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城市简介----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克拉玛依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泛中亚地区的中心区,是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聚集区,油气资源储量占全世界的近80%。

克拉玛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得名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于1958年建市,2002年,其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原油产量上千万吨的大油田。2011年12月20日,克拉玛依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克拉玛依拥有众多旅游景点,世界魔鬼城曾被评选为"中国最瑰丽的雅丹"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历史沿革

克拉玛依辖境内历史上属北疆草原地带,许多游牧部族曾在此繁衍生息。秦代,今克拉玛依辖境为塞种等人游牧之地。汉初,辖境为西迁的大月氏人控制。南北朝时期,辖境为高车、突厥诸部落游牧之地,后为突厥汗国辖地。隋代,辖境为西突厥铁勒等部之地。唐初,辖境为西突厥五咄陆部胡禄屋等部游牧之地。公元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国后,在其地设盐泊都督府(地址在今克拉玛依市区附近),归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昆陵都护府管辖。公元702年,归北庭都护府管辖。唐末,今克拉玛依市辖一带为葛逻禄等回鹘别部游牧地,后为喀喇汗王朝东北境。

1130年,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叶密立(今额敏县),今克拉玛依辖境为其领地。1132年西辽建立后属西辽。1218年,成吉思汗击灭西辽政权,今市辖境为蒙古汗国辖地。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今克拉玛依地区为窝阔台封地。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今克拉玛依一带归其管辖。1309年,今克拉玛依一带属察合台汗国。明代,瓦刺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此游牧,1628年,土尔扈特部西迁后,属准噶尔部游牧地。

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后,今克拉玛依辖境内附。1762年,清政府在库尔喀喇乌苏设办事大臣,今市境南部独山子及五五新镇、共青镇等地归其统领。1764年,清政府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今克拉玛依辖境西北部一带归其统领。1778年,清政府在玛纳斯河流域设绥来县(今玛纳斯县),属迪化直隶州管辖。辖区包括今克拉玛依百口泉、夏子街、大拐、中拐、小拐等地区。至1886年,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设立,仍辖今市境南部一带,属镇迪道管辖。1888年,塔尔巴哈台直隶厅成立,辖区包括今市境北部地区。市境东部大拐、中拐、小拐一带则仍属绥来辖区,归迪化(今乌鲁木齐)府管理。

1913年,塔尔巴哈台、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改置为县,仍分辖市境南、北二部。1916年,裁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设塔城道,下辖塔城、乌苏、沙湾县,今克拉玛依市境一带统归其管辖。其后,今市境相继隶属于第五行政区、塔城专区管辖。至新中国成立前,分属于沙湾县、乌苏县、克烈半个县(今托里县)、和丰县(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适应乌苏县独山子石油工业的发展,于1955年2月成立了独山子矿区行政工作委员会。1956年,依据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工矿区政权设置的决定》,成立了县级建制的独山子镇,行政工作委员会改为镇人民委员会,直辖于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今市境其余各地仍为邻县管辖区:乌尔禾一带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大拐、中拐、小拐属沙湾县,黑油山、白碱滩一带属托里县,五五新镇、共青镇一带属乌苏县。至1958年5月,国务院批准克拉玛依设市后,其辖地也随之正式划定。

区划沿革

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时期,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油田人口的不断增加,使一个新型的石油工业城市初具雏形。

1957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并报请国务院批准进行建市的筹备工作。同年3月18日,国务院同意成立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进行建市筹备工作。6月20日,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县级市)。其行政区域包括克拉玛依、独山子、奎屯、六十户、乌尔禾、百口泉、红山嘴、前山涝坝、白碱滩、小拐、中拐、大拐等地。同年6月17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设立克拉玛依市和撤销独山子镇的通知》,决定撤销独山子镇,克拉玛依市下设独山子区和乌尔禾区。并在克拉玛依、大拐、中拐、小拐等地设立3个街道办事处。克拉玛依市受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

1958年7月25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告克拉玛依市正式成立。

1982年2月16日,自治区批准克拉玛依市由县级市升格为设区的地州级市。市下设4个区:独山子区、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同年3月,开始进行区县级直接选举。6月底至7月初,分别召开各区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区人大常委会和区人民政府。此后直至1984年,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因故未成立。

