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人民日报》专访傅盛: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目标和方法论

就在上周,我受邀出席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人民日报对我作了一个专访,谈了很多近期的最新思考。包括为什么转型做机器人,为什么做猎户星空,怎么生态化管理,怎么定义商业和成功,为什么会去跑马拉松,以及创业到底是为什么。一并分享给你们:)

《人民日报》专访傅盛:做机器人很难,有争议是好事(上)(关注我公众号 【ID:fstalk】,即可阅读上篇)

5.生态化管理,成立猎户星空,体外带动体内成长

主持人:对于猎豹这样一个2000多人的公司来讲,包括整个团队人员思想上的凝聚,包括怎么去动员大家的精神,组织架构的调整,他其实可能会有很多方方面面的挑战。

傅盛:挑战还是非常巨大的,人的思维是比较难以改变的,我们也有很多办法。比如,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叫猎户星空。由一个新的组织体来开发,由猎豹投资的方式来做,在体外创造一个新物种,再用他的发展来带动体内成长,现在看起来还比较有效果。

主持人:做体外的加法,然后再反过来影响原先的组织体有一个更好的跃升。

傅盛:比如说猎豹有2000多人,这两千多人一年还创造了大概50亿收入。所以,我们的方法就是在原来的移动互联网投入上和收入规模上保持稳步增长,然后在新的方面,用一个新的生命体孵化,形成过渡。

主持人:这其实可能是很多已经走上成熟阶段的公司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就是在转型的时候怎么取平衡老业务和新业务之间的关系。

傅盛:对,这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话题了,最近我还读了很多关于生物学的书。这个时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在加速的变化,甚至有个词叫VUKA时代,就是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易变性。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下,我们怎么做好新的管理和转型,这是所有公司很快会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6.生命年龄并不重要,核心是思想不被禁锢

主持人:现在看这几年的转型和调整,我不知道您对您自己的决策有什么样的评价?或者说如果说作复盘的话,讲成功,您觉得经验在哪?如果说讲教训,又在哪?

傅盛:我觉得讲成功,还是抓住了一些机会。本质上就是抓住了机会,你可能说你自己有什么能力,我觉得能力是要和机会匹配的。抓住机会是最大的能力。然后在这个机会上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积累。

教训呢,还是很多的。比如猎豹今年有八年历史了,其实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这个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人往往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你的生命年龄,并不关键;关键是你的思想,会被禁锢住。在这个加速的时代,我们怎么让更多的人转变思想,创造更好的方式让大家更快的去转变,这是猎豹的教训。

虽然猎豹看上去成长这么快,但和顶尖的企业比,我们还不够。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过去也有一些机会,坦率讲也没有真正做好,看都看到了,比如全球做移动广告平台,三年前就开始做了。移动广告平台当时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我们自有广告做得不够好,导致了后来Facebook,Google对我们有些政策调整以后,收入增长的规模受到影响,这是我们自己没做好的地方。

所以我就去读生物学,读进化论的书。生物世界就是这样。如果外界环境不变,原有的种群就会很繁荣,但,突然有一天,小行星撞地球,恐龙就灭绝了。那为什么人类的祖先可以活下来呢?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哲理性的东西,也是共通的。

这就是我们的教训吧。我们怎么在组织改变上适应这个时代和行业的变化,怎么适应公司战略的变化,这是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去学习的。

主持人:而且应该是一个快速的适应,不断灵活地调整。过去这八年时间,你觉得哪些时间段,哪一些决定你下得比较艰难?或者说最痛苦的纠结的时候?我觉得每一次这种大的调整一定会经过很多审慎的考虑,一些思考。

傅盛:我觉得应该有那么两三次吧,对我们来说是很重大的,决定性的。

比如,做国际化这件事。大概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绝对不是拍脑袋就做决定的。首先是用小团队尝试,然后觉得不错。其实当时要把很多人调过来去做,内部也经过激烈讨论,大概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说服了大家,最后做了国际化。

而做国际化后,有个非常大的挑战是没有公司在海外移动互联网有过大规模的收入。当时移动广告还没起来,Facebook上市后股价还被腰斩了,大家都担心移动端是无法商业变现的。在那个时候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当时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收获很多用户,那一定还是有机会有商业收入的。这是比较艰难和纠结的决定。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做机器人,做人工智能,这个决定就比上一个还要艰难。因为以前你做国际化的时候,属于光脚的,大不了就再创业呗,或者再找份工作。但今天,你就是穿鞋的了,有那么多股东,也有市值,股价每天来回波动,内部很多同事跟着你干了几年之后,他们也算是既得利益者,也算是功成名就。这个时候,我们又有些机会没抓住,要让大家认识到自己能力不够,或者说在新时代下能力不够,又会非常痛苦。

