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座民國風月的記憶故都



作為十朝都會的古都南京,總有太多的故事留下,千年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意境,現在早已無處可尋,只能感悟。好在遺存在一百年前那個家國動盪年代中的胭脂風華似乎還可以找到一絲絲線索。於是我在一陣秋風中啟程前往南京,來到這個民國前塵舊事的中心,去邂逅一段叫做民國的風月。
行程從遠離民國風月的明孝陵開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墓,孝陵的規模自然比明十三陵要大許多(至少我的感覺是如此)。作為明朝三位沒有團聚在十三陵的帝王之一,朱元璋能夠長眠在他開定江山的地方也還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吧。 孝陵之中最美的便是神道了,從明樓返回的時候,原本有一條近一點的路直接通向中山陵,後來想到神道只走了一半,於是原路返回,這一返終於沒有錯過最美神道,神獸和文臣武將守護兩側,泛黃的銀杏葉和梧桐葉為神道增色不少。

孝陵和中山陵之間有一座美齡宮,這座號稱民國最美的建築,如果從空中俯瞰,猶如一條項鍊,梧桐為線,房屋為珠,將整整一個時代的華美凝固在了小紅山之上。
中山陵作為到南京必來打卡的一個存在,對於一個初到南京的人來說自然不會捨棄。從博愛坊沿著墓道的392級臺階一路向上,最終走到孫中山先生的祭堂,就為瞻仰一下國父的坐像,門楣上“民族”“民生”“民權”和“天地正氣”的題字,總讓人感慨良多。從中山陵走向靈谷寺的途中是一片很幽靜的樹林,層次感分明,很難相信一座大城市的中央會有這片猶如深山之中的絕美小徑。 進入靈谷寺的時候,天色漸暗,遊人也變得稀少。到靈谷寺來就是為了那座明朝修建的無樑殿,在幾株泛黃的銀杏點綴下,大殿帶有幾分深秋的寂寥。無樑殿不用一根梁木,原名無量殿,因為裡面供奉的那座無量壽佛而得名,不過現在大殿內倒是看不到那尊大佛了,變成了民國革命軍的牌位。 下關大馬路曾經被譽為南京的外灘,不過如今走在這條曾經繁華的大街上不免會讓人失落,因為如今它已落寞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甚至還有些破爛,讓人感嘆時光無情。 下關大馬路的繁華始於1899年的南京開埠,毀於1941年的日軍轟炸,在此期間,這條街市逐漸成為了南京城最熱鬧的地方。現在這條街上僅存的民國建築遺址只有慶華鞋帽洋貨莊遺址、中國銀行下關分行(現為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辦公地)和江蘇郵政管理局舊址三處。 與大馬路相鄰不遠的是中山碼頭,都說要想體驗一段民國的生活,可以從中山碼頭坐船渡江到對岸的浦口火車站,由於沒有富足的時間,最終我與那些書本中和影視中的那些民國故事最終無緣。


雖然下關大馬路的繁華早已無處可尋,而頤和路則依舊保留一段民國風月,雖然低調卻依舊濃郁。整條路是我在遊逛南京時最喜歡的一條路,道路兩旁的梧桐雖已到了落葉的時節,可依舊為這一片的民國公館區帶了無盡的蔭涼。無論是出於《首都計劃》,還是出於宋美齡的喜愛,南京終究沒有成為中國的“華盛頓”,可那滿城的法國梧桐猶如這座城市的基因,烙上它揮之不去的性格。 “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 走在其中很是愜意,有種大隱於市的安靜。道路兩旁的那些小洋房掩映其中,曾經的達官貴人早已遠去,那些銘刻在外牆之上是時光永遠無法帶走的顯赫身份。
從頤和路來到了雞鳴寺,這個曾一度被認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同泰寺”正身的古剎,雖然後來證明是訛傳,不過依然難以撼動它南朝第一寺的地位。我沒有在三月櫻花絢爛的最華美時節造訪於此,不過沿山而上,古樸的院子和旺盛的香火依舊讓我知足,那幾株出牆的紅葉更似乎更是神來的點睛之筆。
從雞鳴寺的高處可以直接走上臺城城牆之上,與大部分方形的京城城牆不同,南京的京城城牆契合了南京城的地形,最終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閉合形狀,橫亙綿延30多公里,六百多年過去了,如今有超過20公里的部分都保存完好。

走在臺城這一段明城牆之上,一側是愜意的玄武湖,一側是摩登的高樓,自然與現代就是這樣交織在了一起,再無關幾百年前的那一段開國與奪權的鐵蹄往事。
穿過1912街區的時候,人明顯變得多了起來,與之一牆之隔的就是南京總統府,是我在南京參觀的遊客最多的一個景點。雖然總統府的建築談不上出類拔萃,可是一百多年前風起雲湧的國家大事在這裡變遷,無數政商名流的命運在這裡起伏,就算不是去看風景,而是去聽聽那段故事,總統府也必須到此一遊。
總統府的前身為明朝的漢王府,1912年,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裡開始成為了中華民國政府及總統辦公室所在地,直到1949年解放軍攻佔南京。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三十多年間,雖然幾經易主,卻見證著中國歷史上書寫出的最慘烈最頑強的一段篇章。
總統府內的大小房間,無論曾經是怎樣的奢華,如今早已是人去樓空,只有那一幅幅黑白照片依舊在慘淡的燈光下任憑遊客們欣賞,窺視著屬於那個年代的輝煌與無奈。時光變遷,滄海桑田,多是無奈,個人命運最終抵不過社會洪流的變遷,那些遠去的光影片段最終濃縮和定格在了那一方狹小而緊湊的空間之中。
從總統府出來,沿著中山東路走到了明故宮遺址,曾經宏偉的皇宮如今已變成了街心花園,很難相信那些散落在草坪之中的石基是幾百年前留下來的遺物。幸運的是,以它為藍本的那座更雄偉的皇宮依舊保存完好,屹立在北方的那座京城。

南京:一座民國風月的記憶故都


有些時候,我在想,有些太過久遠的東西難以引起人的共鳴,反倒是有些不太久遠的東西似乎就在昨天,依稀可見,伸手可及。那些散落在南京城四處的民國建築,故事背後總有一段風月訴不盡、講不完,迷離之間總能勾起大家的懷舊情懷,猶如矗立在新街口的那座孫中山先生的銅像,他的眼前,永遠是人潮洶湧的南京城中心,風月背後是永不褪色的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