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泸州,不一样的山城

有一位第一次飞到泸州上空的外地人说

在云龙机场降落时,感到震撼

大地上是小山和水田组成的巨大图案

(晨雾笼罩下的城区。聂耕宇 摄)

一个小山包生长一丛树林和一个村庄

这是一个多美的家园!

(飞机上俯瞰泸州。刘学懿、肖婷 摄)

(泸州地形图。樊鸣霄 制作)

山,在泸州的记忆中

是无处不在的存在,串起了泸州的命运轨迹——

古人的诗句、近代的战火、酒城的源头

01

诗句里的泸州山水

“三山五庙不出城”

“半空楼阁千山绕,两岸人家一水分”

泸州自古就是山城

泸州八景,山景占了一半

宝山春眺、方山霁雪、东岩夜月、琴台霜操

(方山霁雪。牟科 摄)

山的落差带来了差异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霜雪期极少的泸州,只有方山常常可以赏雪

(一起来数数方山有没有99座峰。来源 谷歌地图)

“肘江负山,枕带双流”

泸州城市的魅力就在于显山露水

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古代

古人只能通过登高望远感受泸州

“迤逦抱城郭,万瓦铺鱼鳞”的城池之美

(古代泸州城复原图)

古代诗人留给泸州的美好诗句

一大部分给了泸州的江和山

我们的山,是泸州城市记忆的载体

02

山赋予“铁打泸州”的城市精神

在近代,泸州作为历史上的军事重镇

山赋予“铁打泸州”的城市精神

龙透关一山锁两江

保护泸州城池不受外敌入侵

更在泸州起义的大事件中书写传奇

(北临沱江,南抵长江,犹如巨龙穿透两江,故名“龙透关”。牟科 摄)

在抗战时期

泸州的山在掩护百姓家园和兵工厂上起到关键作用

城市山体中密布的防空洞

是抵御日军轰炸的重要工事

(夏天,蓝田牛市坎,市民利用防空洞内自然冷气避暑。牟科 摄)

03

酒杯中的山川

战火消散,百姓安乐

依山傍水是泸州人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酒城和山城密不可分

从忠山、凤凰山汇聚而来的龙泉井水

酿出了营沟头浓香正源的老窖

(龙泉井,传说摸驮碑神兽的头可以增加酒量“摸一摸二两多” 。牟科 摄)

而学士山中的纯阳洞

则是泸州美酒的“修炼”之地

(纯阳洞,美酒在这里静静发酵。来源:泸州老窖官网)

山,记录着泸州的过去

也决定着泸州的未来

城市的容貌、人的生活总和

都是它说了算


04

山,构建泸州城市美学

泸州的邻居重庆

因山城特色成为独一无二的“网红城市”

山,同样构建了泸州的城市美学

山的起伏韵律塑造了沙湾老街、宝莲街

上街就是上山,逛街就是爬梯

(宝莲街,不久后,这条藏在繁华城区中的老街即将蜕变。牟科 摄)

“滩平山远人潇洒”

山是泸州最美的天际轮廓线之一

泸州城市留下很多有故事的地名

半边街——街道一侧为山,仅有半边街巷

(你认识第三个字吗?这是泸州小市半边街的路牌)

倒退街——街道坡度大

旧时车马荷重路过,往往有倒退之苦

宿云窝——白云飘过五峰山山坳时候诗意地停留

(五峰山。张涌 摄)

05

泸州城市绿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其中城市公园多为山体,一山一园一景

穿插在高密度的城市里

既是大自然赐予泸州的财富

又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历史功绩

(满眼绿色也是大自然赐予泸州人的财富。黎明 聂耕宇 摄。)

(泸州人的城市花园——忠山公园。牟科 摄。)

放大到全市的范围

每一个城市组团和县城都有名气响亮的“靠山”

中心半岛忠山、龙马潭学士山、纳溪冠山

泸县玉蟾山、合江笔架山、叙永丹山、古蔺火星山

(合江笔架山。牟科 摄)

名山不仅有文化底蕴

山体形成的“绿肺”也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还是市民登高望远、行山跑山锻炼的去处

(忠山公园,最能体现泸州人与山的关系。张涌 摄)

而依山而建的建筑,已影响着泸州人的生活

泸州人把能跳舞的坡坡坎坎叫做广场

地标建筑大梯步广场、百子图广场就是典型例子

泸州人乐在其间

(百子图广场。牟科 摄)

然而

近几年,城市化发展的高歌猛进

淹没的不仅是山

还有人和自然之间应有的距离

06

淹没于闹市之中的山

从地理上看

泸州正处于川南浅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

在现代化进程之前

山也意味着阻隔、封闭,意味着出门爬坡上梯

古时候的泸州人也许嫌山太多、路太陡

曾有一个泸州地名谜语

谜面是“愚公终于盼到那一天”

谜底是“大山坪(平)”

(在丘陵中穿梭的高速公路。魏廷华 摄)

前文提到的城里“三山”——

朱家山、韩家山、蒲家山

早已淹没在中心半岛的闹市之中

(位于江阳区南极路朱家山的石园大院,是朱德在泸州以文会友,以诗言志的“东华诗社”旧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07

城市化进程,山被“搬进”城市

城市化进程也把泸州郊外的山

一步步纳入城市范畴,山被“搬进”城市

(学士山顶看主城区。彭浪 摄)

过去的忠山为“城后枕山”,实际上是在泸州城外

如今,更远的方山已在城边,城西的高楼“窗含云峰”

古籍上“州南三十里”的坐标早已过时

(城西高楼“窗含云峰”。刘学懿 摄)

08

城市增长边界需要制度的把持

当泸州城市人口

从几十万到一百万,再迈向两百万

城市面积迈向200平方公里

这样的城市体量,泸州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旧时的城市增长边界——城墙、河流、山丘

在今天的建筑技术条件下

以开山、掘隧、架桥的方式轻易改变

(1984年至2019年泸州主城区的变化)

过去对山体的影响受限于

工程技术能力和城市增长极限

如今,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山体

需要自觉和制度,其中制度尤为关键

制度不是画一条僵硬的边界

推开人与自然的距离

而是让人更懂得自然

从而和谐共生

09

地方性法规获批:

保护酒文化后,守护山

泸州第六部地方性法规

《泸州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

近日获批

而第五部地方性法规的内容是

泸州白酒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立法保护酒城的酒文化之后

又立法保护泸州的山,意义深远

10

法规划出一条人与自然的边界

出台泸州山体保护的地方法规

意义就在于用法律形式

清晰地划出一条人与自然的边界

提高对自然的友好度,杜绝城市建设的败笔

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忠山俯瞰酒城。荣忠远 摄)

一个城市可以修建更宽的路更高的楼

更宏伟的超级景观

却不能修出一座有生命有文化遗迹的山

拒绝千城一面,唯有山不可复制

(合江玉兰山。向波 摄)

亿万年的地质演化,千年的城市积淀

一方水土孕育泸州城,山水画卷塑造泸州人

这个看得见山的城市,正是我们所爱的泸州

(山水泸州 荣中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