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股心

用时间的成果反推,有时候最能洞见事物的本质。

以往说技术分析,常讲技术分析是一种概率方法而不是确定方法。技术分析的本质,是通过保证多数时候赚钱少数时候亏钱,从而实现稳定盈利。

但很多时候,基本面分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为你可能分析了公司的经营模式、高管素质、股东结构、财务状况等等,在深度总结了公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后,信心十足地以为自己发现了一只大牛股。

不想,一朝黑天鹅,宣告你的所以分析成为泡影,甚至你之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可能这只小牛股压根就是只庄股,甚至连会计都是用的假名。

此时也只能怪主力太狡猾,大股东太没良心,股市太黑暗,证监会保护不力,在挥刀割肉后,伤心离去。

基本面分析也是有正确概率的。你不可能通过基本面分析,乃至高超的基本面分析,抓到所有牛股,且保证自己不踩一次雷,这个不现实。纵然分析得对,但对未来你一无所知,甚至那家公司的高管对公司的前景也只有憧憬而已,对于未来会怎样,同样一无所知。

你在用自己的钱博弈公司未来的时候,高管也在驾驭公司乘风破浪。商业竞争很残酷,你不知道你投资的公司会不会某一天业绩大变脸,乃至突然被ST,之后喜迎N个跌停板。公司高管也不知道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把公司驶到了沟里。上述两种情况很多。

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李彦宏也曾说,百度离破产只有三天。在公司的成长甚至是生存道路上,危机一直相伴。公司从初创到壮大,经历的绝对不止九九八十一难。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你投资微软和百度的成功率,绝对比投资一家不知名公司的成功率要高,甚至高很多。

因为在创业路上,最终能壮大的公司,都是踩过无数坑之后,存活并站起来的公司。

行业龙头,更是从行业的搏杀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即便以后它们还会遇到相似的困境,但它们大抵都有了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底气。从统计数据来讲也是如此,初创公司的死亡率超过9成,而商业巨头的倒下少之又少。

再说到咱们的上市公司,之前听到过这种论调,说中国企业那么多,能上市都是优秀的公司。能上市,必然就有上市的道理。

对于这一点,我承认一半。

那一半是,企业能有小到大,本就不易。它可能是靠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拼搏,也可能是靠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也可能是掌握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不承认的一半是,上市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自身优秀,而先辈福蕴肯定不算自己优秀,且过去优秀不代表现在和未来优秀。咱们用上学来打比方,从小学升上初中可能代表着优秀,从初中升上高中可能也代表着优秀,从高中考上大学也能代表优秀,但从大学到完美就业也是优秀……但是这个人最终是否优秀,不能只通过一小段学生时代的表现,那不具有代表性。

人生和投资一样,都是长跑,以前的优秀只能代表过去。如果把公司上市比喻成上大学的话,考上大学确实优秀,但考上大学后,它还是否继续奋进,又是另一回事了。

前段时间不还有人说,中国大学生太轻松太堕落了么,要把大学的学业加重,也是类似的道理。公司上市之后,确实轻松了。作业做得不好,公司没钱了,可以找股东融资嘛。连续不及格两年,濒临退学,第三年可以想想办法嘛。

由于已经考上大学了,自然学业上也就松懈了,再也没有了拼搏精神,这种情况也是超级多。由于已经上市,老板已经套现很多,后期减持更是利润丰厚,于是再也没有想要靠公司壮大赚钱的欲望,努力改善生活才是正理,这种状况更多。

因此,不能单纯认为一个大学生就是优秀人才,得至少看过了他大一、大二的表现后再说。不能简单认为一个上市公司就是优秀公司,至少得看它上市后几年的年报才能知道,看它业绩有没有松懈、滑坡、虚假,才能认定它是不是一家优秀的公司。

公司从初创到上市很难,从新上市到稳健壮大,更难。但至少到上市这一层面,已经过滤掉了很多的公司了。而从收益上来讲,从新上市到壮大,需要翻很多倍,但从稳健壮大到更壮大,膨胀的程度却很有限。

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小盘股,喜欢在中小创里面去挑选牛股。但正如上文所言,从新上市公司到很壮大这条路上,也有很多公司折戟,比如春兰股份。当年的春兰空调多么出名,但今天,空调的巨头是格力。当初的康佳、长虹多么优秀,但今天A股市场已经没有了彩电巨头。

投资新上市公司,命中率是不高的。正如文章开头说的,这也是基本面分析的概率性。

话分两头,最后说说基本面分析的高确定性,和 适合更多投资者的投资方法也就是投资巨头。因为巨头倒下的概率很低,且纵有这种可能,也可以通过适度的分散来降低这种风险,这是一种非常稳健的投资方法。

因为行业龙头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有多年的好成绩打底,即使碰到恶劣的环境,他们也比很多公司更能适应。最明显的迹象就是,即使在最差的光景,行业龙头大多也能保持盈利。那都是经验的财富,和踩过无数坑攒下的底气。

好了,这里已经告诉大家提高基本面分析成功率的方法了,下面贴一张图。蓝色部分代表的是机会点,图还没做完,先贴一贴(个人思考,仅供参考,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