1984年8月17日,自治区决定克拉玛依市为自治区直辖的不设区的县级市,市下设街道办事处、乡和独山子镇。

1985年3月,进行县级市的选举工作,7月20~25日,召开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成立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民政府,组建所属办事机构。但国家及民政部一直承认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市,1990年1月8日,自治区恢复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地级市,下辖4个区: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2个乡:乌尔禾乡、小拐乡,6个街道办事处(天山路、胜利路、金龙镇、五五新镇、三平镇、百口泉)。克拉玛依市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领导。

1997年12月前,克拉玛依市与新疆石油管理局为一个党委(简称市、局党委,即一套班子,同时行使克拉玛依市委和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两种职权),市人民政府与石油管理局政企机构分设。

2007年12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新疆油田进行业务整合和专业化重组,撤销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与新疆油田公司为一个党委(简称市、油田党委,即一套班子,同时行使克拉玛依市委和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两种职权),市人民政府与新疆油田公司政企机构分设。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克拉玛依市位于东经84°44′~86°1′,北纬44°7′~46°8′之间,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北傍加依尔山,南依天山北麓,东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东北部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接,西南与托里县为邻,南面与乌苏县、沙湾县接壤。中部、东部地势开阔平坦,向准噶尔盆地中心倾斜。市域东西最宽处110千米,南北最长处240千米, 克拉玛依市总面积7733平方千米,市区面积约16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270~500米之间。市区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公路里程313千米,飞机航程280千米。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被奎屯市隔开于克拉玛依市南端,成为距市区150千米的“飞地”。

地貌

克拉玛依市地貌大部分为戈壁滩,地形呈斜条状,南北长,东西窄。

气候

克拉玛依市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寒暑差异悬殊,干燥少雨,春秋季风多,冬夏温差大。积雪薄,蒸发快,冻土深。大风、寒潮、冰雹、山洪等灾害天气频发。四季中,冬夏两季漫长,且温差大,春秋两季为过渡期,换季不明显。累年平均气温为8.6℃。1月为最冷月,历年月平均气温为-15.4℃,极端最低气温为-40.5℃,出现在1984年12月23日小拐地区。7月为最热月,历年月平均气温均在27.9℃,极端高温曾达到46.2℃,出现在2004年7月14日乌尔禾区百口泉地区。全年日照以7月份为最多,达302.5小时,12月份为最少,仅99.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08.9毫米,蒸发量为2692.1毫米,是同期降水量的24.7倍。累计平均大风日数为64.5天,夏季炎热日(≥35℃)年平均为27.6天,初霜一般在11月上旬出现,终霜一般在3月下旬结束,无霜期232.3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克拉玛依的自然水系主要是河流水源和境内地下泉水。现存地表水有白杨河、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3条间歇性河流,湖泊有艾里克湖和小艾里克湖。[4]

白杨河发源于额敏县境内乌肯拉卡尔山的艾来斯奇山口,流经哈拉阿拉特山口,最后注入乌尔禾以南的艾里克湖。属于高山融雪型季节河流。全长180多千米,在克拉玛依境内流域长度45千米,平均径流量为1.09亿立方米。每年4至6月为洪水期,7至10月为平水期,11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

克拉苏河发源于加依尔山北麓,在克拉玛依境内流域长度约40多千米。上游常年有水,进入百口泉冲洪积扇后为季节性河流。每年3至4月水量较大,最大流量12.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0.37亿立方米。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河水可以到达百口泉冲洪积扇南缘的小艾里克湖。60年代后水量逐渐减少,80年代后河水到达阿(勒泰)---独(山子)公路附近时因散流而被蒸发。

达尔布图河发源于加依尔山南麓,为季节性河流。在克拉玛依境内流域长度约50千米。每年4至6月有水,其余时间多为枯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168亿立方米,洪水期最大流量12.3立方米/秒,河水流至百口泉附近时逐渐渗入地下。

