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貴妃,真的如《明史》中記載的那樣作惡多端嗎?

庭州行者


向敬之

明憲宗專寵年長自己十七歲的萬貴妃,是帝王情愛史上的一大奇葩。

《明史》記載萬貴妃是一個作惡多端的妖妃惡女,寵信一批奸惡之徒為非作歹,大肆斂財,欺壓百姓,擅作威褔。更有甚者,萬妃容不得憲宗后妃懷孕生子,甚至毒死孝宗之母紀妃。

然而,萬妃只比憲宗早逝八個月,但是憲宗十四子,有十一人活過了憲宗朝,早逝的三子中,就有萬貴妃所生的皇長子。如此成活的大數據,可以證明萬貴妃未必多其他女人為老公生子下毒手。

《明史》為清人所修,不免有按野史或政治需要而篡改歷史。但是,孝宗所修的《明憲宗實錄》,卻說萬妃“冠德於後宮”。

憲宗冊立萬氏為皇貴妃時,說“萬氏柔明而專靜,端懿而惠和,率禮稱詩實稟,貞於茂族進規,退矩遂冠德於後宮”。這樣的話是經歷了孝宗朱祐樘撰修《明憲宗實錄》中經過篩選剩下了的文字,按理是真實的記錄。

如果孝宗之母,死於萬氏毒手,是一個奸妃,是一個妖婦,是一個自己不能生育便要讓自己的男人絕嗣的壞女人,孝宗大權在握,獨斷乾綱時,又豈會給予自己的殺母仇人一個頂級評價呢?

即便冊文為憲宗所寫,但孝宗完全可以否定修改,選擇性使用,或刪了這一段崇隆性的文字。孝宗沒有這麼做,而是傳遞出萬氏是一個有思想、守禮制、懂詩書、好品德的女人。當然,氏作為一個從政治爭鬥中衝出來的成熟女人,無法消弭與憲宗年齡相差十七歲的距離,不免有歹毒排除異己的一面,加之孝宗生母早年暴卒而萬氏終身受寵而產生的厭惡,而被遮掩了她的才幹與品德。


以禮觀書


我叫萬貞兒,出生于山東青州諸城,父親是縣城椽吏。可是四歲那年我們家的親戚犯罪,父親被牽連,謫居黔州。

父親這一去,家裡實在養不起這麼多人,於是把我送進了宮,成了一位最普通的宮女。

我還算聰明,長得還不錯,當時的孫皇后很喜歡我,讓我在紅壽宮掌管衣飾。

就這樣,平平無奇的十五年過去了,我已經十九歲了,我也出落得亭亭玉立。

正是這一年,改變了我的一生。我本以為自己會在深宮中孤獨終老,已經成為太后的孫太后交給了我一項艱鉅的任務,就是把兩歲的太子朱見深交給了我。

見深的母親原本他父親的皇后錢皇后宮中的宮女,被寵幸後生下的他,他並不和他的母親一起住。

那個時候,見深的父皇朱祁鎮被瓦剌捉去,孫太后便讓見深的叔叔朱祁鈺當了皇帝,見深被立為太子。

朱祁鈺怎麼會真的讓哥哥的兒子當太子呢,他自然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見深的處境很危險,我便日夜不離地保護著他。

一年後,和談後,見深的父皇終於回宮了,卻被朱祁鈺關在宮中,失去了自由,見深更加如履薄冰。

果不其然,兩年後見深的太子之位被廢了,成了沂王。就這樣,我們度過了艱難的五年相依為命的時光。他因為太害怕,還落下了口吃的後遺症。

朱祁鈺病重,見深的父親又成功當上了皇帝,他又成了太子。

成了太子之後,見深自然有很多人照顧,我不得不回到孫太后的身邊。不過,我依然時常去看他,每次我去的時候他都十分開心,分別的時候又依依不捨。

沒過幾年,孫太后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他便把我要到東宮成了貼身侍女。那時候的皇后和他的母親根本不在意我,因為我已經三十歲了。

他是個十五歲的少年,情竇初開。這麼多年的相依為命,他對我很是依賴。他不相信任何人,卻獨獨相信我。他待我極好,而我這些年也只有他,於是,我們便相愛了。

兩年後,他的父皇駕崩了,他成了皇帝。他立馬想立我為皇后,可是,兩宮皇太后怎麼可能允許一個比他大十七歲的宮女成為皇后呢?

