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心智不全的人,并非智商低或有心理疾病,而是缺乏三种思维意识

1, “自我觉察”的意识 (如何看待自己)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在生活、职场中,对自己保有客观的反思会使你更接近智慧。

所为“反思”,就是反过来思考、“回头”看自己。

仿佛在你的头顶前有一个 “悬浮的注意力”,一个更加公正、理性的“你”,对自己的所思、所讲、所为做出客观评价。

开始自我觉察,就要多扪心自问一连串的“为什么”

我刚才为什么那样说(做)?

我为什么会不屑?

我为什么会愤怒?

我为什么会对此感到厌烦?

我在保护什么利益?

你也许还会追溯到童年。

童年成长的环境带给你的影响,直到你发现一直带在自己身上的“模式”,你发现自己存在这样、

那样的“模式”,有的模式你是从小用到大的,也许在小时候,那种“模式”帮助你获得了更多的

认可、关注、安全,但是当你长大了,这种模式可能并不适应成人社会的互动方式。

你觉察了,看见了,接纳了,释怀了,自然就会“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2,保持 “好奇心”的意识。 (如何看待他人)

你不仅应该经常对自己发问,也同样要对外部世界发问。

没有好奇心的人没有活力,同时也容易陷入自己思维的死胡同。

在不干涉别人隐私的前提下,保持好奇心至少有两点好处:

1)好奇心是获取好感的有效法宝

如果说这世界上最廉价却也最有效的馈赠是什么,就是赠予别人“存在感”。

2)好奇心能扩大你的认知地图

请保持“好奇心”,哪怕是刻意的好奇。

3, 时刻关注“事实” 是什么的意识 (如何看待世界)

1959年,BBC采访问罗素时,最后问了他一个问题:“假如这段影片被1000年后的人所发现,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罗素说:“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请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你认为人们相信了之后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简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关注事实真相,就是对是否已看到事物全貌保持怀疑,如果你开始具备这种思维意识,就具备了学会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条件。

总而言之:愚者无疑,智者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