所以,去年猎豹高管团队都有一些调整,有的人也离开了,我觉得如果你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就像新陈代谢一样,或者就像蜂巢分裂一样。但是大家这么多年走过来,还是有很多压力和情感上的不舍吧。

7.机遇和势能永远是最重要的,互联网已变成“传统行业”了

主持人:你是一个创业者,现在也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和掌舵人,如果您回头去看的话,您觉得您的领导风格,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或者说要成为一个好的创业者,好的掌门人,需要些什么样的特质?

傅盛:我的领导风格还是经历过一些转变的。刚开始公司创业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严厉的领导者,也会骂人,非常严厉,经常会把下属给说哭了,就在当时压力特别大的时候。

等到上市,我就更倾向于大家讲的人性化管理。我会经常把我的想法,对于公司的思考,对于业务的思考,在内部开会的时候会和大家讲,有的花一两个小时带大家读一本书。我会很重视这种学习和自我的进化。这些内部的分享整理成文章发出来,下面的人说你怎么还有时间写文章,我说都不是我写的文章,是我讲话的一些纪要。我觉得是分享型的吧,这就是到了上市以后。

到今天,我会更多的思考组织构架的调整,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怎么用新型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可能更向管理者转变。

第一阶段可能是一个身体力行的leader ,带领大家把一个产品的细节给做好;第二阶段可能更像一个和大家去分享思想观念的人,希望这种思想观念促使大家成长,然后让大家自己去生长;现在可能更像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战略的布道者。我可能会根据我们想要实行的战略,在我们的组织体系上,在内部组织的构建上,去花很更多精力,让大家更能够激发主动性。

我们现在有一个词叫“赋能型组织”,就是让我的这种能力赋给我们每一个内部组织,这可能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一种转变。

主持人:以前你是站在第一排,你希望你往站在第二排去转型,去推动更多的年轻人。2011年左右,当时采访了几位互联网圈的人,大家都说感觉十年前是这些人,然后十年后还是这些人,这马上又要过十年了,就感觉新出现的人,其实并不多,您其实是其中一个,我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一段的互联网的创业史,以及接下来的机会?

傅盛:这是我这一年在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和10年前那一拨相比,差距是巨大的。首先,机遇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当你在一定的机遇上构成了一定的势能以后,其实他就会变成一个自成长的组织。

那就讲几句BAT不好听的话吧。和他们无关,这就是一个产业变化的很典型的一个范本。当一个产业从新兴产业变成一个成熟产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叫强者更强。就是马太效应。你看未来几年BAT的发展,其实是以挤占二三线互联网公司的流量为核心的,不是他们要去做,商业就是这样。

就像地产商一开始可能有很多家,最后就变成几家大的,然后他就越来越大。因为他的规模聚集效应,大家的方法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在方法一致的情况下,那肯定是有资本资源的更占优势,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已经结束了他的高速发展。这个行业本身已经结束了,变成了一个传统行业了。

经常见一些创业者跟我说“你们传统互联网”,称我们为“古典互联网”。虽然现在行业头部还在高速增长,但他的每一波的高增长都是挤压掉二三线公司的流量为一个标志的。

所以,我不认为在互联网会再崛起大公司。因为所有的崛起机会,巨头都看得到。他们也会投入。要么是投资,要么是自己做。包括共享单车被收购,包括最近的几家公司一发行就破发了。这看上去是一个个小的孤立事件,其实是这个行业现状的体现。

所以,如果真的要有创业者,一定要寻找下一个时代的机会,一定不是纯粹的互联网相关的。在美国就非常明显,今天这些创业他们聊得是生物科技,聊的是航天或人工智能,很少有人在聊一个APP,一个传统的互联网的东西。

主持人:其实这也是您转型做AI转型的思考吧?