兩宮皇太后迅速給他安排了婚事,娶了吳皇后,另外還有兩位妃子。當然,為了安撫見深,太后也同意了立我為貴妃。

其實,只要在他身邊,我並不在乎是什麼身份,但是他卻很在意,他說,他要讓我成為他的妻子,卻做不到,所以很愧疚。於是,他厚待了我的家人,給他們加官進爵。

後宮的日子總是不平靜,我不想和她們爭什麼名分,只想全心全意地對見深好。可是,吳皇后偏要來找我的麻煩,把我毒打了一頓。為了這個,見深把皇后給廢了。

這下,我的惡名便傳遍了朝野。那些文官不問緣由,紛紛指責我是紅顏禍水,後宮其他的妃子也退避三舍。兩宮太后對我的成見更深了,她們立刻把王賢妃送上了後位。

可是這些依然擋不住他對我的愛,他更加偏愛我,寵幸我,一直冷落後宮眾人。我不想勸他雨露均霑,愛情都是自私的不是麼?

也許是我們的愛感動了上蒼,我竟然懷上了孩子,而且居然是個兒子。我知足了,真的知足了,只想好好守著孩子,守著他一起好好過日子。

可是,不到一年,就因為我懷孕年紀過大,孩子天不假年,夭折了。我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在他懷裡哭,哭到沒有眼淚。

他對我的愛並沒有因為孩子的夭折,我的年老色衰而減少,反而更加優待我。

後來,我再也沒有孩子了。其他嬪妃生了很多孩子,可她們都嫉妒我獨得見深的寵愛,暗地裡罵我是狐狸精,不讓她們的孩子靠近我。

他在外面養了個兒子,我是知道的。孩子六歲那年,他母親死了,我還撫養過他幾個月,把他當親生兒子對待。可是周太后害怕我對他不利,就帶走了他親自撫養。

我是多麼的愛他呀,我怎麼會害死他的孩子?我害死他的孩子對我有什麼好處?我已經生不出孩子了,還指望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嗎?真是笑話。

過了幾年,見深又封我為皇貴妃,這下,後宮對我的記恨更深。我年紀也大了,看著她們一個個年輕貌美的,心裡也有氣。有時候看她們不爽,也會教訓教訓她們,但是都是有分寸的,不然太后還不把我生吞活剝了。

他把所有的奇珍異寶都送給了我,我都收下了,也不分給別人,才不管她們的眼光。過了半輩子擔驚受怕的日子,我也該做回自我了。

年紀大了,越發離不開他,越發地使小性子,也越發地不可理喻。但是,我從來沒有做過殺害嬪妃之事,不知道流言從何而起。

我被罵聲深深地困擾著,終於我的生命也到了盡頭,回望我這一生,除了他,留下來的僅僅只是罵名!

影視劇終究是影視劇,歷史上真實的萬貴妃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她會愛,會恨。她奪走了後宮其他女人的寵愛,包括下任皇帝的母親。為了給他母親解氣,就刻意醜化萬貴妃。


無名氏論史


說到明憲宗的寵妃萬貴妃,其形象被無數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黑化為心狠手辣,十惡不赦。因為自己不能生育,便殘害其他已懷孕的妃子,使其墮胎。

更有說後來的孝宗出生時頭頂禿了一塊,也是因為他母親懷他時中毒引起的,以及孝宗母親後來猝死也是因為萬貴妃下的毒手。

這些“罪狀”可信度有多高呢?

首先,這兩件事分別被詳細記載於《明史·萬貴妃傳》和《明史·紀太后傳》中,但《明史》是清朝為前人所修。

明末有個叫毛奇齡的學者,曾寫過一本名為《勝朝彤史拾遺記》的明朝野史,前面所述兩項罪狀都在這裡邊,連文字都幾乎一樣。

清初開始修明史時,請毛奇齡作編修工作,此人便將自己先前野史中的相關內容,順手抄進去。而毛奇齡的這些文字又是出自哪裡呢?