百口泉水源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北,距离市区65千米,属新第三系承压水水源。由于受到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和白杨河3条河流的渗透滋润,水资源比较丰富。1958年查明其储水面积为565平方千米,水层埋藏深度25米,平均水层厚度15米,静储水量为16亿立方米。1960年投入开发,曾为克拉玛依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

2000年5月,克拉玛依市正式开工建设引水工程。2000年8月,克拉玛依河(引水工程)建成投产后,有效缓解了克拉玛依用水紧张状况,白杨河来水重新注入艾里克湖,艾里克湖湖面和百口泉水源地下水位得到逐步回升。市南部的独山子区主要引用奎屯河水。

土地资源

克拉玛依市全境大部分为戈壁荒漠,从南到北分布的土壤依次为棕钙土、荒漠灰钙土和灰棕色荒漠土,土中多含沙砾,土质低劣,境内不少地方土壤含盐量很高。境内有自然林地约28100公顷,主要是胡杨次生林和荒漠灌木林。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生活用柴而砍伐植被,使林地面积有所减少。从80年代开始,随着燃料和供热方式的改变,再不需要砍伐植被作燃料,戈壁荒漠植被逐渐得到恢复,胡杨次生林和荒漠灌木林覆盖率达3.5%。境内有天然草地约10.5万公顷,其中牧草地约8.16万公顷。草场质量较差,且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过度放牧,造成了草场逐年退化现象。

生物资源

克拉玛依市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鹅喉羚(黄羊)、盘羊、野兔、狐狸、鼠、狼、蛇、蜥蜴、蟾蜍、野鸡、野鸭、天鹅、麻雀、黄鹂、喜鹊、百灵、乌鸦、斑鸠等30余种。野生荒漠植物主要有梭梭、红柳、胡杨、半灌木的沙枣、枸杞、芦苇等230余种。

矿产资源

克拉玛依的主要矿产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天然气油层浅、储量大,原油质地优良。分布状况是横向连片,纵向叠合,由多种油气层系和油藏类型组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北缘和南缘地区。其他矿产主要有天然沥青和沥青砂、煤炭、金丝玉、食盐、石膏、芒硝、耐火材料、砂石等。其中天然气沥青和沥青砂储量丰富,沥青地质储量约2.5亿吨。

石油资源

​克拉玛依市境内石油资源发现早,开采历史长。20世纪初,有关独山子原油、黑油山沥青丘、乌尔禾沥青脉的记述,已经出现于地方官吏编撰的方志籍和中外地质学家的著述中。1909年,新疆商务总局在独山子钻凿第一口工业油井,开新疆近代石油工业之先河。1936年至1943年,新疆地方政府与苏联合作,在独山子进行石油开采和炼制,独山子进行石油开采和炼制,独山子油矿成为当时与甘肃玉门、陕西延长齐名的三大油矿之一,原油年产量最高达到7321吨。1943年至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历了甘肃油矿局乌苏油矿筹备处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经营管理两个时期,采油、炼油生产时断时续,产量时起时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独山子油矿仅有职工150名,2口出油井,日产原油3至5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纪元。1950年3月27日,中国与苏联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同年9月30日,在迪化(乌鲁木齐)成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到1954年末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结束时,年生产原油48800多吨,有职工5500余人,这批职工成为建设和发展新疆石油工业的骨干力量。根据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移交给中国,移交后成立新疆石油公司。1956年7月1日,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

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1955年6月14日,由8个民族36名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在技师陆铭宝、副技师艾山卡日·艾拜拉木带领下进军克拉玛依,在距黑油山东南方向5.5千米处的1号井现场布置打井。7月6日开钻,10月29日完井出油,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同年11月26日,新华社报道了克拉玛依黑油山地区1号井出油的消息。此后,克拉玛依油田经过50年代开发,70年代发展、80年代腾飞,90年代创新,取得累累硕果,2002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原油产量上千万吨的大油田。2008年,新疆油田在准噶尔盆地全面完成“数字油田”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数字化油气田。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克拉玛依市总人口(不含辖区内兵团人口)为379244人,其中户籍人口290144人,暂住人口为89100人。男性人口206356人,占54.4%,女性人口172888人,占45.6%。按辖区分:独山子区82375人,克拉玛依区241227人,白碱滩区50987人,乌尔禾区4655人。在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73471人,占25.3%,汉族216673人,占7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9‰。居住着汉、维、哈萨克等38个民族。

