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沈南鵬:過去幾十年最重要的投資判斷是做多中國

作為千億帝國的掌舵人,中國風險投資的風向標的他,又有著怎樣的投資心得?

過去幾十年最重要的判斷——做多中國

我曾經是一個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今天也還是一個創業者,是投資領域的創業者。我們這個行業其實永遠充滿遺憾,比如說對京東的投資,我們只投了1億多美元,為什麼沒再投4億美元?

太多讓人反思的機會,有很多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每年都會發現做了不少錯誤的判斷,這也是這個行業特別有意思的地方——你只要願意學習,願意在成功和失敗案例中去總結歸納,每個人都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

過去幾十年我做對了一個很重要的判斷Long China(做多中國),20多年前很多人真的不那麼看好中國,有各種擔憂,但如今來看,凡是做出很大事業的中國企業家,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Long China」。

同時,我是非常樂觀的,特別是在情況不那麼明顯利好、或者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始終保持樂觀。記得我剛進華爾街時,當時有不少人都說華人很難在主流金融界混出來,確實也對。但沒想到兩年後,由於外資投行到中國開拓內地市場業務,我們的角色就可以發揮出來了,有了一席之地。

我總是懷有一顆好奇心。不管當初進華爾街還是後來創業、做投資,我都保持著好奇心,覺得做這些事本身很有意思:我會想為什麼這麼多公司能成功?原因是什麼?有時候在你理性的思考之外,必須要有那麼一點衝動,一點激情,承擔一定的風險,這時的判斷標準就來自於你的第六感。

做投資沒有選擇,只能逼著自己不斷思考兩年、三年、五年以後的行業發展會怎樣。有時候,我們可能做不出一個特別完美的判斷,那就嘗試做一個判斷,然後在這個行業裡做出一步到兩步的佈局,這是作為風險投資人必須有的判斷,哪怕當時給你的數據並不充分。

從攜程創業到管理紅杉資本,雖然兩種公司的形態很不一樣,前者的管理核心是CEO,加上高管團隊。但在創投行業和PE行業,很重要的理念是合夥人文化,靠一批有共同理念的人走在一起,靠共同的智慧做出更接近準確的判斷。

兩者間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怎麼能夠以人為本、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時給每個人很好的激勵機制。當然,我們有自己的投資邏輯。

堅信下一次投資是最好的

投資項目看中“中國消費”。當代資本一般都比較看好新技術與新經濟,在美國硅谷,投資家們都將精力關注在所謂技術革新上。

但在中國,體現的則是另外一個場景:能夠有爆炸性成長的行業非常多,並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軟件等行業。中國軟件行業的增長可能還比不上一些所謂的傳統行業。

比如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我們肯定認為它是一個很傳統的市場,但它每年的增長率遠遠超過軟件行業。哪些屬於傳統行業,哪些屬於新興行業?對我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行業有沒有爆發性、前瞻性的變化,我們關心的是行業變化的格局,而無需去定義傳統與非傳統。

在很多地方我們借鑑海外的商業模式與技術,但我們的立足點一定在中國。選擇投資對象時,我們很少投資那些主要以海外市場為主的企業。為什麼呢?因為,中國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某種產品只要能夠在中國被大家所歡迎,那它的增長潛力將非常非常大。“中國製造”是將生產的產品賣到海外去;而“中國消費”就是生產自己的品牌,在國內消費。

堅守下一個投資是最好的。對於中國人來說,尤其是企業家,都有很強的家國意識,希望產業救國,這是一百年來的一個恆久的主題。因為教育環境與成長環境的關係,在中國成長起來的我們這一代人,不可避免也有這種心結。

我想,如果有越來越多的基金與我們一起扮演這個角色,我們合在一起的力量肯定會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至少可以讓人們看到,在政府資源、政府資金以外,還有一些民間力量在幫助不同的行業成長。比如榮氏家族,張謙,這在當時基本上可以被視為中國的一種文化傳統。

我認為,企業需要賺錢給股東回報,但同時也必須考慮巨大的社會效應。因為企業所謂的利潤,尤其是暴利、高端利潤,都來自於社會。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你不可能成功。作為企業家,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後,這就是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包括回饋社會,未必就是說做多少慈善。慈善很重要,但慈善的背後是如何將社會責任感提升。

借用谷歌的話來講,作為基金,我們的社會責任就是不做欺詐性的事情;同樣我們的基金要投入那些陽光企業、對社會有很大貢獻的公益行業。這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並不容易。比如,今天有一個賺錢機會,但屬於短期行為,而且產生的社會效應也有限,你做不做?仔細想一想後,我未必會去做,我應該將時間與精力花在打造一些早期的企業上。其實,投資早期企業非常辛苦。

做投資,你必須思考一些國家關於憲政、法制方面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在國內做投資必須思考、面對的問題。我覺得,中國的法制環境越來越好,現在的問題可能更多地存在於執行層面,就是怎樣使政府能夠在執行上有更高的效率。

對我來說,做投資家可能比做企業家更好一些,因為我不太關注細節,作為企業家來說還不夠。但作為投資家,至少還能及格。另外,過去我們走得比較快,有些事情是事在人為,但有些事情還是要依靠整個環境。

我真正開始做投資其實也就十年時間,現在,我們投了近50家企業,這個速度已經非常快。對企業來說,聰明與靈活不是重點,關鍵是能夠不斷積累。投資是一種文化,我們正在摸索一條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成熟的、長期的投資之路,它的出現需要時間。我相信,四五年之後,我們的投資肯定比以前更好,就如紅杉所堅守的一句話,“下一個投資是最好的投資”。

買下半個互聯網靠這六條秘訣

投資這個行業是在服務兩批客戶,首先是LP(指基金的出資人),投資人把錢交給你是一個重要的託付,但要想獲得高回報,必須服務好另外一批人,就是你投資的企業。作為一個好的投資人,你不應該僅僅是用錢去幫助一個企業,更應該將自己的資源帶去,這是一個投資人很大的責任。

有些創業者僅僅為了上市、賺錢而創業,但我們更欣賞的創業動機是希望創造一種產品和服務滿足某種需求,解決某個問題,其動力源自好奇心和使命感。判斷一個創業者不僅要看能力,還要看他(她)是否具備正能量。

在創業者能力和創業者精神的選擇上,我優先選擇創業者精神,只有創業者有真正的品質和美德,他的能力才能夠得以發揮,否則可能會被濫用。

要成為優秀投資人,一個是“聽”,一個是“說”。投資人能否在短時間對話中聽懂創業者的東西並理解,要學會聽懂。另外“說”也很重要,投資人需要說服優質創業者拿自己的錢而不是別人的錢,要成為很好的演說家。

我選項目有六條秘訣,分別是:看人、模式、執行力、客單量、效率、數據。創始人和團隊的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要靠譜、誠信,不要忽悠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