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越南 骨子里都是中国味道

越南已经独立出去了1000年,不过骨子里还是中华味道。

因为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各方面与咱们太像。

虽然他自己受北方大国的影响,反过来他也搞大国主义 欺负老挝、柬埔寨。

今天的越南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蓬勃发展的经济给了越南人在国际舞台更多发言的底气。

今天通过31张地图,简单给大家描述下越南的: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越南国土结构大扫描、历史、基本情况、各地风貌

0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很难说越南是东南亚还是东亚,虽然它加入了东南亚联盟,但是从文化上来说,越南与东亚儒家文化圈似乎更接近。

整个中南半岛的东部沿海平原、一小部分湄公河三角洲、以及长山山脉的东半部构成了越南国土。

越南北部与中国相邻,隔着崇山峻岭,他们也应该感谢这些崇山峻岭。

西部是连绵1100公里的长山山脉,过了这座山就是老挝,山脉有几个关口方便两国的来往。

越南南部与柬埔寨相邻,不过两国找不到明显的自然边界,全国最南部是湄公河三角洲,三角洲的上游就是柬埔寨。

地形

和中国一样,越南的地形也呈现了东部沿海,西部高山的自然格局,当然越南的沿海平原、西部高山无法和中国类比。

北部最大的平原红河三角洲是越南的文化根基所在,最早的文朗部落就从这个平原逐渐扩张起来。

红河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红土得名,在中国境内的上游被称为元江。

红河三角洲向南走是沿海平原,从长山山脉发源流向南海的小河形成了一些农业小流域,在沿海平原每20公里就有一条河奔流入海,入海口附近也形成了许多城市,比如故都顺化。

越过西原高原,便是越南全国最大的湄公河三角洲,这个三角洲西起金边,下游位于越南境内的亦被称为九龙江平原,土地肥沃,但是相比于红河三角洲开发有限,未来潜力很大。

胡志明市所在的西贡河一带虽然不是湄公河的干流,但是通过复杂的水网与这条大河相通。

也可以看做这个巨大的三角洲的一部分。

除了平原,越南的高山更值得说一说,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的高山被称为黄连山区,1979年的反击战让这个地名一下闻名全国,当然再早一些的奠边府战役同样发生在这里。

正北方和东北部的山脉被称为红河北部山区,中国的十万大山是这片山区的自然延伸。

北部这片山区海拔较高,自古就是避暑圣地,加上少数民族众多,最近几年成为越南旅游业的新宠,著名的徒步圣地沙巴就在这里。

红河三角洲南部的山脉是著名的长山山脉,连绵1100公里,隔绝了越南和老挝,留下几个小关卡让人来往,越南战争时长山山脉也因为“胡志明小道”名扬。

长山山脉有许多喀斯特美景,比如世界最大的溶洞丰芽洞。

长山山脉再南边的低矮高原是西原,与北部山区一样,这个高原虽然不高,但是因为地处闷热的湄公河三角洲附近,早先成为法国人的避暑圣地,打下了这个地方的旅游基础。

大叻、邦美蜀也是越南著名的旅游城市。

近年来,西原发生过几次少数民族要求争取更多权力的运动,越南政府通过封锁消息外加经济援助等方式让这些事情逐渐消停了。

气候

南部热带属性很明显,全年温度差的不多。

北部则有春夏秋冬之分,冬季有时候气温会降到10度以下,不过大多数时候都在15度左右。

不过北方的山区偶尔会降雪和降霜。

历史

早期:越南民族祖先是中国南方百越人的一支雒越人,其中一个部落叫做文郎,在“雄王”的带领下兼并其他小部落,建立了一个文郎部落联盟。

越南人也视自己为雄王的后代。

当然这个时候的越南国家还没有出现。

秦始皇时期越南北部被中国吞并,公元前207年,赵佗建立南越国,越南北部纳入南越国的统治,直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

之后的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直到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

封建时期

中国的统治虽然为越南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提高,但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还是不甘心被外族统治,越南一带陆续爆发了“二征起义”等事件,不过被伏波将军马援镇压,但是这些不断发生的起义动摇了中国人对越南的统治。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乱世,939年,越南地方将领吴权称王,意味着越南脱离了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968年,丁部领征服越南各地的割据势力建立大瞿越国,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不过按照中国的历史观来看,这个王朝还是类似于奴隶制,称不上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越南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李公蕴在1010年建立了李朝,后来发生的妻子向丈夫禅让的事件让这个王朝过渡到陈朝。

