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衣畫畫而裳繡|蘇繡和蜀繡



領上蒲桃繡,腰中合歡綺。

《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

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宋人崇尚刺繡風氣。

中國四大名繡分別為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四繡齊名,

今天介紹蜀繡與蘇繡。

中國“四大”名繡之蘇繡

蘇繡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

以蘇州鎮湖刺繡最為有名。


蘇繡擁有2000年曆史,

宋代時,蘇州刺繡之技十分興盛,工藝也日臻成熟。

農村“家家養蠶,戶戶刺繡”,

城內還出現了繡線巷、滾繡坊、錦繡坊、繡花弄等坊巷,

可見蘇州刺繡之興盛。


刺繡不僅是謀生工具,

當時富家閨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時日,

陶冶性情,所謂“民間繡”、“閨閣繡”、“宮廷繡”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清代蘇繡更是盛況空前,

蘇州被稱為“繡市”而揚名四海。

當時針法之多,應用之廣,莫不超過前朝,

山水、亭臺、花鳥、人物,無所不能,無所不工。

加上宮廷的大量需要,豪華富麗的繡品層出不窮。

蘇繡後來吸收上海"顧繡"以及西洋畫的特點,

創造出光線明暗強烈、富有立體感的風格。


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

繡技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

”指繡面平展;

”指圖案邊緣齊整;

”指用針細巧,繡線精細;

”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

”指設色適宜;

”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

”指絲理圓轉自如;

”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

在種類上,蘇繡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

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

其中以“雙面繡”作品最為精美。


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

山水能分遠近之趣;

樓閣具現深邃之體;

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

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

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


清代,蘇繡已成為蘇州地區分佈很廣的家庭手工業,

從事鳳冠、霞帔、補子、官服、被面、枕套、鞋面、手帕、扇袋、掛件、荷包、帳幃、椅披、戲劇行頭等各種各樣繡品的製作。

當時各種繡莊坊巷應運而生,

如“繡線巷”、“繡花弄”等,蘇州被稱為“繡市”。

雙面繡開始出現,標誌著蘇繡有了高度的藝術技巧。

當時,皇室的日用繡品或藝術繡品,多出自蘇繡藝人之手。

在民間,如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等一大批蘇繡藝人脫穎而出,

成為當時的著名繡家。

其中,最傑出的則首推清末民初蘇繡藝術家沈壽,

她吸收了西洋畫中的明暗原理,

十分注重物象的逼真,

首創了“仿真繡”,

對蘇繡技藝的改進、發展、推廣、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所謂雙面繡,就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制過程中,

繡出正反兩面圖像,輪廓完全一樣,圖案同樣精美。

在中國蘇繡藝術中,雙面繡是它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蘇繡是一項手工極強的傳統藝術品,

因此在目前的市場上,蘇繡沒有真偽之分,只有優劣之辨

一件好的蘇繡藝術品是工藝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作品凝結的藝術效果也就成為鑑別蘇繡工藝品和藝術品的重要標準。

