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辽宁鞍山这8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鞍山,简称鞍,辽宁省省辖市,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又因盛产岫玉,故而有“中国玉都”之称。



1、海城仙人洞遗址:位于海城市孤山镇孤山村东青云山脚,为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已发现石制品近20000件,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与废片。石器主要是石英加工的各类中、小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钻具及雕刻器等。装饰品类有穿孔兽牙与贝壳等。还有晚期智人的牙齿化石发现于下文化层。已发现的动物化石有27种哺乳动物,以及鱼、鸟类及蚌类等。地层内厚层灰烬及大量烧土与烧骨是早期人类长期居住的结果。



2、析木城石棚:位于海城市析木镇前姑嫂石村。石棚呈长方形,是由六块花岗岩石板组成,其中四块大石板为支架,一块为石盖,一块铺地石。整体高2.8米,盖石南北长6米,东西宽5.1米。石棚的六块石板,均经过精细加工。在巨石盖、东西两壁都有加工痕迹的凹槽,特别是在南壁支石的上端,有较为规整的两排小圆窝,系人为加工而成。石板下出土有夹砂红褐绳纹陶片和灰陶片、细泥红陶片及石器。其文化年代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奴隶社会初期。



3、金塔:位于海城市析木镇西北2.5公里的羊角峪西半山腰上,始建于辽,明重修过,辽金遗风依然荡漾。金塔为实心八角密檐的砖结构,13级、地面高度13.5米,迭涩内收的塔基是用18层青雕刻技艺致,可谓独具匠心。塔座设计的美观大方,两层须弥座,每边长4.1米。第二层须弥座上施两层重瓣莲以承塔身。各面均雕乐伎、舞蹈人物、半身狮子。人物姿态优美,动物神态生动。



4、银塔:位于海城市东南25.5公里的接文镇接文村西塔子沟北村山坡上,建于辽代晚期(亦说金代),因塔身为白色,故名银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刹已无存),高约15.58米,为六面九级实心密檐砖塔,塔基为须弥座,每面长2.8米,周有仿木砖砌围栏,栏板雕有花纹、鹭鹚、虎、荷叶及水草等花纹。



5、铁塔:位于海城市析木镇上一角,建于金代,此塔不高,约10米左右,六角实心密檐式砖塔,须弥座早已毁坏,用砖石重新砌筑。塔身6面也很简约,每面砖雕1.5米高的立佛一尊,佛顶为伞盖。下层塔檐中每面有砖雕小坐佛2尊,转角有力士,很多也像新补,再往上是6级塔檐,略有收分,塔檐也不够繁密华美,也有新修的痕迹。青砖泛黑,大概“铁塔”由此而来。



6、千山古建筑群:位于鞍山市千山区,主要包括千山的五大禅林及一处道观,大安寺、龙泉寺、中会寺、祖越寺、香岩寺被称为千山五大禅林,而那一处道观是无量观。千山古建筑多依山就势、高低起伏、结构严谨,与千山秀美的风光相得益彰。其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



7、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记录了新中国钢铁工业起步、发展、振兴的奋斗历程,并完整保留了近代中期以来钢铁工业遗迹。



8、岫岩卧龙山山城遗址:位于岫岩县杨家堡镇杨家堡村卧龙组,是隋唐时期高句丽民族为防止大唐进攻而在山上筑的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