李、陈两朝是越南国家制度巩固、民族形成、国土扩张的重要时期。

这期间发生的元朝入侵、疆土南扩塑造了越南国家。

南北朝

李陈两朝之后,越南和中国一样出现了数次政权更迭,期间还出现过南北朝对峙的情况。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政权灭掉占婆国(占城),占城并入越南版图。

阮朝

1802年,阮氏集团的阮福映在法国殖民者的帮助下建立阮朝,这是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阮朝的四面扩张奠定了今天越南的版图,湄公河三角洲、长山山脉纷纷归入越南统治。

1883年阮朝与法国签订条约,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从此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法国统治时期

法国人在中南半岛建立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府设在河内,对越南进行直接统治,1940年日本进入越南,与法国共治。

1945年日本投降,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宣布退位,胡志明在9月2日于河内巴亭广场宣读了《独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法国在这一年9月派兵进驻越南南部,以此为基地向北方进攻,试图恢复对印度支那的统治。

不过法国人的进军并不顺利,在中国军民的支援下,越南人民军有效地抵御了法国人的进攻,1954年,越南在黄连山一带赢得了著名的“奠边府大捷”,同年法国不得不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越南北部国土解放。

不过此时南方依然没能统一。

法国统治时期建立的印度支那联邦也给了越南人干涉老挝、柬埔寨两国提供了历史依据,越南一直将印度支那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大后方。越南人至今认为自己是这两个国家的老大哥,动辄干涉内政。

不过越南也给予两国免签待遇,并提供大量留学机会给两国。

老挝的车辆亦可以自由进出越南。

越南战争

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规定北纬17度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越南分成南北两个国家。

法国人失败了,美国人在南越扶持了自己的势力。

1964年,发生“北部湾事件”,美国国会授权总统使用武力,1965年美军在岘港登陆,全面战争拉开。

然而北越依靠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援和群众运动,最终在1975年攻入西贡,1976年实现全国统一。

越南战争对美国、越南都是一件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事,越战加剧了美国的种族问题和民权运动,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而越南虽然赢得了国家统一,但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和经济损失。

就连中国,因为提供大量经济援助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越南领土的扩张

越南在公元900年建国之后,通过积极地南扩将国土扩大了4倍。

甚至于19世纪时,在法国人的帮助下,占领了长山山脉、湄公河三角洲等地,奠定了今日的国土框架。

2、基本情况

行政区划

越南现有63个省市,其中直辖市5个(河内市、海防市、岘港市、胡志明市、芹苴市)。

全国被分为东北、西北、红河三角洲(红河平原)、北中部、南中部、西原、东南部、湄公河三角洲(九龙江平原)八个大区。

红河与东南部是全越南最发达的地方,其中光是东南部就贡献了越南40%的GDP和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

人口分布

越南人口有两大重心:红河三角洲、东南部地区,前者大约有1800万人,后者约3100万人。

沿海平原也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不过由于沿海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连续的小河流入海口,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产业规模都比不上南北的两大三角洲。

方言:越南语方言主要分为三大体系五种方言:

北部方言:河内、海防;

中北部方言:清化;

中部方言:顺化;

中南部方言:大叻;

南部方言:胡志明市

方言之间通话基本没有障碍。

现代越南语的发音以河内话(北方方言)为标准。

但是不少的海外越侨说的是胡志明市方言(南方方言),两者区别体现在卷舌音和语调上。

印度支那民族、语言、宗教

越南主体民族为京族,通用越南语,他们居住在中南半岛的东部沿海地区。

京族主要信奉佛教、天主教、和好教、高台教。

后三者是近代传入或产生的,影响力不及佛教。

天主教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和好教分布在九龙江平原、高台教分布在东南部的胡志明市周围。

越南山区主要居住着少数民族,北方山区主要是岱依族、侬族(北方红色部分)等,这些民族与中国壮族比较接近。

傣族也居住在越南北部与老挝、中国接壤的山区,其中西北部的黄连山一带还曾经建立过少数民族自治区,即泰族十二州(越北自治区)。

南方的长山山脉、西原高原一带居住着赫蒙族等,这个民族就是中国的苗族。

高棉族、占族等居住在南部的九龙江平原、沿海地区。

前者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后者是一种与马来人有亲缘关系的民族。

越南少数民族多信奉天主教。

越南交通

越南主要港口有广宁港(鸿基煤田所在地)、海防港、乂安港、岘港、归仁港、芽庄港、西贡港、芹苴港等。

最大的港口是海防港、岘港、西贡港。

国际机场有胡志明市的新山一机场、河内的内排机场、岘港机场。

铁路和公路主要集中在红河三角洲和东南部,1号公路从友谊关到金瓯,贯穿南北。

越南工业

越南工业主要集中在河内为中心的红河三角洲(包括河内、海防、广宁三大中心)和胡志明市为中心的东南部,中部的岘港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1986年改革之后,越南仿效中国建立了大量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由于基础设施良好、区位交通优越,成为越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著名的工业园区有胡志明市的新顺出口加工区、灵中出口加工区,岘港的安屯出口加工区,海防的涂山出口加工区等。

