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加州:大火及大火的背後

當地時間10月1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森林防火發言人宣稱,自10月8日開始進行的加州大火撲救行動已“初見成效”,火勢已初步得到控制,強制疏散令涉及的居民人數從原先的10萬人以上,降至約7.5萬人。這位發言人表示,全加州共計有17個火點,如今“其中一些已得到50-60%的控制”,通常這意味著過火面積不會進一步擴大,部分火點的疏散民眾已被允許有條件回家探望。

然而加州被疏散或自行疏散在外、無家可歸者仍達34萬人以上,據美國國家消防局數據統計,全加州58個郡中有8個遭到嚴重破壞,過火面積達21.3萬英畝(約合近9萬公頃),摧毀建築物5700多幢(大大超過最初預計的3500幢),迄今已知有41人死亡(其中至少16人直接死於火災),大多在索諾瑪郡,門多西諾、納帕和尤巴等郡也有人死亡,仍有1700多人下落不明,死亡人數很可能進一步增加,經濟損失尚在統計中,預計將是個天文數字。

在一些經濟損失特別嚴重的地區,如索諾瑪郡的聖羅莎,整條街道被燒成廢墟,近3萬人電力供應完全中斷,2.5萬人被迫離家,其中2萬人至今未得到妥善安置,由於火情嚴重,一些地方至今無法進入。正如當地市政工作人員所言,“過去一週裡我們的城市每20家中就有1家被火災燒燬了家園,損失將是災難性的,對於我們這樣的地方而言,從災害損失中恢復將是漫長的過程”。

此次過火最嚴重的7個郡和被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的地方(共8個郡),是加州最主要的葡萄酒產地,儘管因今年氣候異常,大多數葡萄提前採摘,除赤霞珠等個別晚熟品種外,葡萄產量受影響預計不大,但葡萄園、葡萄樹和釀酒設施的損失卻極為慘重,這對當地倚靠葡萄酒經濟為生的人們而言可謂代價沉重。不僅如此,許多釀酒業主因為這次火災家破人亡,正如塔霍湖釀酒師貝萊爾(Kristin Belair)所言,“這種無形的損失更令人痛徹心脾”。

加州是光伏和高精密光學儀器等對空氣質量要求較高產業的重鎮,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的學者已開始動員學生利用週末義務監測空氣數據,因為大多數專家預計,這次火災所造成的大氣汙染,將在較長一段時間構成對加州許多地區大氣質量的嚴重影響,而這種影響究竟會在何等程度上損害上述產業,是亟待查明的一件事。

一些城市管理部門和政府應急部門的官員則擔心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住房短缺。

即便在火災爆發之前,加州已是全美住房短缺問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舊金山一室戶公寓月租金攀升到令人咋舌的3000美元,而房屋中位價則更在150萬美元/幢以上。此次大片居民點過火加劇了這一危機——不僅因為許多房屋被焚燬,還因為不少災區居民因恐懼或產業被毀而移居較安全的中心城市。儘管一些人樂觀地表示,或許災後重建反倒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刺激當地經濟,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但正如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官員朗(Brock Long)所言,由於火災影響範圍太大,重建所需的各種後勤、物資、物流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無論如何,對於災區的每一個居民點和城鎮而言,這都將是一次歷史性的大事和最嚴峻考驗”。

大災後的心理應激問題也不容忽視,加州心理協會(CPA)災害資源協調員謝里本(Dr. Chip Shreiber)10月16日向加州全部1.3萬多名有專業資質的心理學家發出群發郵件,要求他們挺身而出,“因為我們現在急需要你們的幫助”。謝里本指出,災後的倖存者會被一系列糟糕情緒,如悲傷、憤怒、煩躁不安所困擾,他們的家園受損,前途未卜,其中一些人親屬下落不明,許多人在倉惶逃到四周充滿陌生的環境後感到極大的不安和受挫,“不論是應激的或長期的,這都將是非常大的問題和影響”。

那麼,加州山火何以如此兇猛?堂堂世界第一大國、強國,如何又表現得有些應對不力?

加州位於美洲大陸西海岸,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少雨,冬季低溫多雨,因此夏秋季節很容易發生山火,1933年洛杉磯郡格里菲特公園山火曾導致29人喪生,而1991年奧克蘭崗火災則奪取了25人的生命。據加州林業消防局副局長貝蘭特(Daniel Berlant)所言,2003、2007、2008年,加州都曾發生過大火。

自2011年起,加州連續7年遭遇大旱。加州以往雖也常常鬧旱災,但通常是旱個一兩年,隔上幾年再旱個一兩年,且多半是夏季旱、冬季好轉。但如今的旱情卻綿亙一年四季,甚至年復一年,讓加利福尼亞人十分難耐。2014年,去年,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呼籲民眾自願減少用水兩成,2015年州政府更發佈行政命令,強制性減少企業用水量90%、居民用水量25%,曾信誓旦旦“立法強制限水並非本州傳統”的布朗當時表示“如今我們必須認識到時代不同,為了家家戶戶門前可愛的小草地保持翠綠而不惜用水澆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趨勢似乎是長期的、大範圍的、不可逆的:加州北部的華盛頓州2015年曾因特大旱災進入抗旱緊急狀態,今年稍早,更北一些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發生了空前規模的山火。加州福裡蒙特地球法律中心(ELCF)主任希恩(Linda Sheehan)曾表示,曾幾何時加州大多數人覺得本州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絲毫不用擔心“水荒”的可能性,結果在持續大旱突襲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而夏秋季節的火災頻發,正是乾旱大背景下的大概率事件。