明朝萬曆年間有位叫于慎行的學者,寫了本名為《谷山筆塵》的野史,毛奇齡的野史中關於萬貴妃的這兩個指控皆源於此書。

不過於慎行在此書結尾處又加了一句:“萬曆十二年,一老中官為予道說如此。”就是說,這些事都是他在1584年從一個老太監那兒聽來的。

道聽途說的事情,可信度能有多高,這就不言而喻了。

就連後來的乾隆皇帝,都親自寫了一篇名為《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墮胎》的文章為萬貴妃鳴不平,收錄在《乾隆御批通鑑》中。

文中寫道:“宮闈事秘,傳聞已不可憑,或由眾人深嫉萬安之假附亂政,遂飾視為無稽之言已歸萬妃。”

意思就是說,宮中的傳聞並不可信,以及,憲宗朝的首輔萬安,因常年遭群臣妒恨,又因其硬認萬貴妃為親戚,導致最後萬貴妃連帶被黑。

其次,縱觀明朝的正史,除《明憲宗實錄》中可以看到,有關萬貞兒幾條沒有涉及原則問題的”罪狀“外,並無對其害人的指控。

說的都是萬貴妃受到成化帝的專寵,服用器物窮極僭儗,四方進奉奇技異物皆歸之,一門父史弟侄皆授予都督、都指揮、千門戶這類的職務等等。

而這些,對於一個備受皇上寵愛的妃子來說,不都很正常嗎?

通過《明憲宗實錄》中的記載也可知道,明憲宗共有20個左右的皇嗣,其中有14個皇子,成年的皇子就有12個。如果,萬貴妃真的殘害懷孕的妃子們,明憲宗這麼多孩子從哪冒出來的?

另外,同樣還是《明史》,一邊說著萬貴妃如何處心積慮的加害於懷孕的妃子們,但在商輅的傳記中,卻又說萬貴妃一直撫養著小太子朱佑樘,視他如己出。

而朱佑樘的生母紀妃,在生前也是享受著極高的禮遇,去世時也舉行了高規格的葬禮。《明史》中這些前後矛盾的文字又該怎麼解釋?

對於萬貴妃撫育朱佑樘一事,在《明憲宗實錄》中也有相關原文的記載:“重以貴妃殿下躬親撫育,保護之勤,恩愛之厚,踰於巳出。凡內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門聞之,莫不交口稱讚,以為貴妃之賢,近代無比,此誠宗社無疆之福也。”

萬貴妃,是否真的如清朝人所修《明史》中,記載的那般作惡多端,對比明孝宗朱佑樘為前朝所修的《明憲宗實錄》,可信度哪個更高,答案不言自明瞭。


雲翛逸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曾經平反了于謙的冤案,在位期間也做了一些改革,政治還算清明。

萬貞兒曾經是朱見深的保姆,大他整整十七歲,後來被朱見深立為才人,生下皇長子後又被封為才貴妃。

中國自古以來得寵的妃子不計其數,但是像一個大十七歲的妃子能這麼受寵愛,還是非常鮮見的,也導致世人多評價她是妖姬,那麼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一、朱見深有嚴重的戀母情結

正統14年,明英宗朱祁鎮出征瓦剌卻兵敗被俘,臨行之前他讓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立朱見深為太子。

為了不讓瓦剌借皇帝的名義騙開關防,更為了避免國無長君,于謙等大臣紛紛與皇太后商議,決定朱祁鈺為皇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

後來朱祁鎮被放回國,卻被軟禁在了南宮。

三年後,朱祁鈺有了皇子,於是廢掉了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當太子,誰料他的兒子卻很快夭折了。

五年後,朱祁鈺病重,石亨、徐有貞等人撞開南宮大門,迎明英宗復位。明英宗復位後,復立朱見深為皇太子。

可以想見,朱見深自兩歲當太子後便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對於這麼個小孩子而言,這無疑是殘酷無情地。同時,也造成了他嚴重的不安全感,在他最需要人的時候,一直在他身邊陪著他長大的卻是萬貞兒。

