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抱穩產業“法寶”不鬆手 鼓起群眾“錢包”不鬆懈

編者的話:

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在聚焦聚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我州立足貧困地區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強化精準施策、大抓項目建設、培育“造血”功能,切實發揮產業扶貧重要作用,讓產業發展真正惠及貧困群眾。本報將持續一年時間,聚焦6大主題,刊登展示涼山脫貧攻堅成就的全景式報道《2018——脫貧攻堅涼山看變》。今日起推出“看產業”主題,宣傳報道涼山產業扶貧典型、產業脫貧模式和經驗,敬請關注。

去年底,47個貧困村全部完成脫貧摘帽任務,西昌市脫貧攻堅取得了首勝。如今,西昌市脫貧攻堅已進入了鞏固成果、提高質量的階段。

群眾脫貧後如何致富走上小康路?這是該市在脫貧攻堅深入開展中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因地制宜用產業作支撐,讓增收項目幫助鄉親們致富奔小康,無論在過去的脫貧奮戰還是現今的鞏固提升階段,這都是西昌脫貧攻堅緻勝的法寶。

前後日子大變樣

貧困群眾感黨恩

7月15日,盛夏的西昌顯得有些沉悶。而來到西昌市蕎地鄉後,這裡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的環境讓人心情為之一振。

“現在的日子做夢都想不到啊,脫貧攻堅工作開始後,政府幫助我們整修房子、打了沼氣,還幫助我們種烤煙、栽軟殼核桃、養羊子,日子完全不一樣了。”在蕎地鄉九道村平整的柏油道路上,趕著羊群的村民羅阿莫喜悅地說。

而和她家一樣高興的蕎地鄉彝族群眾還有很多:九道村三組村民侯拉巴種烤煙,還改良了數千株核桃樹,年收入在4萬元左右;蕎地村的毛日哈,種植優質核桃一萬多株,預計產值在十萬元以上⋯⋯如今的蕎地鄉,部分村民種烤煙,加上養殖等副業收入,年收入已達六七萬元。水塘村部分村民,烤煙收入加上其它副業,已突破10萬元!

來到西昌最西邊、犛牛山深處的巴汝片區巴汝鄉倆谷村,山坡一片翠綠,陣陣清香從田間傳來,這清香就是豐收的“菜當歸”的香味。

“以前沒得人指導,就只種包穀、洋芋,累死累活,除幹打淨,一畝地也就幾百塊錢,要掙個上千塊,難呀!現在種‘菜當歸’,投入不多,而且來錢快,一畝地一下子就能賺四五千塊,在我們深山溝溝,以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謝謝好乾部和技術人員的幫助指導了!”倆谷村二組的劉木牛一家,今年種植“菜當歸”,畝產達6000斤,近兩畝山地,增加收入不低於一萬元。他站在自家長勢喜人的“菜當歸”地中,掰著指頭高興地說道。

走在西昌北部、較為偏遠的民勝鄉長梁村,雖然海拔高,但這裡處處是忙碌的人們,大家滿臉是高興的神情。

“對於我們幾代一輩子都幹農活的人來說,幾年的時間不長,那樣苦著熬著時間好像也就過去了,生活還是那樣。但沒想到脫貧攻堅開始後,幾年的時間裡,我們過了幾十幾百年的窮苦命就到頭了。感謝黨和政府,這次好日子是真的來了。”曾經的長梁村貧困戶吉克呷哈莫全家,通過種植烤煙、養殖羊,如今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已經逐漸走上了致富道路。

是的,你看,漫山遍野的黑山羊、綠油油的烤煙,忙碌的人們,呈現出的是新農村幸福和諧畫面,就是最美的一道西昌鄉村風景。

上下齊心想辦法

村村都有好產業

“以前大家閒來沒事,路邊是東坐幾個,西坐一排,秋冬季節就烤‘黃太陽’,日子當然就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有好政策,還有幫扶部門經常來給我們支招,第一書記天天陪著我們,技術人員手把手幫我們通過種植香蔥致富,大家都希望過好生活,耍起都不好意思啦!”民勝鄉長梁村六組村民阿比依哈木一家,通過國家補助兩萬多元,建好了寬敞明亮的70平方米鋼結構房子,他邊粉刷房子邊告訴記者。

在民勝,在蕎地,在巴汝,在西昌的每個村落,翻天覆地的變化正逐一上演。而這些成效的取得,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州市各級單位、幹部和廣大群眾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努力推出各項舉措,用產業作發展支撐的結果。

蕎地鄉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8戶944人,從2015年開始,廣大群眾得以逐年脫貧。而脫貧的關鍵,就是幫扶部門、幹部找準了產業支撐。特別是市領導駐鄉掛帥,第一書記駐村後,通過精準調查定位,認真落實幫扶項目和措施,圍繞全鄉10017畝耕地作規劃,提出以種植業、養殖業和林果業為主要支柱產業,從而形成核桃、蕎麥、烤煙、地膜玉米、高山冷水米等規模種植現在已取得顯著成效。

