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十个孩子九个“老走神”!学会这几招,一治一个准!越早用越好

现在,想让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安安静静听课真是太难了。

前两天去接侄子,隔着教室的玻璃,我就看见侄子在座位上一刻不得闲。

一会儿转转笔,一会儿摸摸书,一会儿看看人家的笔记是怎么写的,自己像个泼猴一样动来动去。

“啪”的一声,前面的一个孩子文具盒掉了,铅笔尺子散落了一地,周围的孩子也都被吸引,纷纷看这个孩子捡文具盒。

侄子也两眼放光地看人家,仿佛人家掉的不是文具盒,而是人民币。

不仅是侄子,据我观察很多孩子也都有这种情况。

一节课四十分钟,大多数孩子能保持前二十分钟安稳点儿,后二十分钟就开始出现小范围的骚动,说话的、咯咯笑的,数不胜数。

老师有很多时间都花费在维持课堂纪律上,时不时都要喊上几句。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自然也很难上去。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任何一个心理活动过程都离不开注意力,是否有较强的注意力是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的条件。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十分强调注意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说:“注意力正是那一扇从外部世界进入到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

有的时候虽然我们看到孩子伏在桌子前在认认真真看书,但是思绪都飘到九霄云外了,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所以越早训练好孩子的注意力,对孩子的成绩就会有越大的帮助。

各位爸爸妈妈想一想,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情况?

孩子学习的时候,根本不能在桌子前学习一个小时,每隔一会儿就要上厕所、吃东西、玩手机......

看电视的时候眼睛一眨不眨的,你在电视前走来走去,他的脑袋也在不停地晃动,生怕漏掉一个场景。

玩手机的时候特别认真,不论你怎么叫,他都充耳不闻。

为什么学习的时候就不能专注,但是玩手机、看电视剧的是时候却无比认真呢?

因为孩子觉得玩手机、看电视有意思,但是学习没有意思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对于孩子而言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你讲再多的大道理,他依然对学习没有热情。

关于注意力集中的问题,心理学书上有这样一个曲线图:

由图中我们可以得知,当刺激物恰到好处时,注意力最集中。

因此各位家长要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赏罚,换言之就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刺激。

孩子今天能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能够心无旁骛,没有各种小动作,且作业质量较高,没有出现错误,家长就可以对孩子今天的学习表现进行表扬。奖励他周末玩手机一小时,或者在零花钱上有所增加。

如果孩子今天写作业的时候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家长就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惩罚。取消周末的出游,或者扣除下周的零花钱。

当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附属品”的奖惩,让孩子不得不在学习上有注意力。

时间长了,当孩子养成习惯,就不需要家长的奖惩,自己也能有专注力地完成作业。

有的时候,孩子的多动、不安静、注意力不集中,其实都是大人影响的。

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你是不是忍不住去问问他今天晚上想吃什么,饿不饿,渴不渴?

虽然家长也是关心孩子,但是这种一会儿一叮嘱,一会儿一询问的方式真的会让孩子分心。

孩子在画画、拼模型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忍不住提醒他“快到饭点儿了,收拾一下准备吃饭”。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时间,这是一件好事,家长不应该打断孩子在某件事上的专注行为。

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时,他已经在内心慢慢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他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思想来完成这个过程,不断地尝试、修正、总结。

他最需要的就是安静,不被打扰。

如果孩子真的饿了想吃饭,他自己就会停下来。

其实安静不下来的是父母,很多父母在吃饭的时候都忍不住玩玩手机、在开车的时候也忍不住看看微信,无形中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提高专注力,一是家长不要去打扰孩子;而是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做事不要一心二用。

家长群里有一位妈妈向大家分享了她的一个好方法: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

每天孩子放学后,她都会根据当天孩子的作业量估算出写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定好闹钟。

从这以后,她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

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定闹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他能比自己规定的时间提前完成,要受到奖励噢!

侄子的班主任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也提出了一个读书训练法:

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再让孩子从头读起,看读书的时间能否加快,错误能否减少。

还有一种读书复述法:

让孩子看某本书籍或某部纪录片,然后立即合上书或关上电视,要求孩子按要求复述其中的故事。

家长可以提几个主要问题来询问孩子是否记住,也可以要求孩子把刚看过的动画形象画下来,还可以一家人分饰其中的几个角色。

如果孩子只能完成全部任务的一半以下,可让他重看这本书或者纪录片,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要了。

注意力是一种很宝贵的能力。孩子的成绩是否优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是否在学习中保持注意力。越早给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孩子就能越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