越南旅游

03、各地风貌

越南北部

包括红河三角洲和北部的山区,这里是越南民族的发祥地,红河三角洲就是越南的中原地区,当年他们从这个平原起家,建立了今天的越南。

越南北中部

这里同样是越南历史上重要的地区,历史上曾经数次割据与北方的政权对峙。

17世纪时,这里的阮氏政权灭掉占城,将越南国土大大南延。

最南端的顺化是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的首都,至今留存着当年的皇城。

越南中部沿海的城市多位于河流的入海口,这里每20公里就能看到一条河流入海,但是由于沿海的平原太小,城市都比较小。

越南南中部和西原

这里是长山山脉最南端与西原高原、大海之间的一片土地,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沙滩,不仅交通方便,而且风光旖旎,岘港是这里最大的城市,西原高原是越南南部的避暑圣地,少数民族风情浓厚。

越南南部

包括胡志明市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和芹苴为中心的九龙江平原,这里是今天越南最发达的地方,光东南部地区就贡献了全国40%的GDP、一半以上的税收。

九龙江平原因九条入海的湄公河支流而得名,这里土地肥沃,但是因为气候潮湿,开发还远不如北方的红河流域。

九龙江平原目前还是以农业为主,是越南粮食的主产区。

红河三角洲

河内是这个平原的中心城市,海防则是河内的出海口,早年虽有船舶停留,但一直以来规模不大,100多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

1870年,阮氏王朝在这里修建码头、设立商馆、建立兵站,执行海边防务,后人遂简称为“海防市”。

1874年,法国强迫阮朝准许法国在海防市驻军,并且扩建港口。

1888年在法国殖民政府之下升格为市。

今天的海防是越南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工业中心,多个工业园区在此建立;

越池是红河三角洲的起点,也是河内通往西北山区、云南昆明的交通枢纽;河内北部的太原是越南的钢都,这里有铁矿石,距离鸿基煤田也不远,非常适合发展钢铁,这里也成为越南的重工业中心;

下龙附近有越南两大国宝:鸿基煤田和下龙湾,前者是东南亚唯一的露天煤矿,向全球出口,后者是世界自然遗产,著名的“海上桂林”;

南定是越南的纺织业中心

东南部

越南最发达的地区,边和是胡志明市的卫星城,新型的工业中心。

头顿是一个新型的深水港口。

河内

越南的首都,巴亭广场附近是城市中心,拥有胡志明市陵墓等河内地标性建筑。

胡志明市

越南最大的城市,早年这里是高棉的贸易港,后来越南人渐渐移入,17世纪时被越南正式吞并,被称为“西贡”。

除了越南人,华人也在越南阮氏政权的支持下进入这里,帮助阮氏政权完成对占城的侵占。

西贡河对岸的城区叫堤岸,是华人聚居的地方。

胡志明市最繁华的地方为第1郡,法国人的统治为这里留下了许多精美的法式建筑。

岘港

越南第三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

北边的海云岭是越南南北的分界线。

19世纪时,岘港开埠,逐渐发展成为中部最大的城市。

会安

一个古老的商埠,17世纪时,华商开始定居于此,并将这里经营成南洋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

城内按照华人在中国不同地区划分成五个区,有福建帮、广东帮、潮州帮、海南帮和客家帮。

顺化

越南阮朝的都城所在,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皇宫。

这里一直是中部主要的中心城市。

香江河的西岸是皇城所在地,东岸是新开发的城区。

芽庄

越南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拥有优质的沙滩和洁净的海水。

大叻

位于西原高原,法国统治时期这里被开发成重要的避暑圣地,留下了许多漂亮的欧式建筑,结合着湖光山色,成为这座山区小城的诱人之处。

富国岛

越南最大的海岛,面积与新加坡相仿。

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有限,人口也只有7万余人。

越南计划把富国岛模仿上海自由贸易区筹建自由贸易区与领海经济工业特区。

近年越南发展相当猛。

算了,还是看看越南妹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