经济概况

概况

2018年,克拉玛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8.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39.5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09.0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59︰86.64︰12.77。

第一产业

201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7.4%;林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13.9%;畜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6.6%;渔业增加值0.05亿元,增长48.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55亿元,下降20.6%。农作物播种面积16.49万亩,比上年增长6.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万亩,增长156.0%;棉花播种面积9.47万亩,下降14.2%;蔬菜类播种面积1.35万亩,增长98.7%。全年粮食产量1.25万吨,增长150.2%,蔬菜产量3.37万吨,增长67.5%。克拉玛依市牲畜出栏头数累计16.19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4%。牲畜存栏数14.8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9%,畜禽肉类总产量1.08万吨,比上年增长1.3%;牛奶产量0.82万吨,增长3.0%;禽蛋总产量0.08万吨,增长2.8%。

第二产业

在克拉玛依市辖境内有新疆油田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3个特大型中央石油石化企业,西部钻探公司在克拉玛依注册。现已建成投产的主要油田有克拉玛依油田、风城油田、石西油田、陆梁油田、彩南油田和准东油田。气田主要有玛河气田和克拉玛依气田。市境内有60多个县级厂、处、公司、院校、所等单位。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9团、130团、137团、五五农机厂以及农八师136团5个团场(厂)。已建成具有勘探、钻井、采油、输油、炼油、科研、建筑、电力、通讯、运输、机械制造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和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轻工、商贸以及公用事业基本配套的现代化石油工业新城。

2018年,克拉玛依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0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0%。其中,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70.2亿元,增长4.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0%。规模以上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15.0%,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2%。克拉玛依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7.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利税总额424.0亿元,下降4.8%,其中,利润总额195.4亿元,下降13.5%。

第三产业

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2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08.4亿元,比年初增加171.7亿元,增长18.3%。全年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13.2亿元,比上年增长5.0%。

2018年,旅游业总收入23.4亿元,增长25.1%。入境旅游人数4452人次。其中,外国人4240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212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1.8万美元。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8年末,共有大中专院校2所,普通中学18所,普通小学28所,幼儿园38所,聋哑学校1所。

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毕业合格率98%以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95.77%。普通高考民汉综合上线率99.1%。教师学历合格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普及率等教育教学指标,名列全疆各地、州(市)前茅。

在克拉玛依市中小学中,已有自治区级示范高中4所,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10所,市级德育示范学校15所、市级德育达标学校17所。在克拉玛依市38所幼儿园中,已有市级示范幼儿园13所、规范化幼儿园7所。

克拉玛依市先后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全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城市”“自治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地州市”“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连续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德育课题研究先进地区”,10所学校先后被评为德育课题研究先进实验学校。

科技

2006年-2018年底,克拉玛依市地方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壮大,克拉玛依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4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86家,综合实力位居自治区前列。克拉玛依石油石化特色产业基地被纳入国家火炬计划,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国家科技部等18个部委联合评审,成为新疆首批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城市,开展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治区农业科技精品园区发展研究,启动了大学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2006-2011年期间,共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8项,获得无偿补助资金5923万元;累计申请专利1480项(其中发明专利405项),授权专利1130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十一五”较“十五”期间专利申请总量同比增加703项、增长191.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加168项、增长323.08%);专利授权总量增加640项、增长271.1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加50项、增长142.86%)。先后荣获“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五年获得“自治区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截止至2011年,该市已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也是新疆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地区。

克拉玛依市第五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市”,克拉玛依市高新技术企业29家,民营科技企业91家。克拉玛依市有2项科技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10项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全年受理申请评定(验收)的科技成果69项。申请专利683件(含驻市中央企业),授权专利328件,荣获自治区专利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通信

2018年,邮政业务总量5333万元,比上年增长8%;邮政业务收入6840万元,增长5%。电信业务收入65567万元。固定电话用户16.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4万户。互联网用户11.8万户。

传媒

2018年末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1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0%,电视人口覆盖率99.0%。

