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吃完荔灣這19家店的小吃,你比廣州人更懂“老西關”!

很多人說:食在廣州,但是廣州何其大,發展速度何其快,很多傳統的味道也漸漸沖淡衝遠了...但是始終還是有發源地,在廣州民間還藏著另外一種說法:

“食在廣州,味在西關”。老西關也是今日廣州著名的美食標誌。

舊時的“老西關”也就成了現在的荔灣...這裡的每條街道都是關於你的古老記憶,沙面、多寶、昌華、逢源、龍津、西村...這裡的每一條街都能成就一段美食傳奇。

雖然,在日漸濃郁的商業氣息的掩蓋下,那些最具西關風味的小店可能已經被城市的喧囂所掩蓋。但也正是因為它們被

“明珠蒙塵”,所以每一次的探索和發現都能給人帶來新的驚喜!

(全文超長+多圖,請切勿在睡覺前打開,不然,我怕你會餓到睡不著...)

成名已久的美食老街

荔灣既然是西關美食重鎮,能擺到門面的美食小店當然是西關美食實力的最好證明!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上下九;寶華路;長壽路;荔枝灣湧等等。

上下九

很久以前,就被打造成廣州老西關文化和精神的象徵,如今雖然商業化程度頗高,但不可否認,在這喧囂熱鬧中還藏著地道的西關風味!寶華路就是其中的代表!

陳添記

陳添記是被很多人“神話”了。其實,我覺得陳添記的出品只是家常的東西。然而,誰又能否認,家常的味道,但也可能是現在最可貴的味道。

魚皮很脆很有口感,拌著芝麻,花生,香菜。最好也來上一碗艇仔粥,熱熱的,很暖胃。最後再叫上一疊豬腸粉,這些簡單的食材最能體現家常的味道。

陳添記

地址: 寶華路十五甫三巷內進第二檔

人均:23元

寶華麵館

在廣州,寶華麵館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竹升麵館之一,不過這裡的面比很多的雲吞麵都貴一些,最愛的是他們家的湯底,第一次去吃被燙著,但還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面的顏色偏深,細而有勁道,一碗5個鮮蝦雲吞,個頭蠻大,包裹有1-2只蝦,其餘是肉餡。能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老字號,食客自然不少。

寶華麵店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寶華路117號

人均:29元

新聯腸粉店

新聯腸粉店,在腸粉界很有名,典型的西關老字號。對於很多老廣來說,吃它家的拉腸更多的代表一種情懷,一種回憶。

低廉的價格和不錯的味道,讓它始終能吸引一眾食客。也是西關培英中學的學子經常光顧的街坊飯堂之一。

傳統的布拉腸方式,把拉腸從布上刮下來,再利落的切開,並淋上醬油。鴛鴦腸混有豬肉和牛肉,遂取名鴛鴦。皮薄,口感滑,有米香,醬油香甜。

新聯腸粉店

地址:多寶路88號(近西關培英中學)

人均:10元

堅記麵食店

“長壽東,有堅記,撈伊麵,最拿手”,在廣州非常出名的堅記,沒有打過廣告,但是已經“網紅”到無法復刻。

堅記的伊府麵,有人說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麵。炸醬豬腸撈長壽伊府麵,面有些許蛋香,綿軟中帶爽感,一根一根“條理”清晰。

堅記麵店

地址:長壽東路301到303號

人均:15元

同記雞粥粉面

“雞香巷子深”,同記的級別基本上跟堅記差不多了,存在感超低,不顯眼的小招牌,徑直走過了三四遍都沒看到。(就在堅記旁邊的巷子裡)

同記是一家“吃雞專門店”,雞肉雞雜雞粥,簡單的出品,就堅持了30餘年。雞塊皮脆肉嫩,還有傳統粵菜必備的薑絲蔥花,凝聚成這一股“不特別,但讓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同記雞粥粉面

地址:長壽路301號堅記旁邊的巷子

人均:30元

本來打算一個星期,從龍津路一路吃到荔枝灣,結果3個月了還是沒有吃到頭...

向群飯店

這間名副其實的真·街坊飯堂,一到飯點就門庭若市,排隊的不乏花白頭髮的公公婆婆,粉絲層面超廣,上到老下到少都聽過它家名號!

