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上有老下有小 人到中年的“三明治”族该怎么理财?

养老金,可以说是关乎着大部分中国人的基本养老问题。截止2017年,基本养老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9.15亿人,基本实现了全民参保。

而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一个关于养老金新的通知,研究多年的“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终于落地了。

“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终落地

最近,国务院了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这个《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调剂制度,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全国各省上解部分养老保险基金给中央,由中央统一调剂,拨付给亏空大的地方。如果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下达后,还有省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缺口,那就由地方政府承担。国家暂时只能做到这份上了。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空账等问题,叠加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保基金缺口越来越大。之前4万亿养老金空账户的话题备受关注,为了充实社保基金,去年,国务院年底专门印发文件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根据推算,至少补充养老金10万亿元规模,这对保证养老金充足和按期足额支付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现在再出台“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平衡各省的养老压力,从“富余”的地方抽取资金来缓解“亏空”省份的压力。

从子女养老,到自己养老

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原有的养老方式,因为养老资金的压力,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完全由家庭承担的养老方式已经面临挑战,而以居家养老为主流的格局必将被打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尊严的老年生活,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可以吃饱穿暖,当遇到大病时,可以随心选择自己想去的医疗机构(仅指资金门槛),不会担心支付不起医药费,也不必给子女带来经济负担;当想去旅游时,不会因囊中羞涩而不敢放手规划;当生活不能自理时,也能雇佣得起保姆照顾生活起居。如果经济条件好一点,可以去比较高档的疗养院,并量身订做养老服务。

因此越早进行养老规划,投入产出比会更高。如果能够未雨绸缪,为晚年储备更多养老金,晚年生活会更加有品质。

而我们未来养老的钱,到底来自于哪里?

养儿防老时代

在小农经济时代,生产能力还比较低下,在那个时代,家族、宗族是主要的经济互助体和社会共同体。在这情况下,成家生儿育女,而且最好是生儿子, 就成了规避未来物质风险和精神风险的具体手段,即所谓“养儿防老”。以“孝”和“义务”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倡导子女义务给父母养老,就这样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养老问题。

而在当今时代,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的主流,家庭结构多为“4-2-1”即四个老人,夫妻双方,一个孩子,这意味着两个子女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义务。这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体力上,都是无比沉重的负担,加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家庭养老功能也开始慢慢弱化。

国家养老时代

80后90后父母这辈人,社保养老金开始普及,有养老金的老人老年生活更有保障。这给大家一个错觉,我们现在每月也有交社保,等退休后国家会给我们养老。但是,据我国的国情,国家不可能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个富足的晚年,因为我们将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养老金不够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1亿,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亿人,占总人口的10.1%。这两项指标都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人口老龄化的“红线”。有媒体称,大概只需要2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的老龄化社会。

20年后,正是80后步入老年的时候。《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中显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为47144亿元,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经达到了35345亿元,比2014年底增加3545亿元,增长率为11.15%,增速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这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资产和负债之间缺口会越来越大,预计在不久将来,基金累计结余将会被耗尽。

因此要抛弃幻想,不要指望以后在一个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老龄化社会,能够靠“基本养老保险”维持生活水平,你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将会大大低于你的工资水平,只能保证你极低的生活水平。

养老靠自己的时代

养老金的三大支柱分别属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第一支柱的“收不抵支”,第二支柱的“发展缓慢”,意味着这两条腿以后越来越难以支撑日益飙升的养老成本。所以中国人的养老钱,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最后一个选项:个人负担的第三支柱。

3月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指引中提到,养老目标基金是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舞投资人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风险波动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

此外,4月1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五部门称,5月1日起将在上海、福建省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下称“税延险”)试点。

养老目标基金和“税延险”的推出,很明显,政府言外之意是“养老不能全靠政府,应该趁早增加个人投入”。

第三支柱能否顺利发展,替“收不抵支”和“发展缓慢”的其他两位老大哥缓解压力,还是要看问题的关键:税收优惠给不给力。

根据财政部官网公布的减税税率:个人扣除限额=min(当月薪酬×6%,1000元),即如果你一个月1万的月薪,那么你买600块的个人商业保险,个税缴纳基数可以扣除这600块(最多可以扣除1000块)。

如果月薪2万,通过购买个人商业保险,最高一年可以减税3000块,一个ipad的钱。预计随着试点的推进,扣除标准应该还会向上调整(美国IRA刚推出时也只有1500美元/年的扣除额度,后来逐步提升到5500美元)。

另外一个关键,则是:普通人能不能方便地买到“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或者未来更多类型的税延型产品。

80后90后父母这辈人,所有的养老都寄托给了体制;而现在的这批年轻人,未来养老则更多地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