在他的眼裡,萬貞兒像母親一樣關愛他,像姐姐一樣呵護他,而不像其他的人在他得勢的時候就對他好,失勢的時候便又去奚落他。要知道在小孩兒的面前對這些其實很敏感,就這樣在幼小的朱見深心裡埋下了深深的戀母情結,使他一生之中對萬貞兒不離不棄。

二、萬貞兒太過於瞭解朱見深的弱點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接受他們之間的姐弟戀,一方面原因是覺得皇帝擁有後宮佳麗三千,一定會喜新厭舊,另一方面是因為萬貞兒比朱見深大了整整十七歲。

其實,年齡是一個弱點,可又何嘗不是一個優點呢?

我們看影視劇的時候,不是經常聽到有這麼一句話嗎?

“我是看著你長大的!”

從小就看著長大,知道他的一切,他的喜怒哀樂,他的飲食起居,沒有比這個更能控制一個人了。

更何況她面對的還是未來的皇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儘量滿足他的一切需求,使得朱見深產生了深深的依賴。

甚至於,剛剛明憲宗剛剛完婚,就撇下年輕貌美的吳皇后,一心扎進萬貞兒的寢房。

三、萬貞兒頗有手段

在明史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憲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后吳氏。”

萬貞兒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總之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吳皇后被廢,她獲益最大。

她善於逢迎帝意,利用明憲宗對自己的寵愛,炒作自己被吳皇后仗打一事,硬是廢掉了皇后。

但是由於她太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明憲宗反而沒有立她為皇后,又立了王皇后。王皇后也深知吳皇后被廢始末,忍辱負重,一再退讓,反而讓萬貞兒抓不到什麼把柄。

但同時,王皇后也失去了皇后的威嚴,萬貞兒成了後宮的實際掌權者。

那麼萬貞兒真的是無惡不作,被人們稱為一代妖姬是不是實至名歸呢?

野史記載和諸如《後宮》之類的影視劇,往往描述的萬貞兒心狠手辣,毒害妃嬪,殘殺皇嗣。

包括後來的明孝宗朱佑樘差點也被害死,那麼這些描述是否屬實呢?

首先,萬貞兒沒有那麼大的權力:

明朝是一個什麼樣的朝代,想必不用多說,宮廷裡的機構是相當完善的,皇帝每天寵幸的哪個嬪妃都會有記載。要知道當初明神宗朱翊鈞那個甩也甩不掉的太子,就是因為當時有人記錄下來了。

更何況,皇帝有沒有兒子是關係到國家有沒有繼承人的大事,皇子總是平白無故的死了,這種事太后和大臣們就不會管嗎?

明憲宗再愚蠢,也不會拿自己的江山社稷開玩笑,萬貞兒要想瞞過那麼多人,設計弄死皇子,她真的做不到。

其次,萬貞兒沒有動機:

有人提出的理由就是,萬貞兒曾經為朱見深生過一個孩子,自此之後,便性情大變,開始毒殺皇嗣。

其實你仔細想想就明白了……

萬貞兒她當時已經知道自己不會生了,她也犯不著為自己將來的的兒子去清除障礙。更何況憑著明憲宗對她的寵愛,立誰的兒子為太子,都不用影響到她的身份。

最後,萬貞兒年齡擺在那裡:

就算是萬貞兒要為自己的後半生著想,但是,她比明憲宗大了足足十七歲,就算是死,她也會死在明憲宗的前面。自己的兒子已經死了,再去害別人,除了增加他人仇恨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萬一由於自己去害別人,惹怒明憲宗,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等她的兒子死亡之後,她已經得知自己無法生育,沒有必要處處作惡,但凡有點思想,都不會這樣做。

實際上,關於萬貞兒作惡的事,同時代史書沒有記載,有關於萬貴妃的這些劣跡的正史記載都是在清朝修的史書中。

通過這些仔細捋捋,就可以發現,所謂萬貞兒如何品行不端為非作歹,純屬子虛烏有。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免有所感慨,明朝的皇帝算是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且最自由的皇帝,但也是最孤獨的皇帝,所以明朝皇帝中不乏有多情的。

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朱元璋和馬皇后,還有他的父親朱祁鎮和錢皇后,他的兒子朱佑樘和張皇后。

據史載,明孝宗朱佑樘還是難得的一家三口呢!

