理冷清、孤單,卻很自在,

他更喜歡悠然自得地過日子。

早晨沐浴晨光,午後觸摸太陽,

工作時,一個人做手作,

空閒時,做做飯,養養花,

偶爾出去兜個風,

這樣的生活就夠了。

或許對扎C來說,

人生就是一場很短的旅行,

所以不妨大膽一些,

去愛一個人,去攀一座山,

去追一個夢,

去為心愛姑娘準備嫁妝。

正午文化:扎C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奇怪,有什麼由來嗎?

扎C:我本名叫苗旭。大學畢業後,我在西藏待了大半年,偷師藤鐲手藝。因為西藏那邊海拔高,日照強,半年下來,我的皮膚全被曬黑了。所以剛從西藏回瀋陽那會,朋友之間都戲稱我——扎西。我覺得,扎西這名挺好的,但我不是藏族人,所以我把漢字“西”簡化成字母“C”。不過,現在大家都知道我是扎C,反倒沒人知道我的真名了。

正午文化:你如何定義“藤雲嫁物”的手作首飾,是算復刻老首飾,還是傳統手藝結合現代審美?

扎C:我覺得應該算是後者。我傳承的是傳統藤鐲和制銀手藝,但首飾樣式卻是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的。這就有點像用傳統的織布機,織一款現代晚禮服。當然,這也是我認為復興傳統手工藝的最好的一種方式,讓老手藝被現代人接受。

正午文化:定製過程中碰到“講價”的顧客,你怎麼應對?

扎C:講價是人之常情,我買東西,有時候也會講價。每個人的初衷不一樣,關於這事兒我還是比較感性的。互相尊重就好了,買賣成與不成,交個朋友總是好的。

扎C

本名苗旭,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藤雲嫁物”品牌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