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點亮申城“夜經濟”,我們要做“三好學生”丨新·夜上海

今年的上海購物節上公佈了首批上海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吳江路—張園—豐盛裡地區便作為靜安區夜間經濟的代表之一名列其中。而在吳江路迎來改造、再度“升級”的過程中,“集聚區”的作用則發揮得更加明顯——

這邊廂,興業太古匯在去年年底開出了“敢集”市集,活動期間吳江路東段採取了非機動車推行、繞行的舉措,絢麗的“綺光小徑”為魔都市中心的夜生活再添一抹驚豔的亮色。

而另一端的豐盛裡則更是在紅牆褐瓦的石庫門建築群裡,打造出了年輕人夜間休閒娛樂的重要“地標”之一。

“螺螄殼”裡如何“做道場”?

提到“豐盛裡”,很多老上海人一定不會陌生。東至茂名北路,南至威海路、西至靜安別墅、北至錦江向陽商廈,其擁有的石庫門建築群完美的融合了東西方建築風格,可以算是上海舊式里弄的一張名片。由於12號線南京西路的籌建,2014年這一地塊被正式拍賣,最終於2017年4月正式以中高檔優質商業項目的全新形象正式登場。

然而,看似簡單的一句“住宅變商業”,卻不斷考驗著建設者、運營方的智慧。

最終,該項目地上覆建1幢保留歷史建築,仿建了9幢2至3層的老式建築。依舊是那紅牆褐瓦,每幢房子之間還是3米寬的間隔,老上海的弄堂肌理、經過歷史沉澱的建築語言都得以保存。不過,僅僅2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再加上建築12米的限高,讓擁有了全新身份的豐盛裡不得不在“螺螄殼裡做道場”。

好在,這一片市中心裡難能可貴的風貌保護區讓不少品牌方甚至老外“怦然心動”。在國內外享譽盛名的鵝島精釀啤酒 (Goose Island) 把大陸首店開在了這裡,稱霸臺灣26年的音樂酒吧EZ5首次進軍大陸也來到了這裡,知名品牌的“坐鎮”帶來了很好的延伸效果,中西美食、酒吧潮牌等等的湧入,讓豐盛裡的“調性”逐步定了下來。白天這裡是南京西路商圈白領解決午餐、休閒逛街的好去處,到了晚上,又有更多的人慕名而來,好好享受一把濃濃的小資情懷。

點亮“夜經濟”要“常換常新”

與南京西路現存的現代化零售物業項目相比,“小而美”的豐盛裡更有特色的,是歷史沉積下來的極富人文情懷的的文化形象,但作為上海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以及南京西路后街群的重要一員,“常換常新”依然是作為綜合商業體的豐盛裡一直以來所堅持的。

因此,即使是天天以軌交12號線作為通勤路線的白領,隔三差五也總能在這裡收穫驚喜:配合不同的節日假期,點亮“豐盛裡”的裝飾佈景各不相同;燈光的掩映下,與一線大牌合作的“藝術牆”更有味道;同時,還有意大利國寶級冰淇淋品牌“安緹亞朵”快閃店等快閃活動不斷刷新著人們對豐盛裡的印象。

“再好的商業項目,沒有新意的話,生命力自然會受到影響”,上海張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新告訴記者,在經營的過程中,他們也會通過引入專業團隊的輔助,幫助管理方、經營者在更好地融入人文氛圍之餘,提升產品、品牌的豐富度,與周邊的商業項目實現更好的差異聯動,助力申城的“夜色”更濃、更美。

“三好生”還要做好“好鄰居”

經營一個“好”商圈、更“好”地服務社會,在陸新看來,一個成功的“夜市”要成為一個“三好生”,還有一個重點,便是做一個“好鄰居”。在豐盛裡經營發展的過程中,擾民問題始終是運營團隊關注的焦點。