所以,萬貞兒真的是一代妖姬嗎?

不一定哦!


楊角風發作


現代的人看到年齡相差太大的戀情還會側目,何況封建時代的皇帝?你作為一個皇帝擁有那麼好的條件,不該沉溺年輕肉體流連醇酒美婦嗎?怎麼對一個長相彪悍的阿姨愛的死去活來,這不是變態嗎?其中肯定有內情······【攤手】

所以啊,明憲宗和萬貴妃這一對難得存在的真摯感情,終於被後世人以訛傳訛的變了味道,某小時候就看過描寫萬貴妃為了迷惑皇帝往肚臍眼裡塞藥的故事,比較香豔哈!

對於萬貴妃的描寫明史記載說她寵冠後宮,說她墮胎無數,說她害死紀妃,說她作惡多端,說憲宗為了她廢后,為了她不要兒子云雲,真相真是這樣嗎?

《明史·萬貴妃傳》的內容並不是來自明實錄,而是來自明末清初的毛奇齡(1623—1716)所寫的《勝朝彤史拾遺記》。

《勝朝彤史拾遺記》中有關萬貴妃的資料來自明萬曆時期的于慎行(1545~1607)所著的《谷山筆麈》。

而《谷山筆麈》中關於萬貴妃的資料來源,據作者于慎行自己說是聽宮中一個老太監口述的,這個萬曆年間的老太監叫什麼名字,在宮中什麼職位,他又是從哪裡聽到的,于慎行都沒有交代清楚,故此真實性有待商催。

于慎行同時期的人沈德符就對此事表示質疑,要麼這事是于慎行自己瞎編,假託不知名老太監以增加真實性,要麼是于慎行被老太監忽悠了,劉姥姥還編故事忽悠賈府一眾人等呢!“不知宦寺傳言訛誤,更甚於齊東。予每聞此輩談朝家故事,實無一實者,最可笑也。”【沈德符】

不管真實不真實可笑不可笑,這個不知名老太監口述百年前成化年間萬貴妃的惡毒事被于慎行記載下來,又被毛奇齡抄過去,清朝修明史的時候請毛奇齡指導參與,毛就把自己的大作一字不動打包抄進明史,現代人去看明史當然接受明史所記載,萬貴妃就是一個惡毒的女人云雲,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啊!有太多人只管抄不管真不真。

關於萬貴妃惡事的記載最主要的就是:逼後宮墮胎無數,害死紀妃。

成化時期的大臣因為錢太后和周太后的糾紛都長跪不起又哭又鬧逼明憲宗就範,怎麼萬貴妃在後宮逼妃子墮胎,還墮胎無數,這樣傷害國本的事情,大臣們集體失明沒看見?可能嗎?

或者說是大家都不知道啊,這就更不可能了,既然墮胎無數,那被逼的妃子人數就不會少了,就沒有一個能遞出消息嗎?身邊就沒有太監宮女知情嗎?如果萬貴妃真把後宮經營的鐵桶一般,啥消息都漏不出去,朱佑樘又是怎麼逃出萬貴妃的天羅地網呢?這都根本經不起推敲的好伐。

再說,經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這麼多年都沒人指責萬貴妃墮胎,突然到了萬曆年間有太監口述說萬貴妃墮胎,這未免太離奇了吧!

其實早在清朝時期,八卦小能手乾隆皇帝就曾對此段提出質疑:萬貴妃稱霸後宮,誰懷孕就逼誰墮胎,那二皇子朱佑極是怎麼出生的?況且,孝宗出生時,朱佑極還在,還是太子,太監張敏說皇帝還沒有兒子這話從何說起呢?

再說,紀氏產子、宮人疏通、吳廢后幫忙撫養種種,張敏都知道,宮中耳目無處不在的萬貴妃卻查不出來?這可能嗎?萬貴妃連哪個妃子懷孕都查得到,那麼大一活人查不到?這不扯淡嗎?