吃了三十幾年的老味道,蔥油雞調味調得很香,其實只用了簡單的蔥姜調製,雞皮很爽實,皮肉連著吃一點都不肥膩,還可以蘸芥末醬油~

向群飯店

地址:荔灣區泮塘路D棟E棟(仁威廟對面)

人均:69元

開記甜品

廣式美食除了粥粉面飯,還有人人都愛喝的廣式糖水,特別是在夏天,叫翻碗糖水解渴消暑,簡直是夏日消暑良品!

廣式糖水除了原汁原味的本土氣息,還有包羅萬象的豪邁氣勢,不同的搭配,融合出不同的滋味,這可能就是廣式糖水的魅力所在吧~

開記甜品

地址:荔灣區泮塘路東側F幢

人均:16元

伍湛記

一碗粥、一個鹹煎餅,是關於伍湛記最精準的味蕾記憶。

豬肝、豬肚“乜都有d”的狀元及第粥,料足實在。粥裡的米粒看似粒粒分明,其實已經煮到綿爛,吃起來又不至於濃稠。用鹹煎餅或油炸鬼“送粥”,一流!

伍湛記

地址:荔灣區泮塘路(第四十三中對面,近荔灣中學)

人均:17元

凌記瀨粉

你能想到的廣州小吃這都有,來了這就不用去其他地方了。看下菜單就知道了,足足42樣,每天不重樣夠打卡一個多月了。

瀨粉;臘味糯米飯;豬腸粉;黃金糕...這些看似平凡的美味,讓廣州人心心念念,住附近的直接當自家飯堂了。

凌記

地址:泮塘路仁威廟對面

人均:15元

隱秘而偉大的美食小巷

除了上面那些成名已久的老店,荔灣的美食勢力更多的還是隱藏在小街巷弄的那些低調的小店,有時候,可能只是無意經過的街邊檔

都是有幾十年“威水史”的“老字號”

西華路

西華路一直是在民間被神話的美食吃貨天堂!然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在西華路,多少高手藏於此處,這一路吃來,難免覺得誇過了。

騰元生煎

4點才開門,大隊已經排到大馬路,幾個穿的特講究的小姐姐正蹲在小矮桌旁邊吞著生煎。

生煎包並不是廣州本土的美食,從蘇杭一路過來卻能收穫廣大街坊的一致好評!無論是餡兒還是煎的皮,都彷彿是一隻大手,狠狠抓住了在它面前的味蕾。

騰元生煎

地址:西華路439號之一

人均:11元

牛佬牛雜湯

廣州美食最大的特點就是兼容幷蓄,融匯東西。牛雜是在百年多以前,由清真廚師發明的,廣州人把其吸收融合還不斷更新改進。成為人人都喜歡的小吃。

開在西華市場的牛佬,牛雜簡直不要太新鮮了,處理好的雜食,乾淨衛生,難怪街坊吃了20幾年都不膩的。

牛佬 牛雜湯

地址: 西華路與金花直街交口金花廟后街3號

人均:18元

食得好美食

如果說前面的兩家以“專一”取勝,而接下來的這家食得好就是以數量豐富而聞名的代表了。

米線、河粉、湯、小食,甚至是冒菜,滿滿的一大版菜單。這麼多年了,也從沒怕過誰,人流一直多到要命。

食得好

地址: 西華路和安街67號(西華路)

人均:24元

宴輝皇鴿

廣州人什麼都吃!天上飛的;海里遊的;地上跑的全都不放過!雖然有些過分“妖魔化”了廣州人,但廣州人確實對

“天上飛的”乳鴿情有獨鍾

吃乳鴿的地方不少,上至酒樓食肆,下至路邊斬料。而在金花菜籃子市場邊的這一家很受廣州人民的歡迎,可能是因為他們家的鎮桌之寶--電飯煲煲仔飯吧~

宴輝皇鴿

地址: 金花直街34號(蘆荻街與金花直街交叉口)

人均:53元

逢源路

左邊是龍津西,右邊是多寶路,能夠在老字號扎堆的荔灣,左右逢源。混得風生水起的恐怕也只有TA了。

日月年小食

逢源路上,最著名的蒼蠅小館,恐怕繞不開門牌都沒有卻依舊受歡迎的日月年了...