隔著茂名北路的“海上第一名園”張園內的居民已陸續撤離,整體保護利用方案正在制定之中,但豐盛裡的另一邊還有著靜安別墅。夜間璀璨的燈光、酒吧的音樂,乃至餐飲業態必然會產生的油煙,自然多多少少會對僅僅幾步之遙外的居民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充分的溝通是非常有必要的”,陸新告訴記者,運營團隊會及時聽取周邊居民的反饋信息,盡最大可能做出調整,而在業態引入的初期,便將工作做在前面。

例如將因為音樂、燈光要求會對居民產生較大影響的酒吧、餐飲品牌儘可能地向茂名北路沿街傾斜,而在油煙問題上則可以採用更大、更專業的處理設備,將影響降到最低,“事實上,身邊能有一個豐富的夜生活空間,對於周邊居民來說也提高了其生活便捷度。提升一個夜市的整體品質,管理上一定要做好配合,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市民遊客的生活更愜意的同時,也讓整個’夜經濟’變得越來越豐富且可控。”

王高:打造起來的不僅是一個“夜市”,而是一個“IP”

評價一個城市的硬實力,自然要看其能否再經濟和科技方面走在時代前端,但決定城市軟實力的,則是一座城市的品味和格局。夜間經濟是一種內源性的動力經濟,是城市文化與生活的縮影,其繁榮程度也是一座城市發展活力的重要標誌。

去年上半年,市商務委等九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圍繞打造“國際範”“上海味”“時尚潮”夜生活集聚區的目標,鼓勵業態多元化發展,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切實推動本市夜間經濟繁榮發展。去年的上海購物節上,也公佈了首批上海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黃浦濱江外灘地區、浦東濱江富都—船廠地區、新天地—FOUND158地區、豫園地區、徐家彙—衡山路地區、吳江路—張園—豐盛裡地區、靜安寺地區、五角場—大學路地區、吳中路商圈地區等9個區域榜上有名。

如今我們提倡的“夜生活”,已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燈紅酒綠”,而在於能不能提供更多樣性的空間,能否將一座城市的“DNA”嵌入商業的生態系統裡。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王高表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很多購物、娛樂已經不需要出門,“宅”在家裡就可以輕鬆完成,對於實體經濟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夜生活”自然也受到了影響,“但另一方面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究竟是大家’不喜歡出去’,還是覺得’出去沒有意思’?”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社交需求,而在快節奏乃至高強度的學習工作中,吃過了晚飯、結束了加班,來一場吃喝玩樂是很好的休閒排遣方式,“夜市”便是最好的承載點和切入口。而能否吸引大家走上街頭,還得看能否將線下資源真正“盤活”,做出主題、做出特色,做出呈現整個區域乃至整座城市的一張亮眼“名片”,“也許短期內夜間經濟對於整體經濟不一定會直接產生巨大的貢獻,單從長遠來看、從對周邊經濟的帶動作用來看,這張有凝聚力的’名片’,帶來的一定是顯著的增量效果。”

王高認為,打造一座城市的夜間經濟,不是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進來“分蛋糕”,而是通過共同的努力,形成一個放大的集聚圈,從而“把蛋糕做大”。

“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一個獨立的企業能做到的,我們還需要得到政策的許可、保障以及配合,包括治安、消防、交通、食品安全乃至文化、旅遊等等領域,為夜間經濟的打造’保駕護航’,同時也提供相應的指導意見。”

“夜生活”是綜合性的,上海的不同區域,在不同季節,可以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面貌。而在此優勢基礎上,王高指出,要把夜間經濟這塊“蛋糕”做好、做大,不能只追求“一錘子買賣”的“網紅效應”,感性衝動消費的確來得快,掉得也快,要追求夜間業態可持續性的繁榮,企業以及政府部門更應將其作為一個大“IP”,從穩固根基開始慢慢“發力”,“甚至到了後期,我們還可以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專屬於申城’夜生活’的紀念品、周邊產品。只有挖掘、呈現出其獨一無二性,才能最大化地凸顯出夜間經濟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