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农村87岁老人打草鞋74年,18岁嫁人卖草鞋养家,人称“草鞋大娘”


在江苏扬州方巷镇曹庄村如意组,有一位87岁的老人,人送外号“草鞋大娘”。老人从13岁便学会了打草鞋,18岁结婚后又以卖草鞋为生至今,在当地是知名的传奇人物,能有此外号,这和老人一辈子的付出和坚持分不开。


上世纪80年代前的农村生活很苦,农村人温饱问题都没法解决,一年到头连一双胶鞋都穿不起,穿草鞋成了无奈之选。正是如此,老人卜秀英抓住了这个机会,一干便是74年,硬是把一个贫困的家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出来。
一双满是老茧的手,这74年来制作出了多少双草鞋,老人没有计算过,大概上万双吧!老伴去世多年,60多岁的儿子患病丧失了劳动力,这个家的重担实际上还是压在老人的肩上,每天不停的编织,赶集天好的时候可以卖十多双,每双30元,一个月大概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

儿孙们劝老人不要干了,可她还是放不下这个活计,她常说:“我一辈子只会干这个,看着别人穿着我打的草鞋,我很高兴,虽然现在穿草鞋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还是有老年人割不下这份情怀,我不能让他们伤心啊!我给他们承诺过,我会干到死,他们不穿我打的鞋很不习惯的。”
10年前,儿子给孙子修了平房,以前的老房子扒了,但儿孙没有把老人的工具扔了,还专门留了一间屋子给老人打草鞋,草鞋在他们家是立家之本,三代人的情怀,岂能说丢便丢下的。看着卜秀英老人灵活的手法,谁也不会想到是一个87岁的老人在干活,人们送老人外号“草鞋大娘”。
当卜秀英老人站起身行走时我才发现,其实老人的腿脚已经不太好了,要靠拐杖才能正常的行走,我冒昧的问她坚持打草鞋的意义是什么?老人说:“我不懂什么‘意义’ ,我只知道那些年5个儿女要吃饭,我逼着自己去卖草鞋养家,农村人很苦,不干副业的人家要饿死人。养大了儿女,我想给儿孙减轻负担,能干多少是多少。”多么朴实的想法和语言,这便是一个农村人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