繼續來說說孝宗生母紀氏之死,明史說紀氏暴死,大概就是萬貴妃下的手,而孝宗實錄記載說紀氏從懷孕開始就身體不好,退居西宮,在安樂堂生下孝宗。成化十一年四月,乾清門火災,憲宗召三皇子朱佑樘入昭德宮,昭德宮是萬貴妃的寢宮,也就是說,朱佑樘進宮後是暫時由萬貴妃撫養的。

過了幾天,憲宗給兒子賜名朱佑樘,在文華門見百官,為此,商輅還上一封奏章,奏章全文如下:

“臣等仰惟皇上至仁大孝,通於天地,光於祖宗,誕生皇子,聰明岐嶷,國本攸系,天下歸心。重以貴妃殿下躬親撫育,保護之勤,恩愛之厚,逾於己出。凡內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門聞之,莫不交口稱讚,以為貴妃之賢,近代無比,此誠宗社無疆之福也。但外間皆謂,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見,揆之人情事體誠為未順。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煩貴妃撫育,俾朝夕之間便於接見,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愜眾人之公論,不勝幸甚。”商輅《商文毅疏稿·國本疏》

奏章簡單明瞭,就是說:萬貴妃親自撫育皇子,保護恩愛猶如親生,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莫不交口稱讚,誇貴妃的賢德是近代沒人能比的了,這也是社稷宗廟大明朝的福分啊!皇子生母久病,還要麻煩萬貴妃繼續撫育皇子,皇子生母紀氏可就近居住,以便朝夕相見全母子之情。

明憲宗採納了商輅的建議,五月份把紀氏賜居永壽宮,六月份,紀氏死亡,十一月朱佑樘被立為太子,隨即,被周太后帶走到仁壽宮。

通過以上可以得知,紀氏久病,正常死亡,朱佑樘在當年的四月進宮起,被周太后帶走最早也得是十一月以後,這期間都是住在昭德宮由萬貴妃撫育的,如果萬貴妃真要暗害他,機會不要太多。連皇子都不害,去害一個後宮毫無存在感的紀氏,以為萬貴妃很閒啊?還有那個在明史裡被吞金的張敏,其實活到成化二十一年才壽終正寢啊!

周太后為何要帶走朱佑樘?是擔心萬貴妃謀害皇子?不是,其實這只是簡單的婆媳矛盾,眼看著兒子待萬貴妃比待自己親近,老周除了耍親媽的威風還真折騰不起來,自然看萬貴妃不順眼,當然不能讓孫子再給萬貴妃養,又養的和她不親近了,所以帶走自己養育。從這裡也可以知道,萬貴妃如果真有逼妃子墮胎的行為,就老周那折騰事的作天作地的作風,宮裡早炸鍋了。

所以啊,明史記載的萬貴妃之惡事純屬胡扯八道,禁不起推敲質疑,在此處要對乾小四同志的質疑精神提出表揚!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咱們史料說話,謝絕以訛傳訛。


猴格大人


朱見深14歲還是太子時,就將身邊已經31歲的宮女萬貞兒納為嬪妃。這在當時已然有違常理,雖然封建王朝皇子身邊的宮女大多會對年幼的皇子有著性啟蒙的作用,發生男女之情很常見。但如果沒有子嗣,幾乎不會晉升為妃。何況萬貞兒比朱見深年長17歲之多,遠遠超出了人們當時的接受範圍。不過震驚朝野的還是兩年後,16歲的朱見深繼位,成為明朝第八位皇帝——成化帝。正當兩宮太后忙著給小皇帝選立皇后時,成化帝卻堅持己見,要立33歲的萬貞兒為皇后。最後,兩位太后以先皇遺詔為由,逼迫朱見深選了年輕美貌、出身名門的吳氏為皇后。

這位皇后吳氏大有來頭,父親是羽林前衛指揮使吳俊,舅舅是曾在曹吉祥叛亂中救過朱祁鎮一命的懷寧侯孫鏜,堪稱將門虎女。然而朱見深對17歲的吳皇后看都不看一眼,新婚之夜他就是小坐片刻就離開了並去了萬貞兒的住處。成化帝的所作所為鬧的是滿朝譁然,吳皇后也是顏面大跌。