场馆

截至2018年,克拉玛依市有公共图书馆3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二级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达108.2万册,人均占有藏书2.4册;11个街道(乡镇)建成了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96个社区(村、牧场)综合文化活动室。克拉玛依市有文化馆3个,市群艺馆和独山子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和自治区特级馆。共有11个街道(乡镇)建成了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设备配置、活动开展和人员配备等均已达到《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克拉玛依市有展览(博物)馆2个,基层公共体育场馆142个,影剧院5个,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具备了良好的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接受公益性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

截止2018年底,克拉玛依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农村)四级公共文化机构文化工作人员现有编制232人。克拉玛依市公共文体设施总面积达到118.64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64平米。

卫生

截止2018年12月,克拉玛依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0家,其中医院共有5家(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独山子石化医院、市维吾尔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家、卫生院2家、村卫生室2家、诊所、门诊部53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家(疾控机构5家、卫生监督机构4家、采供血机构1家);其他卫生机构1家(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克拉玛依市医疗卫生机构设有编制床位病床159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24人,其中,执业医师1080人;注册护士1139人;药剂人员176人;技师182人;其他人员147人。

交通运输

公路

公路网由2条国道公路、3条省道公路、3条县乡道公路和100多条(段)油田专用公路组成。乌伊公路(乌鲁木齐——伊犁)横跨独山子地区;阿独公路(阿勒泰——独山子)纵贯克拉玛依全境;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穿越天山通往南疆各地;岔巴公路(塔城岔道口——巴克图)向西通往塔城及其边贸口岸巴克图; 呼克公路(呼图壁----克拉玛依)全长223千米,使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87千米。油田公路四通八达,遍布百里油区,总长2000余千米,沥青路面和能达到阴雨通车的等级公路占总数的90%以上。奎阿高速2013年通车,贯穿克拉玛依全境,在克拉玛依境内限速120km/小时。

航空

克拉玛依机场始建于1958年,1998年停止使用。新机场于2005年建成,新建成的克拉玛依机场位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城中心南偏东,为4D机场,机场跑道长2600米宽45米。停机坪29050平方米,可起降波音757、767、A3—20等大中型客机。2006年4月10日,克拉玛依新机场首航成功,首航机型为波音757。

历史文化

民俗

克拉玛依的主要节日是伊斯兰教的盛大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是穆斯林的斋月,在此期间,他们只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进食,白天禁止任何饮食,这种斋戒一直持续到开斋日之后,要连续庆祝三天。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相传真主安拉曾命令先知易卜拉欣宰杀儿子献祭,忠诚的易卜拉欣听从真主的命令准备杀子,此时真主命他以羊代子。这一天是肉孜节后的70天,即回历12月10日,人们将这天定为宰牺节。在这些节日里,穆斯林们都要沐浴整装去清真寺做礼拜,还要走亲访友,杀羊烹肉款待客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场面十分热闹。

美食

凉皮子

特点:克拉玛依的凉皮子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克拉玛依的凉皮子店几乎能够在各大超市商场看到,其中获得荣誉称号的凉皮店数不胜数,几乎每家凉皮店都有各自的口味。克拉玛依凉皮口感极佳,口味新颖,绝对能够作为克拉玛依当家的美食,完全能够和新疆另外一个出名的凉皮——石河子凉皮媲美,远方的客人一定要尝一尝,当然不要忘记找一个本地人作为美食向导哦。