在長期扶持中,該鄉對適宜嫁接的核桃進行高枝嫁接換種達10萬餘株,並引導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在適宜核桃和青花椒生長的地段繼續種植核桃苗和青花椒苗,達到人均種植經濟林105株,約5畝的規模。在短期扶持方面,籌集資金10萬元,給計劃脫貧的每個貧困人口發放10只脫瘟雞苗,共發放7500只雞苗。對全鄉18至40週歲青壯年貧困人員進行培訓和就業座談,搞好在外務工人員的協調。圍繞“蕎香高山冷水紅米”品牌,發放冷水紅米穀種2500斤,在九道村試種冷水紅米100畝,並在全鄉大面積推廣。籌資30萬養殖資金,在水塘村建立養牛示範基地。

在巴汝鄉倆谷村,現種有“菜當歸”165畝,已覆蓋3個村民小組,已吸納貧困戶26戶120人參與種植,並與收購公司簽訂了“菜當歸”購銷協議,解決了種出來,保障銷出去的問題。

近年來,巴汝鄉將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其中倆谷村持續推進二半山區經濟發展,堅持現有產業和特色產業兩手抓兩不誤。一方面,穩住壯大傳統基礎種養殖產業,大力發展黑豬、肉羊、山雞等養殖,種植核桃、花椒等。另一方面,創新發展特色產業。在市發改經信局駐村工作組幫助下,巴汝鄉黨委、政府組織村組幹部組成的考察組赴漢源、成都等地考察菜當歸市場,與四川五盛藥業有限公司就當歸購銷事宜達成意向性合作協議,以最低保護價與公司簽訂了當歸產品購銷協議。而在種植方面,邀請四川農業大學中藥材專家開展中藥材產業技術指導,在發動黨員幹部和貧困戶代表種植菜當歸的基礎上,試種中藥材柴胡和百合20畝,試種村級集體經濟枸杞2畝。

“為了確保長梁村村民能脫貧摘帽,我們首先從思想上進行解放,發動市建管局黨支部與長梁村黨支部聯合成立聯合黨總支,著力將黨員發展成致富帶富能手;並創辦了農民夜校,開展種養殖、勞務輸出技能等培訓20餘場、600餘人次。在具體的幫扶中,43戶貧困戶每戶發放扶貧無息貸款資金4000元,2戶貧困戶每戶發放扶貧無息貸款資金9000元,1戶貧困戶發放扶貧無息貸款資金10000元。對年人均純收入沒有達到3300元的其中六戶貧困戶,每戶發放黑山羊5只、發放花椒苗150株,並助其種植核桃經濟林5畝,幫助49戶住房困難的貧困戶上報、並陸續建設鋼結構住房,讓他們在年底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民勝鄉長梁村駐村第一書記鄧幫源對村裡的情況如數家珍。

目前的長梁村,戶均黑山羊養殖數量達到10只以上,全村近千餘隻,初具產業發展規模;優質核桃苗150株、青花椒200株已茁壯成長;烤煙、馬鈴薯等幫助群眾短平快發展致富的產業,烤煙種植達1200畝,年均增收2500餘萬,脫毒馬鈴薯種植1800餘畝,助農增收430餘萬元。

下好全市一盤棋

走穩持續富民路

產業興,群眾富。產業是貧困戶穩定增收、擺脫貧困的關鍵,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才能讓貧困群眾擁有自己站起來的希望、站得穩的支撐,才能確保脫貧延續性、持久性,從根本上消除貧困。

西昌兼顧因地制宜和通盤考慮,在全市47個貧困村推行了不同模式的產業化佈局。在保持做強畜牧養殖、種植高產馬鈴薯、種植烤煙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強扶持經果林種植等科技含量高的產業,發展藍莓、芒果等特色水果,推進核桃、花椒、中藥材等種植,並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和提升力度,一系列舉措,賦予了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增加了農民收入。

目前的西昌,正大力實施“1+X”特色產業行動計劃,構建基地、品牌、龍頭企業、專合組織、農村電商“五位一體”發展格局,培育種養殖示範基地、大戶,做大優質水稻、制種玉米、特色水果、精品花卉、地方水禽、生態畜牧、綠色蔬菜、經果林八大產業。為鞏固已經取得的脫貧成果提供支撐,從而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新的時期,西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均表示,西昌市要勇挑重擔、加壓奮進,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協調推進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因地制宜用產業作發展支撐,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率先小康這場硬仗,爭當涼山全面小康建設排頭兵。(記者 嚴宏濤 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