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為何滿清皇子名字大多用生僻字?原因主要有兩個

清代早期的皇族名字還很帶著滿語的特色,比如說:皇太極之子襄親王博果兒(好像還有個版本叫博穆博果兒,就是那個傳說被順治搶老婆的人)

等到了康熙生兒子的時候,那時漢化的程度很完善了,基本都是取一些好聽的漢語名字,比如九子奪嫡裡那一系列光輝而又難打的名字,胤褆胤礽胤禛胤禩胤禟胤祥胤禵。老十名字好難打,礻還要加個“我”。看把老艾家講究的。

古書

這些字其實都是好字啊,都帶有一些美好的寓意,所以說光偏旁對上不行,還得是個好字。有時候不僅要好字,還得好聽,講究那麼個朗朗上口。比如說,看還珠格格里面永琪有個兒子叫綿億。假如都要泛個人子邊,能叫綿他嗎!能叫綿你嗎!

當好字沒了,有時候就得翻那些生僻一點了。其實歷朝歷代這樣的都不少,不僅僅是清朝。南宋末代三個小皇帝的名字就很難寫還難記,但是寓意都很好(忘了讀音打不出來,原諒我不專業)明朝的皇帝藩王們更有意思,最後一個字泛五行,金木水火土,朱八八估計給兒孫們定名的時候純屬本著添麻煩不嫌事大的想法,明朝宗室那麼多人,到最後被逼的只能造字,拿個偏旁,隨便安上一個字,得嘞造出來了。比如正德皇帝,火字邊加一個照,嘉靖皇帝的熜也很不好認。

雍正皇帝

再就是一個重要原因,當老皇帝駕崩後,新皇帝繼位,繼位后皇帝的名字可得避諱,這下好了原來的皇兄皇弟們都得改了,所以雍正帝的兄弟們原來都叫雍什麼,後來都叫允什麼了,什麼允祿允禮(甄嬛裡一大串),不過這個字到不算生僻。

嘉慶皇帝

再來看看嘉慶帝的名字(就是還珠格格里令妃生的十五),顒琰,各位看官可能會說,他哥五阿哥永琪不是永嗎,怎麼他成了顒了。因為後來大清皇帝們感覺讓兄弟們改名實在太麻煩了,而且傷感情,加上很多事要避諱,(比如說科舉裡不能提皇帝們的名字,迫不得已碰上都要缺筆寫,唐明皇為什麼叫唐明皇,就因為唐玄宗的玄撞上了康麻子的玄燁的玄)。皇帝發現自己的名字裡的字“略”常用,本著解放自由的精神就不折騰別人了,索性把自己名字改個生字,反正基本上也都用不到喊自己的名字,也沒人敢喊,就這麼著~真是吾皇萬歲的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