克拉玛依清炖羊肉

特点:炖羊肉时,亦可根据个人喜好,加黄萝卜、西红柿、香菜、土豆等以调口味;吃完羊肉后,一定要喝碗香浓的肉汤,这样是不仅可以驱寒,还有助消化的功效。

城市精神

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风景名胜

克拉玛依市主要旅游参观景点大致分为四大部分:一是自然遗址(景观)。主要有世界魔鬼城、黑油山、艾里克湖、白杨河大峡谷、野生胡杨林、彩石滩、油砂山、恐龙化石丘、红山丘、未名湖、玛河古道、西部戈壁地质公园吐孜沟、中拐荒漠自然植被保护区、清代居民村落遗址、乌尔禾天然沥青脉、独山子泥火山;二是石油工业遗址(景观)。主要有独山子油井遗址、独山子蒸馏釜遗址、独山子石油工人俱乐部、克1号井、英雄193井、克拉玛依展览馆、克拉玛依地质陈列馆、中国石油西部井控中心、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以及石西、陆梁、彩南、准东沙漠油田和野生动物逍遥油区;三是城市景观。主要有世纪公园、新行政区、文化一条街、人民广场、克拉玛依河、九龙潭、黑油山公园、朝阳公园、东湖公园、阳光水世界、风城高位水库、大漠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侏罗纪冰雪世界、西月潭(水库)、白碱滩游乐园、魔鬼城恐龙奇石馆、龙吟山庄、独山子滑雪场以及朱德视察独山子下榻处。四是荒漠生态农业景观。主要有大农业观光园区、林业基地、普林生态科技园、庭院经济区和永升度假村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世界魔鬼城、黑油山、艾里克湖、白杨河大峡谷和野生胡杨林。

世界魔鬼城

又名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市东北部乌尔禾区境内,距克拉玛依市约100千米,呈北西--南东走向,整体面积约120平方千米。其中景区长约5000米,宽约3000米,面积约15平方千米,地面海拔350米左右。景区内地表沟壑纵横,岩层千姿百态,属于典型雅丹地貌,是世界著名的两大雅丹地貌之一。因该地处于风口,四季多风,每当大风到来,黄沙漫天,故称“风城”。又因大风在群岩间激荡回旋、凄厉呼啸,如同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继而成为奇观美谈,故又得名“魔鬼城”。多年来,魔鬼城吸引了世界及全国各地众多游客旅游观光。2008年11月,魔鬼城景区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旅游景区。

白杨河大峡谷

也称白杨河谷地。是白杨河水库至乌尔禾区之间的一段河道谷地,为东西走向,由白杨河水冲积而成。峡谷全长24千米,两侧河岸陡峭,徒壁险峻,岸高20至30米不等。河谷水面5至10米不等。河水曲曲折折沿谷地蜿蜒而下,历经亿万年的风雨剥蚀,早就了千奇百怪的形状。水流两侧是茂盛的胡杨林以及灰杨、毛柳、尖果沙枣、铃铛刺、蔷薇、白刺、甘草、芨芨草等灌木杂草。野鸡、野鸭、黄羊、野兔、狐狸、狼、鼠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谷内绿地覆盖面积达60%以上,整个峡谷犹如一条翠绿长廊,是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地。

黑油山

位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东北2000米处,其外观是一个不高的山丘,相对高度只有13米左右, 面积约0.2平方千米。是地下原油经过长年自然喷发外溢,凝结和风化而成的沥青沙丘,由被石油浸染的砂岩或被石油凝结的砂砾岩构成。整个山丘呈黑褐色,地表凹凸不平。迄今为止,山丘上仍有多处油泉和油泡不断涌出,形成众多小油沼。油质色泽黝黑,呈粘稠状,为珍贵的低凝原油。1982年,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在山丘顶设立了一座花岗岩石碑,呈棱锥装,碑高2.5米,正面书写“黑油山”3个大字。

艾里克湖

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境内,距乌尔禾东南约20千米处,是克拉玛依境内唯一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白杨河的终点,由白杨河水储集而成。盛水期湖泊面积约7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1米。1972年修建白杨河水库后,湖水日趋萎缩,水质逐渐变差。1991年修建黄羊泉水库后,河水不在进入艾里克湖,1992年后濒临干枯。2000年克拉玛依引水工程竣工后,白杨河水重新注入艾里克湖,湖面得到逐渐恢复。艾里克湖入口处生长着大片芦苇,湖内有鱼类腾跃,湖面有野鸭嬉戏。有“沙漠美人”之称。

