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宝宝没有安全感?可能因为你没这样做!

这个做法很简单,就是

拥抱。

这个结论来自心理学家Harlow用幼猴做的一组实验。(因为不能用人类的婴儿做实验。)

实验中,幼猴出生后不久就与母猴分离,被关在单独的笼子里。

笼子里有两个玩具母猴,一个是铁丝妈妈,一个是绒布妈妈。铁丝妈妈提供乳汁,绒布妈妈没有乳汁。

幼猴更愿意跟哪个妈妈在一起?

如果依恋仅仅来自食物,那么幼猴会更喜欢和提供乳汁的铁丝妈妈在一起,但是结果却发现幼猴除了饿的时候跑到铁丝妈妈那里,多数时间都和绒布妈妈在一起。

所以,Harlow指出母亲给予的身体接触和舒适感很可能对婴儿形成对母亲的依恋至关重要。

拥抱对于婴儿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Harlow做了另一项实验,实验者在幼猴的笼子里放了一个敲鼓的机械玩具熊,很可怕。


结果幼猴飞扑向绒布妈妈紧紧抱住才慢慢平静下来。

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它开始大胆的打量熊,甚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离开绒布妈妈靠近熊,想看看究竟。

显然绒布妈妈是幼猴的安全基地,给幼猴提供了安全感。

在另一个实验里,幼猴被放到一个新的房间。

其实这个房间很安全,有一些玩具和其他物品,但是对幼猴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所以它进入这个房间以后,相当紧张。

实验者把提供乳汁的铁丝妈妈放在房间里,可是铁丝妈妈丝毫没能缓解幼猴的紧张心情,幼猴没有看铁丝妈妈,它蜷缩在地上不敢动弹。

而当绒布妈妈在房间里的时候,幼猴一进房间就扑向绒布妈妈,紧紧抱着她,恐惧心理很快得到了缓解。

几秒钟以后,这只幼猴就在房间里溜达观察和探索起物品来。

这个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当幼猴有绒布妈妈撑腰,它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尽情探索世界。

因为绒布妈妈是她的安全港湾,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它都知道,它可以飞快的跑到绒布妈妈那里。

所以,心理学家认为,拥抱以及拥抱带来的舒适感、情感上的支持是宝宝和妈妈建立依恋的基础。

宝宝刚出生时总是喜欢大人抱着,有时候一放下就哭,只有抱着才不哭。

我们都以为这是把宝宝惯坏了。

其实,以婴儿的认知,他们还不能理解“行为和后果”这样的因果逻辑关系,因此是没有能力通过假装哭来控制大人的。

所以,哭着要抱是他们的真实需要。

要知道在妈妈肚子里时,宝宝是时时刻刻都被子宫裹着的,出生之后,外面的世界大不一样了,妈妈温暖的怀抱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有研究表明,皮肤接触可以让宝宝的大脑分泌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对宝宝的发育非常重要。

有些国家让刚出生的宝宝(尤其是早产儿)贴在妈妈或者爸爸的身上,这对宝宝调节体温、睡眠、听觉等都有好处。

如果妈妈对于宝宝的需要比较敏感,哭了、饿了、冷了、害怕了都能给予及时的回应和满足,宝宝就会对妈妈形成基本的信任感,信任就会产生安全感,再大一些,宝宝就能大胆地探索世界了。

所以,不用担心“宠坏”一个小宝宝。

随着宝宝长大,一点一点的独立,他们需要抱的时候越来越少了,但是父母的怀抱仍然是他们的幸福港湾和强大后盾,开心时想要拥抱,难过时更渴望抱抱,就像一首儿歌唱的那样:“爱我你就抱抱我!”

最后送上一本绘本《抱抱》,此书适合0-3岁亲子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