一屆妃子敢挑戰皇后權威,吳皇后非常生氣。後來她找了個由頭讓人按住萬貞兒就是一頓暴打,由於太過生氣,吳皇后搶過宦官手裡的廷杖親自打了起來。成化帝聞訊後,即刻下令廢后。而此時吳皇后被冊立才僅僅一個月。皇后的廢立不是兒戲,成化帝費盡心力導演了一齣戲,證明吳皇后是靠行賄得到了先皇欽定的太子妃位置。因妃廢后,這在明朝歷史上絕無僅有。年少的成化帝對萬貞兒偏執的愛也讓人們大跌眼鏡。

後來,萬貞兒為成化帝生下一個兒子。成化帝封她貴妃,讓其統領後宮。這名皇子十個月大就夭折了,此後萬貞兒再未生育。但成化帝對她依舊寵愛備至,這引起朝臣的極大不滿,認為成化帝的行為會導致皇室無後。成化帝非但不聽勸阻,反而警告大臣再有上書此言者發配邊疆。史書曾有言萬貞兒到處迫害成化帝懷孕的妃子,這使得萬貞兒的得寵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朱見深兩歲那年,瓦剌南犯,直逼大同。明英宗不顧群臣反對,御駕親征。按照明朝制度,皇帝出征,需要太子監國。於是遵從當時皇太后孫氏的旨意,立了幼小的朱見深為皇太子。並派了自己的貼身宮女,已經21歲的萬氏來服侍朱見深。這個萬氏就是後來權傾後宮的萬貞兒。本來朱見深的命運可以平步青雲,但不料明英宗遭遇了震驚朝野的土木堡之變,為瓦剌所俘。於是,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被扶上皇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叔叔做了皇帝,朱見深就被廢了。他被趕出皇宮,所有人都對他避之不及。而這時萬貞兒沒有像其他下人一樣選擇明哲保身離開被廢的太子,而是不離不棄陪著太子住到了宮外。陰冷的寢宮,粗陋的飯食,再加上對生人的戒備都讓朱見深精神壓力非常之大。只有宮女萬貞兒將朱見深視為己出,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天伺候和安慰他。朱見深對萬宮女十分依戀,兩人相依為命熬過了最困難的時刻。

朱見深的父親後來成功復辟,萬貞兒帶著朱見深回了宮。她被朱見深封為嬪妃。雖然宮女服侍太子屢見不鮮,但像成化帝這樣痴情不改的卻絕無僅有。除了兩人共食苦淡外,成化帝自己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

朱見深的大臣馬良喪妻,數月後馬良就娶了新的妻室。朱見深知道後很不高興,覺得馬良妻子死了這麼快就續絃,感情太涼薄,甚至都不願再召見馬良了。

萬貞兒如此待朱見深,應該不難看出她是個樸實善良的女子。然而影視作品中,萬貞兒常被刻畫成狠毒婦人,謀害懷孕嬪妃的兇惡形象。《憲宗實錄》中指責萬貞兒的罪狀經後來分析,萬貞兒的所作所為並未超出一個得寵妃子的權限,也沒有任何真憑實據。僅有一條指責她搜刮民財殘害忠良,但這朝外之事根本無法扣在久居深宮的萬貴妃頭上。而且這些資料多來自於朱見深的繼任者之手,他們對萬貴妃得寵心懷不滿,不便於斥責成化帝,變著法罵到萬貴妃頭上也是正常。

萬貞兒去世後,朱見深半晌沒說出話。幾個月後,他憂傷過度隨之而去。這段曠世愛情自此有了個圓滿結局。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在明朝皇帝中,憲宗的子女數量不算少,活了41年,光兒子就生了14個,而且是多個女人所生。

萬貴妃只比他早死幾個月,憲宗的兒子們出生的時候萬貴妃都還活得好好的,要是她真如傳言中那麼可怕,不許宮中女人生育,這許多兒子都是哪兒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