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薩達姆與拉姆斯菲爾德是老朋友,為什麼後來拉姆斯菲爾德要殺薩達姆?

煮酒真大叔


國家之間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薩達姆與拉姆斯菲爾德之所以是老朋友,也都是為了國家而交的政治朋友,這種朋友算不上現實生活中的朋友。

一、首先來說一下老薩與老拉的“甜蜜交往史”。

海灣戰爭前,伊拉克與美國可是“穿一條褲子”的盟友,當時美國給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才使的伊拉克在兩伊戰爭沒有戰敗。

為什麼伊拉克和美國那時關係那樣好呢?

因為當時的伊朗與蘇聯關係好,而伊拉克與伊朗本來就有領土糾紛,於是美國就選定了伊拉克,所以兩伊戰爭也是蘇聯與美國在後面各自支持伊朗與伊拉克所打的戰爭。

據資料記載,1982年,伊拉克與伊朗戰爭打到白熱化時,薩達姆明顯打不過伊朗,不斷後退。如果薩達姆戰敗了,伊拉克歷史就重寫了。關鍵時刻,美國及時相助。當時美國總統里根全力支持伊拉克,甚至動用美國的情報部門,不斷向薩達姆提供伊朗軍隊動向。因為當時美國衛星圖片非常清晰,伊朗就像“光屁股”一般,所有軍事部署與動向都被美國衛星拍到。

薩達姆好不容易抓到救命稻草,在後來的作戰中不斷贏得先機。為了幫助伊拉克,美國還通過轉手貿易,把先進坦克先賣給埃及,然後埃及又把自己的老舊坦克賣給伊拉克。後來里根直接向伊拉克出售先進的直升機和情報偵測設備。

為了使薩達姆不倒臺,里根的情報部門還把伊朗國內要員情況提供給薩達姆,防止伊拉克國內反對派中有伊朗人身影。

在美國政府“體貼入微”的關懷下,薩達姆越戰越勇,很快伊朗就明顯不支。後來兩伊戰爭後,雖說兩國誰都沒沾光,損失都很大,但戰爭有利一方還是伊拉克。

伊拉克與美國蜜月期間,有一個美國有名人物與薩達姆是鐵哥們,這個人就是曾兩度出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據資料記載,1983年12月20日。拉姆斯菲爾德偷偷到了伊拉克會見薩達姆,當時拉姆斯菲爾德還不是美國政府高官,但里根對他很信任,就派拉姆斯菲爾德去伊拉克會晤薩達姆。

拉姆菲爾德與薩達姆主要談了美國如何援助伊拉克的事情。從此拉姆斯菲爾德與薩達姆建立了私人關係,在隨後兩伊戰爭中,兩人可以說無話不談,一直到海灣戰爭,拉姆斯菲爾德與薩達姆還保持好哥們關係,這層關係一直保持了十多年。

二、其次,拉菲斯菲爾德當國防部長時為什麼執意要把薩達姆送上斷頭臺呢?

海灣戰爭期間,正是老布什任總統,此時拉氏不受歡迎,沒在政府任職。克林頓當總統時,老布什也在從商。但小布什當總統後,拉氏開啟了“政治名星”之路。隨後再次出任國防部長,並發動阿富汗戰爭,還鼓動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

有人說伊拉克戰爭背後推動者就是拉姆斯菲爾德。那麼拉姆斯菲爾德為什麼執意要打伊拉克戰爭呢?

一是攪起中東亂局

中東是世界上最為敏感地區,這個地區雖然大都信奉伊斯蘭教,但並不和睦,時常大打出手。由於中東盛產石油。而且石油產量能夠左右世界石油形勢。所以中東如果不亂,是不符合美國利益的,美國就無法從石油中獲利。

拉姆斯菲爾德當過國防部長,研究過世界形勢,他能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海灣戰爭後,沉寂了十多年伊拉克日子不好過,但還不至於國家崩塌。而伊拉克、伊朗、敘利亞這些國家屬於中東核心區域,必須攪亂才行。當時的敘利亞美國無法下手,伊朗更不敢動手,所以就剩一下一個被制裁後的“軟柿子”薩達姆了。

二是老薩與俄交好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就進入被制裁期。這段時間別說伊拉克官員日子不好過,就是老百姓也不好過。為了重新崛起,薩達姆不會坐以待斃,他當然要想辦法突出重圍。所以他選擇了俄羅斯,必竟在歷史上,伊拉克與蘇聯有過蜜月期。