儘管如此,此次火災規模之大、造成死亡人數之多、損失之慘烈,也是空前的(加州歷史上傷亡最大的一次山林火災),對此加州消防部門表示“至少需要幾周時間的調查,才能詳細說明原因”。

此次救災中聯邦暨加州應急部門的表現也引起爭議。

聯邦和加州政府、應急部門對救災應急表現給予較高評價:他們認為,此次得悉火災發生後,州長布朗第一時間宣佈8個郡進入緊急狀態,開始動員全州各應急部門、紀律部隊,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則同樣在幾小時內就宣佈在加州實施緊急狀態法,從而讓聯邦得以超越加州政府,自動向加州災區調派增援,及提供聯邦救濟。

短短24小時內,來自9個州的消防、救援隊伍就趕到災區(其中最快的內華達州幾小時就到了),隨後加拿大甚至澳大利亞的消防救援隊伍也應邀趕來增援,為了增加救援兵力,加州當局不僅調派了本州獄警500多名,甚至在自願前提下動員了部分在押犯參加救火,州財政特別開出了豐厚的救災補貼(專業消防人員18美元/小時,獄警等紀律部隊成員1美元/小時,在押犯則優先減刑、假釋)。按照消防部門的說法,若非有這些投入,火勢和災情將更加不堪設想。

但更多專家坦言,火勢的暫告控制“其實主要靠天”:AccuWeather高級氣象學家克拉克(Ken Clark)指出,近幾日北加州的低溫和降雨讓火勢兇焰大挫,而週末即將到來的西北溼冷空氣和大概率出現的暴雨天氣則將進一步有助於火勢的控制和撲救,“儘管救援人員都很努力,但沒有老天爺幫忙是不行的”。

事實上,美國消防體系十分特殊,既有直屬於國土安全部的國家消防管理局,也有各州、縣、市的消防機構;州、縣、市是實際擁有消防機構的行政建制,但編制也五花八門,有的附屬於警察局,更多卻是獨立部門,並由所屬地方行政長官直接領導,這三級消防機構平行存在,沒有上下級關係。除了上述官辦消防機構,美國許多城市還有私營消防組織,通常情況下,他們只為向自己繳納消防費用的客戶服務。

美國消防員大多為專職,但市級消防隊中往往有不少志願者參加,甚至有些小城市的消防隊除了幾個隊長、骨幹和專業人員外,都由志願者組成,在美國專業消防員都需經過嚴格篩選、專業培訓,對體力、智力要求很高,即便是志願者也需受過專門訓練和考核。

儘管號稱擁有“全球裝備最精良、最訓練有素”的消防團隊,但美國式消防弱點也十分明顯:絕對人數雖多但七零八散,沒有任何機構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嚴格說即便“不快速”也做不到)調配全部就近的消防資源,這種機制和模式對付城市火警綽綽有餘,應對橫掃郡縣的山林大火就顯得捉襟見肘。此外,正所謂尺有所短,美國消防團隊缺乏一些應對大規模山林火災的專用裝備,如實行類似消防體制的加拿大消防隊伍,就裝備有最適合快速應對山林火災的國產專用水上飛機,並積累的豐富的撲救經驗,他們不僅在去年阿爾伯特省麥克默裡堡大火和今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山火中大顯身手,還曾遠赴西班牙幫助撲救林火,此次加拿大消防水上飛機也應邀助戰,但數量有限,只能是杯水車薪——問題是,同樣是世界第一航空工業大國的美國,為什麼在這方面成為短板?

儘管聯邦政府迅速啟動緊急狀態法,並以此集結投入了各州消防力量,加州政府也迅速作出類似反應,但截至目前投入的救火、救援總人力竟不足一萬人,聯邦層面僅僅調派了聯邦和各州的消防專業人員增援,不久前剛剛投入東部颶風水災救險的聯邦軍隊卻基本按兵不動,加州也寧可懸賞鼓勵獄警、囚犯上陣,也不曾動員州國民警衛隊。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和風災、水災不同,林火撲救被認為是“有生命危險的高度專業救援”,不論聯邦、州,要調動軍隊、國民警衛隊這樣的紀律部隊大規模投入直接救火,都會引來法理爭議和巨大政治風險,對此不論聯邦政府或州政府都不敢輕舉妄動——事實上原本這些部隊也並不敢輕易投入颶風、水災搶險,只是發生多次公共危機後輿論逆轉,如今才有所好轉。從目前情況看,此次火災尚不足以造成這樣的輿論逆轉:“自由派大本營”加州,可不是民意輿情如水的佛羅里達和密西西比河流域。

於是至少此次加州大火的撲救還是得“主要靠天”,而這也是專家們有些擔心的地方:儘管下半周天公作美,但下週二起就雨過天晴,然後氣溫還會迅速回升,如果在此之前火勢未能得到進一步控制,形勢隨時有可能再趨嚴峻——畢竟,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就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