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揭开疫苗之王造假之路,将25万注射者的生命视为儿戏,丧尽天良!

近日,《疫苗之王》一文的发布,披露了长生生物的股权买卖,疫苗造假的细节,掀起了民众对疫苗安全的极大关注。随着疫苗事件的逐渐发酵,小编给大家扒一扒这个中国最大疫苗商是如何进行资本操作,进而成为了中国疫苗市场的半壁江山。紧跟小编的脚步,咱们往下看。

2001年9月,上市公司长春高新旗下的长生生物迎来了两位新股东,一是韩刚君,二是杜伟民。前者用1900多万购买下了该公司的30%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杜伟民则成为该公司的销售总监。

两年后,长生生物的掌门人高俊芳把两千多万打进公司账户,要求公司私有化,这里给大家算一笔账,高俊芳相当于以每股两块四的价格买下,而当时许多的竞争者愿意出到3元每股的价格来购买,但是高俊芳拒绝了。

公众的质疑之声漫天,有人把举报信寄到了政府,控告他低贱出卖国有资产,但是这还是没有阻止他成为第三大股东。这样,三个人走到了一起,掌握了长生疫苗绝大多数的股权。

2007年,韩刚君帮助高俊芳成为长生生物的绝对控股人,将自己的股权低价转让。十年之后,也就是今天,他们手中已经掌握了中国疫苗市场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在十年之间,韩刚君与杜伟民收购了常州延伸生物,拿到了流感疫苗等四种生产批文,尽管当中查出造假行为,但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东山再起,两位大股东未伤丝毫。

这只是成为疫苗之王其中的一步。期间杜伟民用相同的手段重组了康泰生物,又因为产品单一,只有乙肝疫苗,所以又收购了北京民海生物,使得康泰生物的生产疫苗多了三款,并且在短期获得生产许可。

这里大家就要问了,为什么他们总是能够在短期内拿到生产批准?北京法院的一则审判书显示,是食品监督管理局审议中心的副主任收受贿赂,为他们提供便利,加快了新疫苗的上市。

高俊芳、韩刚君、杜伟民三个“疫苗之王”,有着太多的相似点。他们对疫苗企业的改造与重组的手段相似,都瞄准了老牌的疫苗企业。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入手,实施完全的股权控制,短期内拿到多个疫苗生产许可,为未来的上市做好准备。最重要的一点,疫苗公司所属部门没有意识到这些生产许可的价值,疫苗的毛利润在80%以上。

去年11月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接到举报,发现长生生物的一个批次百白破疫苗的效用指标不合符规定,接种之后可能会引起儿童的破伤风、百白破免疫效果。在这期间,25万只疫苗已经打进了儿童的身体,8个月过去,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没收了剩下的库存186支,处罚三百万。

利益驱动使得这个疫苗之王造假,视人命为儿戏,而国家仅仅处罚了三百万,犯罪成本如此之低,如此下去类似的行为将屡禁不止,中国的疫苗市场将何去何从?广大民众如何应对疫苗风波?欢迎大家说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文章每天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