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辨認。

一是作品圖案的整體構思,

二是作品做工的精細程度,

三是作品色彩的處理和藝術效果。


一件藝術價值高的蘇繡藝術品一般是圖案秀美,

做工精細,色彩典雅,富有深遠的意境。

而價值低劣的蘇繡工藝品,

圖案一般比較呆板,缺乏藝術性,做工也相對粗糙。


挑選蘇繡時最主要的是看

蘇繡表面的光潔度

如果繡的比較稀的話,光潔度就不夠,

好的繡品針線繡的很密,使圖案有立體感,光潔度高。


同時從蘇繡花線的粗細也可以辨別出優劣

蘇繡中一根花線的1/2粗稱“一絨”,1/16粗稱“一絲”。

“劈絲”即將一根花線分為若干份。

蘇繡會根據不同的布質、色彩及題材,靈活綜合運針,

而且花線劈絲粗細合度,從而充分表現物體形象的質感。

如繡金魚魚尾,用線要細,排針要虛,才能表現輕薄、透明感。

再比如繡貓,根據對象毛絲變化規律掌握絲理,

繡出來的貓毛茸茸地形萬言書逼真生動,

而繡的粗糙的貓毛就會象鋼針一樣扎著。


蘇繡的座架一般為中國古典式紅木雕花,

因此看架子也是分別蘇繡好壞的一種辦法。

質次的蘇繡架子的材料一般都用白木,

時間一長就容易龜裂。

白木的手感很粗糙,而紅木的手感細膩。



中國“四大”名繡之蜀繡

蜀繡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一種傳統的、歷史悠久的地方刺繡系列,

在西漢時已有記載,那時叫作“川繡”。

蜀繡,由於受獨特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影響,

逐漸形成了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獨特風格。

其產地主要集中於成都、重慶、溫江、郫縣等地。

蜀繡具有悠久的歷史,與蜀錦一起被稱為蜀中之寶。


清中期以後,蜀繡吸收蘇繡和顧繡的長處,

而發展成為全國主要的繡種。

它以彩絲和軟緞為主要原料,

技藝嚴謹精密,構圖簡潔,講究針法,虛實合度,變化豐富。

蜀繡花紋集中,底部空白較多,故花清地白,有古樸之風

針法以套針為主,並有斜滾針、旋針等新技法,增強繡品立體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蜀繡用針工整,平齊光亮,絲路清楚,不加代筆,其花紋邊緣,針腳像刀切那樣平齊。


蜀繡針法之多居四大名繡之首。

蜀繡針法有12大類,130餘種之多,是四大名繡之最豐富者,

而70餘道衣錦線更是蜀繡所獨具。

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

講究“針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

各種針法交錯使用,變化多端,或粗細相間,或虛實結合,陰陽遠近表現無遺。


這些傳統技藝既長於刺繡花鳥蟲魚等細膩的工筆,

又善於表現氣勢磅礴的山水圖景,刻劃人物形象也逼真傳神。

解放以來針法繡技又有所創新,如表現動物皮毛質感的“交叉針”,

表現人物髮髻的“螺旋針”,表現鯉魚鱗片的"虛實覆蓋針"等,

大大豐富了蜀繡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


蜀繡盛唐時期已有記載。

清初藝人們又吸取了顧繡的長處,

以及長針刺繡而後扎針的民間繡法。

蜀繡用成都地區練染的各色散線或絲線繡制於本地所造綢緞上。


蜀繡遍佈四川民間,

幾乎是“家家女紅,戶戶針工”。

它還採用“線條繡”,在潔白的軟緞面料上運用暈、紗、滾、藏、切等技法,

以針代筆,以線作墨,

繡出來的花紋線條流暢、瀟灑光亮、色調柔和。

不僅增添了筆墨的溼潤感,還具有光潔透明的質感。


蜀繡一般繡品都採用綢、緞、絹、紗、縐作為面料,

並根據繡物的需要,製作程序、配色、用線各不相同。

蜀繡常用暈針來表現繡物的質感,體現繡物的光、色、形,把繡 物繡得惟妙惟肖。

如鯉魚的靈動、金絲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壯麗、花鳥的多姿、熊貓的憨態等。


蜀繡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

除以古代名家畫作如蘇東坡的怪石叢條、鄭板橋的竹石、陳老蓮的人物等為粉本,又請當時名畫家設計繡稿,由刺繡工藝師加工再創造的一幅佳作。

繡制流行圖案既有山水花鳥、博古、龍鳳、瓦文、古錢一類,

又有民間傳說,如八仙過海、麻姑獻壽,吹簫引鳳、麒麟送子等,

也有隱喻喜慶吉祥榮華富貴的喜鵲鬧梅、鴛鴦戲水、金玉滿堂、鳳穿牡丹等。


版權信息:圖文 來自網絡,僅供學習與交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