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黄山市“五个一"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发展趋势,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改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基础,开展农村老年人联系走访,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网络,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制发一份文件,为农村养老事业发展提供遵循。及时转发省民政厅联合省公安厅等9部门《关于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皖民福字[2018]126号),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根据《黄山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黄政办〔2018〕15号)要求,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每季度根据各地农村养老服务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定期通报。

搭建一个载体,不断构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从2018年起,在全市20%以上的乡镇(街道)设置1个具备养老服务和政策指导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并在辖区内同步建设2-3个社区(村)村级养老服务站。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67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61个社区(村)养老服务站。借力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步伐,今年我局又决定在完成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选择8个乡镇(街道)试点建设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当地政府出资建设、配备设施设备,由专业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运营。满足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服务、短期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等四项基本服务,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有1所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化、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

签订一份协议,发展农村居家养老自助互助服务。在鼓励农村自理老人居家养老的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市民政局制定下发了赡养协议模板,明确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赡养内容,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督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夯实农村居家养老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签订赡养协议率已达36.8%。此外,依托农村幸福院和已建成的农村社区或村级养老服务站,鼓励邻里乡亲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重点针对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给予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如祁门县渚口村养老服务站,由村委会发起,组建退休教师、基层老年协会老人、农村留守妇女等互助服务队伍,针对该村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开展农村居家养老互助模式。

组建一支队伍,扎实开展农村老年人联系走访。各地依托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基层老年协会,组织民政专干、计生专干、儿童保护专干、家庭签约医生等力量,建立一支专门队伍,在辖区内开展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和特殊老年人探视走访工作。为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增强基层民政工作臂力,我市祁门县以今年村和社区“两委”同步换届为契机,将民政专干定岗选举实行全覆盖作为“两委”换届的工作任务,写进县委、县政府印发的《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实施方案》,与全县村和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同部署同落实。通过定岗选举、设岗选人的方式,该县111个村和7个社区全部实行民政专干委员定岗选举,选举产生民政专干委员118名,实现了村和社区民政专干全覆盖,配齐配强了村和社区民政工作队伍,为该县全面开展老年人基础信息核查、联系人登记、农村特殊老年群体探视走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拨一批资金,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和调整各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支持力度。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各地统筹使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等800余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三级中心”建设等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支出。同时要求各地养老类补助资金分配因素中,“三级中心”建设因素权重不得低于50%。各地还陆续探索建立了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制度,明确各类农村养老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支出责任主体,不断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