克拉玛依河

克拉玛依河又名穿城河,起自城区东北的九龙潭,在城中曲折横穿进入城区西南的西月潭(又名阿依库勒)水库,全长8.51千米,河宽15米,水深1.8米至2.3米。克拉玛依河是克拉玛依引水工程中风城高位水库至克拉玛依干渠上景致最精彩的段落,是一条给予缺水的油城带来绿色和生机的神灵之川。河岸两侧平坦的柏油路和人行道曲折延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2000年8月8日克拉玛依河正式通水,此日也是克拉玛依的水节。克拉玛依河两岸景观带自东向西大体分为5个景区:九龙潭景区、准噶尔景区、昆仑景区、中心景区和西城景区。此外还有世纪公园紧靠克拉玛依河。景区有20座跨河桥,其中15座为人行桥和非机动车桥,5座为机动车交通桥。20座桥中有石拱桥、混凝土桥、钢结构桥,桥桥造型各异,夜晚彩灯点缀,夜幕下的克拉玛依河犹如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友谊桥是克拉玛依河上20桥之首,为斜拉索桥主桥长249.05米,引桥长563米,是进入克拉玛依中心城区的门户。世纪公园是克拉玛依最大的人造山水公园,园内有河流、假山、喷泉、草坪、多种树木和彩色沥青道路,各种娱乐设施配套齐全。

沙漠公园

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是一片原始、粗犷、一望无垠的沙漠世界,又是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园,葱绿的梭梭、茂密的胡杨、沁人心脾的沙枣、飘逸羽叶的三芒草,以丑为美的猪毛菜、富有药用价值的大黄、大芸黄芪、“叮铛”作声的铃铛刺、形似鹿角的苍劲梧桐,还有血红的红柳,组成了一幅色、味、声、相并茂的大自然景观。沙漠公园还是一座天然动物园,这里有着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驴及野猪、黄羊、狼、狐狸、跳鼠、娃娃头蛇,沙枣鸟等百余种动物。

一号井

一号井位于克拉玛依市区东南方向。新中国诞生后,钻机的隆隆声唤醒了沉睡千万年的黑油山,揭开了黑油山神秘的面纱,使埋藏在地下深处的石油源源流出为人民造福。1951年到1955年国家曾多次派出地质调查队到黑油山进行地质考查。专家们决定在黑油山附近一号井这个位置打一口探井查明地下石油蕴含的储量。1955年6月16日由独山子1219青年钻井队来到黑油山,同年7月6日开钻,10月29日完钻投产喷出工业性油流,是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标志,现仍在生产。因它是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井,故定名为“克一号井”,并于1982年10月在此立碑纪念。

世纪公园

位于克拉玛依市新区,北临克拉玛依河,南临南新路和新行政中心,东临胜利路和新建成的南林、南泉小区,西临迎宾路和友谊大桥,处于新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28公顷。

世纪公园景观系列分为辉煌历程、幸福生活、奔向未来三大主题,由历史景观区、文化景观区、生态展示区、憧憬未来区、绿茵休闲区、森林浴场、服务娱乐区等功能景区组成。

辉煌历程主题中的中心纪念广场有一大型雕塑居中;幸福生活主题内有一地球雕塑,周围有喷泉;奔向未来主题为一10米高的堆山,呈螺旋形缓坡盘绕上升,代表我市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拥有9座景观桥113座景观小品、被386190株乔灌木、花卉和21500平方米草坪覆盖的绿色世纪公园将盛装面世。

世纪公园占地29万平方米,于2006年6月9日正式开工,工程分土方和公园景观两期克拉玛依世纪公园(9张)进行。截至目前,堆土工程已全部完工,土方工程中高出地面18米的世纪公园经典景观——“未来广场”将成为整个公园的至高点;外配套的改造和园内供水系统的建设已完成,共铺设地下管网100多公里。

景观工程包括疏林区、密林区、大树区、人工河道、涌泉台、跌水长廊、涌泉广场、旱地喷泉广场、文化休闲街、水上舞台、生态岛、森林浴场、滑板运动场、儿童游戏场等23个项目。

旅游攻略

景点概况

简介

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辖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四个行政区,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曾经,克拉玛依市全境大部分为戈壁荒漠,如今,他已经是一座具有浓郁现代特色的文明城市。“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对克拉玛依的赞歌。

最佳旅行时间

四季皆宜,夏秋最佳。

当地气候

温带沙漠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