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全球第一大的家族墓地,占地三千亩,坟包十万座


孔林,本称至圣林,位于山东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子死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


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汉桓帝永寿三年,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孔子墓前修造了石仪。
元文宗至顺二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
孔林墓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坟冢10万余座,墓碑4003座,古建筑116间,历代石像、石仪85对。
雍正八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
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
曲阜历史悠久,碑刻文物资源丰富,保存有历代碑刻多达6000余块,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
孔庙、孔林、孔府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它所保存的文物上。300多座、1300多间金、元、明、清古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建筑规制和特点;10余万座历代墓葬是研究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学、气象学、生态学的活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