傅盛:14年上市的时候,我大概就觉得互联网的大格局已经定了。你有没有可能像当时的猎豹移动,再在那个规模上成长个一两倍,或两三倍,我觉得可以。

但10倍的成长是非常难的。可能会有一两家起来,比如美团,但他不是一个普遍规律。他和创始人的特质高度相关。也和当时的机会高度相关,和巨头当时没看懂,一下子犯迷糊了高度相关,但,那个时间非常短。中间多少有点运气成分。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你对猎豹的期许,或者说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什么,你希望把猎豹带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傅盛: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同时互联网在加速这种竞争,行业的壁垒会越来越快消失。虽然互联网本身高速增长结束了,但它促使了整个社会的改变。我有一个词叫“认知同步”,以前你所谓的认知壁垒就是说我有所谓技术壁垒,因为我做了这么多年,我做的事情你完全不懂,或者我有很多代码的积累。今天一个技术人员跳槽,虽然我们有技术产权,但他带走了,你也没办法。

这种所谓技术的代码也在高速流动。所以,这件事要怎么做,商业模式是什么样,大家都很清楚,这就使得所有公司壁垒快速被打破,甚至也出现了没有公司的组织体,比如像比特币,也是巨大的财富效应。

我认为,我对猎豹移动很难去定义一个商业级的目标,虽然这个可能投资人不爱听,事实上就是这样。你说到底是100亿美金算成功?还是多少亿美金算成功?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后来我觉得还是要做一些符合你创业的时候真正想干的事情,或者叫初心吧。

如果我们能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变化,能做几款以前没有,最后变成一个大家喜欢的产品,这就已经非常令人幸福了。

所以,我们很早就做过像人工智能音箱。比如小雅音箱,其实核心技术全是猎户星空做的。包括今天的小米音箱,其中的很多人工智能技术也是猎户星空提供的。

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挺开心的事情了。所以,商业上它要结合时代,要结合资本,要结合产业,很难完全被定义出来。但在产品上,要做与众不同的产品,做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产品,这是我们全力以赴要去完成的。

8.机器人会是我退休前矢志不渝的事业

主持人:刚刚上个月推出的五款机器人可能也只是一个开始,就是你后面对行业的一个设想,还会有更宏大的一个圈。

傅盛:当然,我们得把这五款机器人做好。其实五款产品里面,有两款是我们投资公司做的。我们下个月还会发布一些产品。我们是生态化打法。我们不仅自己做,我们也投资。我们愿意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所以,机器人会是我们一个矢志不渝的追求吧。我想在我退休之前,如果还能做一件事,那就是机器人。其他的,虽然也很火,也很热,但不是你的菜。这件事能做好,对我的成就感,对整个社会也会有意义。

主持人:所以说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应该不大会看到猎豹的一个巨大的转身了,可能已知会沿着机器人这条路往前推。

傅盛:对,不会了,因为如果我再有30年退休,如果我想退休的时候,这个行业肯定还在高速发展。今天,我们只是看到了一点点的开始。所以我说,我们根本不是为了蹭热点,我也不是为了去diss我们的同行,我是觉得这个行业机会很大。

当然现在问题真的还是很多的。我们都处在一个懵懂期。只有认清自己,而不是沉迷在一个自我的狂欢当中,才能真正帮助这个行业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们对行业的艰难状况也有非常大的心理准备。我们把海外资产卖掉换取现金,现在大概有六七亿美金的现金储备,不算太多,但比一般的创业公司可能要好一点。所以,可以持续的不断地投入。

我们做了安卓工具,机器人也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工具,也符合我们整个的发展路径。看上去是机器人或软件,但其实它们都是工具型产品。它们也不是个金融产品,或者说线下推广就能完成的商业模式,也符合我们的特点。

主持人:其实你是想把它当成一场马拉松去跑,去走的。

傅盛:是的,梁宁写了一篇文章,她说核心就是要有生态,否则你只有底层技术是没有人用你的。你就算搞出一款CPU,没人用,这个事情怎么可能持续呢?

反过来说,应该怎么来建立起生态呢?核心就是要有用户。获得用户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要有好的产品。只有有好的产品,才有足够多的用户,才有机会去构建生态。虽然它从底层是需要技术一步一步去构建,但很多事情你得反过来做,你得找到这个产品,找到用户。

例如,iPhone发布的时候,没有一个部件是自己生产的,除了iOS是自己写的,连上面每个应用都不是自己写的。但苹果现在生产CPU,生产里面的关键性部件,还让智能手机真正普及了起来。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核心是找到这个产品,让用户喜欢,同时去参与这个生态的构建。

所谓自主创新,其实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9.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目标和方法论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您个人还挺喜欢跑马拉松的,也参加了一些比赛,一些需要毅力的活动。大家都知道您有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就是您瘦身成功,也是一个特别需要毅力的事情,您觉得这样有一些特质,是您特别重要的一个性格特点吗?或者说这就是您整个创业路上的一点特质吗?

