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打卡高校#系列:走進南京理工大學,感受軍工大學的俠骨柔情!

大學校園,詩情畫意的校園裡,無論是流淌的人文氣息,還是凝固佇立的建築,也許是最能夠代表一座城市的人文氣氛和文化積澱。到一座城市的高校走一走,已經成為旅遊途中不可或缺的行程。@六點半畫報推出系列文章#打卡高校#,今天帶您走進

南京理工大學,探尋這所學校背後的故事。

坐落在孝陵衛200號的南京理工大學,

北依紫金山,西臨明城牆。

佔地3118畝的這座高等學府,

逛上一天都不夠......

在這裡每一座靜靜矗立的建築、

每一條濃廕庇日的林陰大道、

每一處花開花落的別樣景緻,

都有著或許你我所不知的歷史。

作為一所理工類院校

理工人的理性與務實,體現在學校的每一條路每一個門,

一號路、二號路、三號路......

一號門、二號門、三號門......

其實,學校早就用“團結、獻身、求是、創新”的八字校訓給每一條路命了名,

但大家還是習慣叫著理性的阿拉伯數字。

一號路最短,

卻把一半繁華塵世,一半象牙之塔的

小吃街、實驗室、宿舍區緊密串聯;

三號路最長,

熙熙攘攘的道路上,

牽著愛人的手

走過濃廕庇日的夏天,

走到落葉滿地的秋天。

其實二號路才是

校園的中軸線,

形成民國時期的這條路,

正對著中山陵的中軸線,

貫穿了水杉林、二道門、

致遠樓、圖書館......

時過境遷,滄桑國府已成金陵一夢,

唯有路兩側的懸鈴木

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作為一所軍工類院校,

“國防七子”的南理工,

處處散發著理性的荷爾蒙氣息。

課堂上,

老師上課左手拿著AK47突擊步槍,右手拿著M16突擊步槍,

估計沒幾個學生敢逃課。

在這裡,有一個令軍事愛好者痴迷的樂園,

也是國內高校唯一的兵器博物館

博物館收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

世界多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各類現代兵器裝備。

這些珍貴的藏品,

不僅反映了人類工業文明、

軍工科技發展的歷史軌跡,

也記錄著炎黃子孫為反抗列強侵略、

爭取民主獨立而英勇鬥爭的歷史畫卷。

作為一所理工類高校中最具有文藝範的學府

南理工的校園裡充滿了柔情似水的四季輪迴。

每年三月,

水杉林裡的二月蘭

是繞不過的風景。

70年代栽種的水杉林,

等了20年,

終於等來90年代的二月蘭。

每當春日柔和的陽光穿過水杉葉

灑落在曼妙的二月蘭上,

紫色的迷幻柔軟了每一位到訪者的心田。

冶園裡,梅花盛開,沁人心脾,

百歲紫薇,樹姿優美,枝幹屈曲,

號稱南京紫薇王。

思園環繞著紫霞湖,

這裡原本只是一片溝塘,

彼時,解放軍第三高級步兵學校時期,

幹部學員進行疏浚,

將之擴大並連成一片,成了現在的規模。

湖上的三孔石橋,

是1990年上半年由師生捐款修建成的,

名為“三迎橋”,意為“迎亞運,迎國慶,迎校慶”。

二道門,是在二號路上的一道校內門,

這在全國大學也是罕見的。

1945年,

進駐孝陵衛的國民黨中央訓練團

把在日軍兵營大門原址上

修建的這道門作為團址營門。

解放之後作為

中國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政學校校門、

華東軍事政治大學校門。

直至1954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

臨寧杭公路修建學校大門,

此門成為進入校園教學區域的二道門,

一直延續至今。

二道門上“團結、 獻身 、求是、 創新”的校風,

是南理工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

三致廣場上,致真樓、致遠樓、致知樓環繞而立,

深秋時節,致遠樓廣場上

金色的銀杏葉紛紛落下,

在綠色的大草坪上幻化出一幅唯美的畫卷。

止戈園裡,友誼河畔,

陳賡大將軍的塑像佇立在此。

這位身經百戰威名赫赫的武將,

求賢若渴,愛才護才,

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

用他的一片赤誠,

延攬了大批優秀的專家教授,

建立起新中國的第一所軍事院校,

今年,是陳賡大將誕辰116週年,

緬懷!致敬!

穿過圖書館,

每年的5月20日晚,

南區噴泉廣場旁的

29、30、31舍三棟宿舍樓上,

便會亮起520燈光秀。

從2012的我愛你,

到後來的“畢業了”、“再見10”、

“11不捨”、“12飛揚”、

“13相守”、“一生14”,

圖案每年都在變換,

不變的是學子們對母校的熱愛與不捨,

和母校對畢業學子最誠摯的祝福。

不知2019的520,

噴泉廣場又會亮起怎樣的燈光,

這份專屬南理工的浪漫,值得等待!

這所由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

哈軍工分建而成,

其後經歷三地辦學,四易校名,

1962年遷建古都南京的學校,

在1993年,正式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

66年來,南理工傳承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

矢志創新,獻身國防的寶貴精神,

也始終牢記科技強軍的初心和使命,

從校園景觀到人才培養,

軍工熱血流淌的印記隨處可見。

任新民(安徽寧國人)

著名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中科院資深院士

被譽南理工第一傑出校友

王澤山(吉林人)

中國著名火炸藥學家

國內罕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冠王”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這樣優秀的理工人,數不勝數!

2019年1月8日,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

南理工多項科技成果榮獲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自此,學校自1978年以來獲得的

國家級科技獎勵已突破100項。

雖然,國之重器不可示於人,

卻是鑄就國家發展的巨輪中不可或缺的堅實支柱,

為祖國的崛起與輝煌傾注的不計其數的國之力量。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唯有時間廣場上的日晷,

看著日出日落的輪迴,

年復一年,

這就是南理工人,

永遠不變的情懷。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南京理工大學官微、官博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