附近居民、白領、學生黨都過來這裡吃粉。排隊、下單、燙粉、加配料、淋湯…一氣呵成。你說它的味道很驚豔?不至於,但它絕對是在你餓的時候,給你滿足感的小店。

日月年小食店

地址:逢源路72號

人均:14元

國強粥粉面

作為廣式美食“有鑊氣”的代表,幹炒牛河一直是檢驗一家店地不地道的重要標準之一,國強粥粉面,這裡有街坊和遊客都捧場的布拉腸、炒牛河,價格便宜,分量大,有鑊氣。

炒得氣勢騰騰的牛河,醬油微甜的老廣口味,熱吃的時候口口驚喜,逼得人迅速清盤,牛河千萬不能放涼,否則膩口。

國強粥粉面

地址:逢源路63號

人均:17元

芳村雖遠,味卻地道

芳村雖遠,但美食是真的多啊,在十幾年前,併入荔灣區以後,芳村就成了個取之不盡的小寶地,每次去都能有新的收穫。

甜園甜品

所謂口口相傳,大概說的就是這裡!街坊們從小吃到大,又吃到老的甜園甜品,真的從早到晚門口都塞滿人,糖水是傳統做法,料足、品類多,談不上驚豔,卻是不少人割捨不斷的味道。

在這種老店裡,基本要自己服務自己,阿姨們都是老員工,在小店裡來回下單、擦桌、上菜,遇上一桌子人下單,對方僅說了一遍就能準確記錄,佩服佩服~

甜園甜品

地址: 陸居路38號(近地鐵芳村站)

人均:14元

榕樹頭雞煲

芳村!榕樹頭雞煲!芳村!榕樹頭雞煲!提起芳村,不自覺就會令人聯想起寒冬裡大傢伙圍坐在街邊美滋滋地品著一煲正宗炭爐煲的場景。

畢竟是專注做雞煲的,雞肉肉質不錯,鹹中帶著甜味,很適合廣東人口味;鮑魚基本一開蓋就被瓜分;待煲裡的配料吃得差不多,收尾下一包華豐面,才算是完滿!

芳村榕樹頭嘆佬雞煲

地址: 二沙地11-13號

人均:85元

泰煲仔飯

芳村比較出名的一家店,一到飯市,木桌和紅膠凳就會擺滿過道,瓦煲一份份此起彼落,店員忙而不亂,煲仔飯的焦香也慢慢吸引客人前來。

簡陋的就餐環境絲毫沒破壞大家吃飯的雅緻,也恰恰多得這種街邊氛圍,樸素的煲仔飯都變得很好吃。不少伯伯還會把自家的燒酒帶來,跟朋友一人一煲,把酒言歡。

銘泰煲仔飯

地址: 陸居路8號立白中心旁

人均:16元

奇香樓

開了40年的老酒樓,隱藏在五眼橋往著菜市場的方向走,七拐八拐,才在小巷子裡找到。這裡還能找到一道幾近消失的廣東名菜--

八寶扒鴨

八寶扒鴨,將近一個手臂長的盤子,足夠4人份。蓮子、百合、瑤柱、栗子、薏米、白果、花生、糯米、鹹蛋黃...細細數來,哪止八樣,老廣堅守的“平靚正”,永遠讓人敬佩。

然而,真正被圈粉的還是奇香樓的炸雲吞,外酥脆內柔軟的口感,也忍不住比了兩個6。

奇香樓

地址: 五眼橋橫街五眼橋市場對面

人均:50元

能耐心看到這,說明你是個真正的吃貨,並對廣州的飲食文化非常感興趣。然而,這19家不過是冰山一角,想要把西關的小吃一一細數,怕是5萬字以上的小說都概括不全吧~

不可否認,現在面對眾多誘惑。層出不窮的網紅美食;漂洋過海而來的異域料理...想要守住傳統,守住西關本味確實不易。但換個角度,西關乃是廣州之味的根源所在,如果這一點點的衝擊都抵擋不住,豈不太看輕“美食之都”的名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