傅盛:大多数人都会在别人做出一点成就时说,这是他性格上的优势。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比较害人。我觉得,性格并不决定命运,只有目标跟自己的方法论才决定命运。每一种性格的人都可以成功,我也可以告诉你,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有毅力的人。

我举个例子。如果我有足够的毅力,我高考就不会考那么不好了。我在中学时代是没有树立自己的方法和目标,完全凭聪明,翻翻书就写的那种。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爱写,每天就贪玩,我根本不算一个有毅力的人。我是一个很懒的人。

我也谈不上多么热爱马拉松,当跑的时候,每一步都想停下来。我没有体会跑的时候那种愉悦的感觉,但跑完以后有愉悦感,因为你的精力会好一点,状态也会更好一点,然后你突破自己后会有成就感,但突破的这个过程很痛苦,我能够通关的核心是我有目标了。

尤其创业,开始让我有目标了。所以,跑步瘦身都是我想清楚了我要树立目标。我那么胖,精力又不够,我就没办法完成创业这么艰苦的任务。我到现在还一周六天工作。要坚持下来,就必须给自己建立一个目标。

还有一点就是方法论。想想,你减肥真的是靠毅力吗?你也很难做到如钢铁般的意志。我在所有地方都会摆上体重秤,随时称重,不让自己犯大错。你肯定会犯小错,然后不断纠正自己。每次要跑步时也会经常不愿意跑,早晨起来的时候,困得要死。在跑和不跑之间犹豫半小时,这是很真实的状态。所以,我报马拉松赛就是给自己定个目标,还经常发朋友圈,给自己一些反向压力。

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业者真正要用心的事情。不是简单地谈毅力、勇气,其实是靠目标和方法论。

包括我提到人工智能。如果我只靠勇气,早死了。有勇气的背后是你有自己的理性分析。所谓的毅力是你有目标,给自己不断地纠错,自我改造。

10.谈情怀容易误导创业者,创业是一个超复杂系统

主持人:看似是情怀,是这些感性的东西,但背后是理性的思考,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傅盛:对,情怀这个词其实我不是特别喜欢。我觉得情怀这个词容易误导行业从业者。虽然一开始靠情怀,其实创业就像做一道数学题。你要严格的遵照公式和方法,要特别严格地对应起来。所以人要在这两种状态中来回切换。对于创业者而言,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切换到方法,要切换到目标,然后跳出来的时候,再看所谓自己的初心,来回这样切换思考。

只靠一个点,只靠所谓情怀本身,很难。因为创业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构建一家公司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一个核心表现就是它不是有输入就一定有输出。不是一一对应。你要做很多大量艰苦的工作,可能它才有一些变化,而一旦你一个点没做好,就可能全盘崩了。

所以有时候创业路上你要得到所谓公正的评价,这是不可能的。

11.所谓要改变世界,必先改变自己

主持人:你不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吧?

傅盛:没办法在乎,其实有时候你已经非常非常努力,但市场对你的评价并不好。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我觉得,太在乎别人评价的时候,就是所谓被绑架了,所以一定要从自我的内心出发。

主持人:所以你觉得你是一个特别的内心坚定的人吗?笃定自己的那条路,不太管别人的看法?

傅盛:我是锻炼出来的。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去怎样怎样。我第一份工作在厦门,为什么在厦门呢?我当时是准备到北京找工作,我爸妈在厦门,所以就为他们跑到厦门,觉得要孝顺,然后在厦华电子这样一个国企待了一年。就是你说怎么会很笃定呢?

但在那个过程中,人是一个可以自我进化的动物。我是后来才慢慢开始养成笃定。通过不断地挫折,不断地改变,慢慢总结出一些规律,比如,与众不同这样的思考点。

我在真正创业之前,我不认为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和大家一样。就想找一份好工作,踏踏实实干,后来只是觉得人生不应该这样,所以就去北京。去北京也不是说就看准了互联网,是考研又没考上,投简历投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但进互联网以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像跟别的行业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那个时候就开始琢磨这个事情了。

主持人:那我们的访谈基本上也快到尾声了,刚才咱们从运动也聊到了创业,也聊到了创业的经历和想法,那最后也想请您给镜头前的创业者们说几句话,你会说些什么?

傅盛:亲爱的创业者,我觉得大家都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是很艰难的事情,在这个路上也是非常孤独的。只要不断加强自我进化,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创业者自己。

所谓要改变世界,必先改变自己。我希望大家能够一起给自己更高的要求,树立更高的目标,不断去自我进化。而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你和你创办的公司一起成长的过程。大家一起共同成长,也是创业真正最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访谈内容,敬请阅读:

《人民日报》专访傅盛:做机器人很难,有争议是好事(上)

(关注我公众号 【ID:fstalk】,即可阅读上篇)