而此時俄羅斯剛從解體後困難期出來,又經歷兩次車臣戰爭,實力已大減,但普京的大國意識還有,俄羅斯也不想放棄中東。於是在老薩的“眉來眼去”之下,兩國開始秘密交往。

據英國《每日電訊》披露,俄羅斯在伊拉克戰爭前的幾個月,向薩達姆提供了廣泛的援助。老薩與俄羅斯走近,美國當然不願看到,所以拉氏決心必須把薩達姆剷除。

三是為了美元堅挺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要先看看拉姆斯菲爾德的身份,從過政懂軍事,還從過商,這樣的經歷無人能比。也使拉姆斯菲爾德熟悉美國對外戰爭的用義。

很多人不明白,美國年年打仗,不管大仗還是小仗反正不斷。按照常理分析,打仗是花費大量金錢的,但美國非但沒有窮,反而越打越富,讓人很不理解。這就是美國的美元戰爭,因為每場戰爭都針對一國,打完了美元就滾滾向美國湧來,道理大家都懂得。


泥腿看客


要解讀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拉姆斯菲爾德這個人。拉姆斯菲爾德可以說從年輕時就是個很出眾的人,三十出頭就當上了眾議員,此後在美國政府多次出任要職,四十出頭就當了國防部長,可以說是美國政界一顆耀眼的明星。但是正因為少年得意,拉姆斯菲爾德也沾上了恃才傲物的毛病,同時他也屬於天生小心眼。話說他在當國防部長之前乾的是白宮辦公廳主任的職務,總統是福特。一九六九年聖誕節前夜,深受總統器重的拉姆斯菲爾德替福特總統制定了一份內閣調整名單,把原內閣大部分成員都踢了出去,史稱聖誕節大屠殺,當時轟動世界政壇,這次內閣大變動可以說讓小心眼的拉姆斯菲爾德痛快淋漓的出了一口氣,把以前得罪過他的,政見分歧嚴重的,甚至他看不順眼的閣僚重臣統統趕出白宮。小布什的爸爸老布什當時正處於政壇上升階段,也因為拉姆斯菲爾德的原因,被一腳踢到中央情報局當局長,那個年代中央情報局在美國公眾眼中可以說是臭名昭著,每個當過中情局局長的人基本上仕途都止於此步,甚至在中情局出任過高級職務的人以後都無法再擔任通過選舉才能獲得的職務,拉姆斯菲爾德的狠辣可見一斑。也正因為行事強硬不留後路,拉姆斯菲爾德在華盛頓政治圈子裡很快就搞的四面楚歌,只好退出政界投身企業界,仗著長袖善舞的本事也是風生水起。三十年後,小布什險勝戈爾當選總統,因為大選存在爭議,道義上略顯單薄的小布什需要在組閣時平衡各方勢力,於是力邀企業界大佬拉姆斯菲爾德加盟,由此拉姆斯菲爾德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兩次出任防長的人。上任後爆出的第一天大新聞讓人啼笑皆非,他在某次進入五角大樓時,腰部被門衛撞到,居然大發雷霆,要不是被周圍記者勸阻,甚至要和門衛拳腳理論,此人脾氣修養可見一斑。可以說拉姆斯菲爾德這個人可以用五個字評價,有才脾氣臭。拉姆斯菲爾德和薩達姆的淵源開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兩伊戰爭,作為派往伊拉克的美國密使,拉姆斯菲爾德為美國政府做了很多不能見光的事,這些事美伊兩國心照不宣,即使後來海灣戰爭時期兩國刀兵相向,也沒有徹底撕破臉皮把這些黑幕抖摟出來,作為當事人的拉姆斯菲爾德對此心知肚明,到了伊拉克戰爭時期,已經出任防長的拉姆斯菲爾德應該是感覺到了收網的時候了,薩達姆政權對於美國來說到了最後利用的階段,這也是美國統治集團的共識,作為前臺代表的拉姆斯菲爾德當然要不遺餘力的去執行了,所謂的老朋友不過是利益支配的分化合縱,國際政治角力的舞臺上,誰信老朋友,誰就會被老朋友坑慘。比如說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近幾年坑中國的事也是沒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