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寻亲58载 9旬老太见到“儿子”泪流不止


“这次安之旅是善之旅。祝天下老人都解除心中遗憾,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后人永远继承发扬。”为完成安徽9旬老人寻子心愿,浙江的李师傅在写下这段文字后,跟随志愿者一起奔波了1300多里路来到安徽阜阳,与苦苦寻找58年儿子的9旬老人刘凤英相见。


图为6月6日从浙江出发前,李师傅在家中写的一段名为”团结友爱“的文字,以表达自己对9旬老人的寻亲事迹的感动。
“儿呀,你可回来了。这几十年来,我是白天盼,晚上哭,生怕这一辈子见不到你了……”当90岁的刘凤英见到前来认亲的李师傅时,双手拉住对方的胳膊,紧紧地抱在自己怀里。老人边哭边说,是娘对不住你呀,要是当初能有一点点办法,也不会把你丢在外面。“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吧,是娘对不住你呀……”图为认亲现场,刘凤英老人用双手紧紧抱住“儿子”的胳膊不松,生怕跑了似的。

90岁的刘凤英是安徽阜阳市颍州区人。1960年,为了躲饥荒,她和老伴李德胜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了河南淮滨讨生活。当走到淮滨北一个叫“老栏赶”集的地方,大儿子李新友因饥饿趴倒在路边。返回后,夫妻俩后悔将儿子遗弃,1968年丈夫李德胜去找到过李新友,但因种种原因,儿子没有回来。那次回家后,李德胜感觉内心愧疚,没过多久就上吊死了。图为5月17日,说起当初的经历禁不住泪流满面。
老伴去世时,刘凤英的大女儿不到10岁,最小的三女儿还不会走路。她说,在那几年,她有两个儿子被饿死,一个儿子病死。就这样,刘凤英拉扯着三个未成年的女儿,一路艰辛地走了过来。
随着岁月的流失,刘凤英老人愈加思念当初被遗弃的大儿子李新友。2009年,大女儿李新芳按照父亲留下的信息,和亲戚一起去河南淮滨寻亲。但是,当她们来到疑似大哥李新友的家时,发现已经人去楼空。当地群众告诉李新芳,她们要找的这一家人也姓李,不过几年前已经全部到了浙江南浔去了。图为5月17日,刘凤英的女儿李新芳展示当初寻找大哥时留下的地址信息。

5月18日,快拍以《9旬老人独守原处60载盼儿归 常在梦中哭醒》为题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当地善之源公益协会刘会长及时与老人进行了联系,决定帮助老人完成心愿。6月2日上午,志愿者和刘凤英老人的亲人来到河南淮滨。在当地媒体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志愿者与李师傅进行了电话沟通后,并于6月5日驱车1300多里赶到浙江南浔,与李师傅核对身份信息。
据李师傅介绍,他的年龄不到70岁,与老人寻找的儿子年龄不相符。在聊天中,李师傅说自己是在小的时候被收养,但对当时的情况已经记不清楚了。虽然后来也有多人前来找他认亲,但都被拒绝了。图为6月6日下午17:20分左右,经过6个小时1300多里路的车程,李师傅随善之源公益协会刘会长一行人来到了安徽阜阳华佗镇,与刘凤英老人相见。
当看到志愿者展示有关刘凤英寻亲的报道后,他对老人不幸遭遇很是同情。为了帮助老人完成心愿,在志愿者和家人的建议下,他决定去见一下刘凤英老人。图为6月6日下午,当听说志愿者把自己寻找多年的“儿子”领回来时,老人十分激动,在家人的搀扶下向马路边走去。

在亲人的搀扶下,刘凤英老人来到了见面地点,得知眼前的李师傅就是她苦苦寻找近60年的“儿子”时,老人未曾说话泪水先流,颤颤巍巍伸出双手,在紧紧抱住对方胳膊的那一刻,喊出了闷藏内心58年的话语“儿子,我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然后失声哭了起来。
在李师傅、志愿者和闻讯起来的乡邻劝说,刘凤英老人慢慢恢复了平静,但是老人在与眼前的“儿子“唠起家常时,始终是用双手紧紧抱住对方胳膊不松,生怕“儿子”跑了似的。据了解,从李师傅自我介绍的年龄上推断,他可能不是刘凤英老人要寻找的儿子。但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李师傅决定默认刘凤英老人为自己的亲生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